錯失恐懼症

錯失恐懼症

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FOMO”),特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或錯過什麼的焦慮心情,也稱“局外人困境”。具體表現為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面對“錯失恐懼症”,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此詞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爾使用,後美國《商業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廣為傳播。錯失恐懼症像一種傳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價,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2011年年底,“FOMO”一詞曾入選由美國方言協會主辦的“全美2011年度熱詞候選名單”,最終以微弱票差落選美國2011年度熱詞。

簡介

錯失恐懼症錯失恐懼症

錯失恐懼症(“FearofMissingOut”,簡稱“FOMO”)特指那種總在擔心失去什麼的焦慮心情,也稱“局外人困境”。

錯失恐懼症像一種傳染病,染此病者不惜代價,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與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

據專家分析,過度依賴社交網路是主因。

出處

此詞最早由作家安妮·斯塔梅爾使用,後美國《商業周刊》上的一篇文章使用了它,廣為傳播。

2011年年底,“FOMO”一詞曾入選由美國方言協會主辦的“全美2011年度熱詞候選名單”,最終以微弱票差落選美國2011年度熱詞

具體表現

具體表現為無法拒絕任何邀約,擔心錯過任何有助人際關係的活動。例如:不會拒絕牌局、飯局、K歌等各種邀約;會頻繁刷新微博等社交網路,以免錯過各種最新話題;嚴重依賴手機,忘帶或沒電時會為擔心錯過什麼重要聯絡而心煩意亂等。

心理分析

社交網路是引發FOMO的根源社交網路是引發FOMO的根源

在鋪天蓋地的社交網路中,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情緒及情感極易受其影響,尤其是當瀏覽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時,那些不斷閃爍的信息提示,忠實地反饋著好友們的最新動向,潛伏於心底的惶恐與焦慮開始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惡性膨脹。

人們總是懷疑自己錯過了什麼,害怕自己就時間安排作出了錯誤的決定。此刻,平靜的心很容易變為猶豫,既而轉變成恐懼、焦慮、刺激、茫然、患得患失、煩躁不安、不合時宜等諸多複雜情緒。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雪莉·圖爾克勒(SherryTurkle)認為,“隨著技術不斷滲入我們的生活,人與技術之間的聯繫正變得越來越緊密,後者被賦予更多權利,從而得以影響我們的決策、情緒及情感。”

現象解讀

照片共享服務套用Flickr及推薦引擎Hunch的聯合創始人卡特里納·費科(CaterinaFake)認為,錯失恐懼症是一種“周期性”現象。

社交網路總是致力於提高用戶的回頭率,根據其發布內容的新穎度、創造力或受歡迎程度予以獎勵,並允許其他用戶對照片等發表評論,因為“沒有人生活在真空中”。結果導致成千上萬的用戶對社交網站上了癮,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覺自己正淪為他人幸福時光的旁觀者或者“總是遲到一步的”局外人。網際網路提供的“24小時線上”服務使得人類的活動空間大為開闊,個體之間的距離似乎也在瞬間消弭於無形。人類要限制技術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避免出現反客為主的局面。

調試方法

社交網路既是引發錯失恐懼症的根源,也是治癒錯失恐懼症的藥方。面對“錯失恐懼症”,要學會做自己的主人,至少,學會偶爾對iPhone說再見。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4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2年04月IN辭彙總|碰瓷行銷 |祭不起|鐵釘族|iPad眼|黑客馬拉松|童貨膨脹|數字遺產| 拇指消費 | 菠菜電影| 醫療旅遊| 經濟艙症候群| 錯失恐懼症| 職場保鮮| 凍臉效應 | 起床氣|地域性格|約會專家| 上司謎語 | 條款鑽研族|隱形鹽 |電磁波過敏症 | 鐘點爸爸 | 餅乾電梯| 假期迷思|偽溝通 | 心理卸妝|攻略控|過客心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