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臉效應

凍臉效應

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裡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視頻中某人在說話時畫面被暫停時,此人的靜態形象通常沒有視頻播放時的動態圖像好看。我們稱這種現象為:“凍臉效應”(FFE)。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博斯特(Robert Post)和他的團隊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么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 frozen face effect)”。

基本信息

簡介

加州大學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發現,人們會認為視頻中的人比同一個視頻的截圖更好看。換句話說,就算你覺得自己在照片裡看上去非常不堪也無須擔心,別人就會覺得你會動的真人要好看得多。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羅伯特·博斯特(RobertPost)和他的團隊把這種靜態臉相對動態臉沒那么有吸引力的現象稱為“凍臉效應(thefrozenfaceeffect)”。

原因

凍臉效應凍臉效應

這可能跟動態的印象形成方式有關。人們會把在不同位置、不同側面的同一張臉進行平均化。這與先前研究所發現的“平均臉更有吸引力”是一致的。另一個可能是“他們(動態臉)更好地激活了我們的面部識別神經機制”。畢竟,相機是不久之前才發明出來的,我們大腦的臉部識別系統本來就是演化來加工動態臉,而不是靜態臉。

實驗研究

實驗過程

心理學家博斯特和他的同事讓參與者對2秒鐘的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里截下的1200靜態圖打分,評價視頻或圖片中的20個人有多好看。結果發現同樣一張臉在視頻中的得分要比在靜態圖中要高。
實驗試圖進一步探索這種效應的深層機制。當把視頻和圖片倒轉過來看時,效應也同樣存在。

研究結果

研究者認為這並非因為視頻包含更多信息:對比視頻以及從同一段視頻中截出的多張靜態圖的集合,最後還是視頻得到更多好評。記憶也不會是影響因素,好看的肖像並沒有比普通的好記多少。不過,研究者發現,要想被認為更有吸引力,那些視頻需要順次地播放。幀次混亂的視頻並沒有比靜態圖得分更高。
研究者的發現可以解釋為什麼肖像攝影如此具有挑戰性。“凍臉效應”可以說明為什麼臉部攝影那么難掌握,以及為什麼人們往往認為真人漂亮過上鏡。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2年04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2年04月IN辭彙總|碰瓷行銷 |祭不起|鐵釘族|iPad眼|黑客馬拉松|童貨膨脹|數字遺產| 拇指消費 | 菠菜電影| 醫療旅遊| 經濟艙症候群| 錯失恐懼症| 職場保鮮| 凍臉效應 | 起床氣|地域性格|約會專家| 上司謎語 | 條款鑽研族|隱形鹽 |電磁波過敏症 | 鐘點爸爸 | 餅乾電梯| 假期迷思|偽溝通 | 心理卸妝|攻略控|過客心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