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學名:) 隸屬龜科、閉殼龜屬,俗稱金頭龜等。是我國特有龜種。目前僅知分布於安徽南陵、黟縣、廣德和涇縣等皖南地區。棲息於丘陵地帶的山溝或水質較清澈的池塘內,也常見於離水不遠的灌木草叢中。以動物性食物為主,兼食少量植物,會冬眠。產卵期為7月底到8月初,分兩次產出,每次產2枚。有人用其培養綠毛龜。

基本信息

鑑別特徵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背甲較隆起而脊部較平,脊棱明顯。頭部金黃色,頭側略帶黃褐色,具三條黑線紋。體背黑褐色,盾片相接處色深。第二至第四、五枚椎盾棕紅色;腹甲黃色,左右盾片均有基本對稱的大黑斑。腹甲前葉及肛、股盾處黑斑尤為明顯。前葉的五塊大黑斑組成梅花形,或在肱、胸盾縫上的黑斑連成寬橫帶。腹甲後端微缺,其前、後葉及背、腹甲均以韌帶相連,腹甲前後可向上關閉背甲。

外形特徵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頭較瘦長,吻較突,上頜呈鉤曲狀,頭頂光滑無鱗。背甲長卵圓形,中央脊棱明顯,無側棱,各盾片間縫處稍下凹,同心紋清晰,頸盾短小,椎盾5塊,肋盾4對,緣盾11對,臀盾1對;腹甲與背甲幾乎等長,以韌帶相連,喉盾2塊弧圓肛盾2塊後部有微缺刻,無腋盾和胯盾;四肢扁圓形,指、趾間具蹼,前肢有大鱗;背甲隆起較高呈黑褐色或棕紅色,周邊黃;頭頂金黃色,頭兩側黃色;頸背及兩側、四肢外側及尾背黑橄欖、色;頭、頸、尾的腹面及四肢內側灰黃色;腹甲黃色,盾片上有基本對稱排列的黑斑或黑條紋。前肢5爪,後肢4爪,指、趾間具蹼。 。

生活習性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生活於丘陵地帶的山溝或水質較清澈的山區池塘內,也常見於離水不遠的灌木草叢中。飼養條件下,可食小魚、小蝦、螺肉、蝌蚪等,兼食少量植物。產卵期為7月底到8月初,每年產卵1次,可分二批產出,每批產2枚。卵乳白色,橢圓形,卵徑39.5mm~41.5mmx 20.7mm~22.4mm,重12.0g~14.8g。60天左右孵出小龜。

地理分布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目前僅知分布於安徽南陵、黟縣、廣德和涇縣等皖南地區.

種群現狀

金頭閉殼龜的野生自然資源極為稀少,據估計,全國野外生存及家庭飼養的總數目前可能不超過1000隻。

保護級別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極危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2000年農業部修訂的國家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國家Ⅱ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CITES) 附錄Ⅱ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CUN)極危

保護措施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

金頭閉殼龜為我國稀有種,應充分利用各級媒體的力量,大力宣傳保護環境及野生動物的知識,增強法制觀念。議列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加強漁政管理,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嚴禁捕捉和銷售。進行人工繁殖科學試驗,儘快進行增殖放流,補充自然群體,滿足市場需要。 對其分布、棲息地及生態環境進行詳細科學調查,選擇合適的區域加強保護。

瀕危動物鳥類及其他分類導航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龜鱉目百科(二)

龜鱉目俗稱龜,其所有成員,是現存最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徵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