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軍艦鳥

安德魯軍艦鳥

安德魯軍艦鳥,屬瀕危動物,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亞熱帶海洋均有分布,有時可進入溫帶水域。軍艦鳥翅極長,翼展超過2米,尾長呈叉形,飛翔能力強,常常在空中搶奪其它海鳥的食物,其英文名為海盜鳥之意。雄性軍艦鳥具鮮紅色喉囊,求偶時充氣膨大如球形。軍艦鳥科有5種,其中3種可出現於中國境內。分布於中國西沙群島一帶的白腹軍艦鳥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安德魯軍艦鳥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亞熱帶海洋均有分布,有時可進入溫帶水域軍艦鳥翅極長,翼展超過2米,尾長呈叉形,飛翔能力強,常常在空中搶奪其它海鳥的食物,其英文名為海盜鳥之意。

雄性軍艦鳥具鮮紅色喉囊,求偶時充氣膨大如球形。軍艦鳥科有5種,其中3種可出現於中國境內。

基本信息

安德魯軍艦鳥frigatebird

亦作man-o'-warbird。

別名:軍人鳥

分類:鵜形目(Pelecaniformes)軍艦鳥科(Fregatidae)

安德魯軍艦鳥屬瀕危動物。分布於中國西沙群島一帶的白腹軍艦鳥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略大如母雞,具極細長的翅及長而深的叉形尾,翅展長約可達2.3公尺(近8呎)。一般雄性成鳥的體羽全黑,雌性成鳥的下部則為明顯白色。兩性皆具一個裸露皮膚的喉囊,求偶的雄鳥為了展示,其喉囊會呈鮮紅色,並鼓起如人頭般大。其他明顯特徵包括沒有什麼幫助的極小腳(4,具),以及長的鉤狀嘴(用來攻擊其他海鳥,並搶奪其魚)。

雨燕外,軍艦鳥可能是所有鳥類中最善於飛翔的種類,只有睡眠和抱卵時方停止飛行。成鳥因為無足夠的羽毛油防水,故不愛降於水面;但在空中身手卻無比地快與靈巧,可毫不費力地高翔,並常俯衝尋回飛行中受驚的鰹鳥或其他海鳥掉落的魚,亦能低馳於水面攫魚。鵜形目軍艦鳥科的1屬,體長750~1120毫米;翅長而強,翅展1760~2300毫米;嘴長而尖,端部彎成鉤狀;尾呈深叉狀;體羽主要為黑褐色,喉囊紅色;腳短弱,幾乎無蹼;雌鳥一般大於雄鳥。分布於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軍艦鳥全身羽毛呈黑色,夾有藍色和綠色光澤,喉囊、腳趾為鮮紅色。雌鳥下頸、胸部為白色,羽毛缺少光澤。軍艦鳥胸肌發達,善於飛翔,素有“飛行冠軍”之稱。他的兩翅展開足有2—5米之長,捕食時的飛行時速可達400公里左右,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它不但能飛達約1200米的高度,而且還能不停的飛往離巢穴1600多公里的地方,最遠處可達4000公里左右。有人曾看見軍艦鳥在12級的狂風中臨危不懼,安全從空中飛行、降落。

分布情況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軍艦鳥遍布於全球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濱和島嶼。由於必須回陸地宿夜,故在海上通常與陸地保持160公里(100哩)以內的距離。在島上群集繁殖,雙親共同抱卵,每窩只產1枚白色卵。巨軍艦鳥(Fregatamagnificens)是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公分(45吋),見於美洲東西兩岸、加勒比海非洲維德角大軍艦鳥(F.minor)與小軍艦鳥(F.ariel)則繁殖於世界各島嶼。軍艦鳥是鵜形目,軍艦鳥科鳥類的統稱。是一種大型熱帶海鳥,全世界目前已知的有五種,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的熱帶地區,中國廣東福建沿海及西沙、南沙群島也有分布。

生活習性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軍艦鳥一般棲息在海岸邊樹林中,主要以食軟體動物水母為生。它白天常在海面上巡飛遨遊,窺伺水中食物。一旦發現海面由魚出現,就迅速從天而降,準確無誤地抓獲水中的獵物。有趣的是,軍艦鳥時常懶得親自動手捕捉食物,而是憑著高超的飛行技能,攔路搶劫其他海鳥的捕獲物。如果它看到鄰居紅腳鰹鳥捕魚歸來時,便對它們突然發起空襲,迫使紅腳鰹鳥放氣口中的魚蝦,然後急速俯衝,攫取下墜的魚蝦,占為己有。由於軍艦鳥有“搶劫”行為,人們貶稱它為“強盜鳥”。軍艦鳥也不是從不到陸地上生活,同時也是食腐鳥和一般的食肉鳥,經常捕捉小海龜和其他小鳥。它們還很講衛生,每次吃完東西,都會降落在海面上清洗一下。雄軍艦鳥繁殖期間,它的喉囊會變成鮮艷的緋紅色,並且膨脹起來。雌鳥產下一枚蛋後,雄鳥的喉囊才慢慢癟下去,顏色也變回暗紅色。雌雄鳥一同築巢,雌鳥負責蒐集大多數細枝,雄鳥則把細枝鋪成一個台。雄鳥不但又忙於尋找食物,還有替換“妻子”孵卵20天左右。經過約四十五天的孵卵期,雛鳥終於破殼而出。它們全身裸露,細眼緊閉,僅能從父母嘴中啄取食物充飢,6個月後,小軍艦鳥就能展翅撲飛,但還要靠父母餵養一段時間,等到一歲之後才能獨自生活。
主要以飛魚為食,並劫掠其他海鳥的捕獲物。軍艦鳥多在灌叢或樹上築,與其他鳥(燕鷗、鰹鳥)的巢區接近。繁殖期間喉囊特別發達,在求偶時,雄鳥極力膨脹紅色喉囊,搖擺身軀,拍打雙翅,向雌鳥炫耀。每窩只產1卵。卵白色,重72~90克。孵化期45~50天。雛鳥為晚成性。幼雛全身裸露。留巢4~5個月,由雙親共同哺食。

