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金漆鑲嵌為“燕京八絕”之一,亦屬宮廷藝術的一種。金漆鑲嵌歷史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以多種形態呈現在人們面前,其技藝精湛,產品精美。2008年“金漆鑲嵌髹飾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信息

中文名:漆鑲嵌髹飾技藝
金漆鑲嵌髹飾屏風金漆鑲嵌髹飾屏風

時間:2008
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地區:北京
編號:Ⅷ-126
級別:國家

簡要介紹

漆藝最早出現和套用最廣的是漆繪,這就自然離不開漆與顏料的結合。除了顏料之外,便是漆與金的結合。如描金、貼金、搜金、掃金、灑金、戧金等等。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稱之為“金髹”,一名“金漆”。涵蓋彩繪、雕填、刻灰等工藝皆可統稱為“金漆”。“金漆”與“鑲嵌”工藝的結合稱之為“金漆鑲嵌”。[2]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重要漆器產區,金漆鑲嵌產品題材十分廣泛,工藝門類繁多:鑲嵌類層次清晰,彩繪類色彩艷麗,雕填類富麗堂皇,刻灰類氣韻渾厚,斷紋類給人以飽經滄桑之感,虎皮漆類五彩斑斕又似天然成就。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從工藝上講,最早的漆器裝飾方法主要是漆繪。商代出現了玉石鑲嵌和螺鈿鑲嵌,戰國時期出現了脫胎漆器,漢代出現了雕填戧金工藝,三國時期出現了虎皮漆工藝,唐代出現了剔紅(即雕漆),宋代出現了斷紋工藝,明代出現了百寶鑲嵌,清代出現了立體鑲嵌。從品種上講,由器皿擺件、酒具、食具發展到各類家具、屏風、牌匾、壁飾,並被廣泛套用於室內外建築裝飾。
金漆鑲嵌髹飾技藝半成品金漆鑲嵌髹飾技藝半成品

中國漆器不但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而且產地眾多,遍布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但重點產區除北京之外,包括以揚州為代表的江蘇漆器,以福州為代表的福建漆器,以成都、重慶為代表的四川漆器,以新絳和平遙為代表的山西漆器,以西安為代表的陝西漆器,以天水為代表的甘肅漆器,以陽江為代表的廣東漆器,以及上海、天津、湖北、湖南、江西、安徽、雲南等地都有漆器生產。
全國各地的漆器在材料運用和工藝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說是大同小異。而在工藝品種和藝術風格方面則各具特色,北京是中國歷史上重要漆器產區。尤其元代油漆局、明代果園廠、清代造辦處等皇家御作,徵調天下能工巧匠,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形成了古樸典雅、端莊華貴、富麗堂皇、品種繁多的北京風格,亦即宮廷藝術,皇家風範。
清王朝的滅亡,使漆器這一宮廷藝術大步走向了民間。
北京近代民間漆器、漆作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自清末至1937年是北京漆器作坊的興盛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在這幾十年間陸續開業的金漆鑲嵌作坊有十餘家。其開業緣起大致有三種情況:一是原皇宮中的漆器藝人在辛亥革命後自開作坊;二是清末即有民間私人作坊,多是通過太監拉關係,應宮中之活;三是漆器作坊中的藝人出師後自開作坊。
第二個時期,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至1949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蕭條時期。日本侵略者占領北京後,使北京的漆器行業面臨滅頂之災,除少數一、二家外,紛紛倒閉。
第三個時期,1949年至1956年,是北京漆器行