分類

安德魯軍艦鳥白腹軍艦鳥

中國有3種:小軍艦鳥,成鳥全為黑色,兩翅有褐色斑帶。夏季遍布廣東、福建沿海及西沙群島白腹軍艦鳥,大小與小軍艦鳥相似,雄性成鳥體羽大都黑色,但腹白色。雌性喉黑腹白。屬漂泊鳥,廣東沿海島嶼偶見繁殖。白斑軍艦鳥,雄性成鳥上體黑色,頭、背具藍色光澤,下體羽表面淺褐色,前腹兩側各具1白斑。雌鳥體羽一般為黑色,喉和前頸灰白,背有淺紫光澤,後頸具栗色領環,翅上覆羽有褐色塊斑,胸和胸側淡黃白。

軍艦鳥,全身羽毛呈黑色,夾雜有藍色和綠色的光澤,它的喉囊、腳趾均為鮮紅色。雄鳥下頸及胸部為白色,羽毛缺少光澤,它是一種大型的熱帶海鳥,主要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一帶的熱帶地區,我國廣東、福建沿海及西沙、南沙群島也有分布。

科目簡介

安德魯軍艦鳥鵜形目

鵜形目

鵜形目(Pelecaniformes)在動物分類學上是鳥綱中的一個目。主要是分布於溫熱帶水域的大型游禽,是熱帶海鳥的重要組成,但全球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到鵜形目鳥類,有一些種類甚至擴展到了兩極地區。很多鵜形目的鳥類具有全蹼,四趾均朝前,有蹼相連,嘴下常常有發育程度不同的喉囊。鵜形目一共有6科,我國都有紀錄。 鸏科,如紅嘴鸏
鵜鶘科,如白鵜鶘
鰹鳥科,如紅腳鰹鳥
鸕鶿科,如普通鸕鶿
軍艦鳥科,如小軍艦鳥;
蛇鵜科(Anhingidae)
鵜形目:四趾向前、趾間皆具全蹼,下嘴常具喉囊的鳥類。嘴強壯呈圓錐形,下嘴具喉囊,眼光裸出。翅長、圓形。趾間均有蹼相連。尾圓形或呈叉尾。棲息於海島沼澤湖泊池塘溪河等地,有的種類飛翔力強,常隨軍艦飛翔,隨波浪起伏。有的種類善於游泳和潛水,常站在水域的岩石、河灘亂石、木柱或大樹等處窺視,捕食魚類。飛行時頸與腳均伸長,似鴨類,常掠水面而過,鳴聲似家鴿。主要以魚、軟體動物等為食。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在海島、荒島海岸及樹上營群巢。本目全世界有6科,中國現有5科5屬15種。如鸏科的紅嘴鸏(Phaethonaethereus)、紅尾鸏(Phaethonrubricauda)、軍艦鳥科的小軍艦鳥(Fregataminor)、白斑軍艦鳥(F.ariel)等。

軍艦鳥科

軍艦鳥科(Fregatidae)是鵜形目的1個科。軍艦鳥是熱帶海鳥,世界各大熱帶,亞熱帶海洋均有分布,有時可進入溫帶水域。軍艦鳥翅極長,尾長呈叉形,飛翔能力強,常常在空中搶奪其它海鳥的食物,其英文名為海盜鳥之意。雄性軍艦鳥具鮮紅色喉囊,求偶時充氣膨大如球形。軍艦鳥有1屬5種,我國有白腹軍艦鳥,白斑軍艦鳥和小軍艦鳥3種,另有大軍艦鳥和麗色軍艦鳥,產於大西洋東太平洋熱帶亞熱帶海域

特點

安德魯軍艦鳥安德魯軍艦鳥

軍艦鳥是世界上飛行最快的鳥,它胸肌發達,善於飛翔,素有“飛行冠軍”之稱,當它展開2-5米長的兩翅捕食時,飛行時速可達400公里左右,它不但能飛到1200米的高度,而且還能不停地飛往離巢1600多公里的遠方,最遠可達4000公里左右。軍艦鳥的紅色氣囊是用來吸引異性的,越鮮艷的氣囊越吸引異性。小軍艦鳥Fragataminor是分布最廣泛的軍艦鳥,在整個熱帶海洋的很多地方繁殖,並遊蕩於整個熱帶亞熱帶海洋,並可進入溫帶地區,在我國海南島附近和南海很多島嶼都有繁殖,並比其他海盜鳥更常光顧海岸線。小軍艦鳥翻譯自拉丁文,其實體型並不小,其英文名意為大軍艦鳥。真正的大軍艦鳥F.aquila並不出現於我國,繁殖於大西洋中的阿森松島,遊蕩於熱帶大西洋。白腹軍艦鳥F.andrewai是軍艦鳥中最珍貴的種類,繁殖於印度洋的聖誕島,在熱帶東印度洋遊蕩,有時可進入中國南海,是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瀕危動物鳥類及其他分類導航

瀕危動物是指所有由於物種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類活動或自然災害的影響,而有滅絕危險的野生動物物種。從廣義上講,瀕危動物泛指珍貴、瀕危或稀有的野生動物。從野生動物管理學角度講,瀕危動物是指《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所列動物,以及國家和地方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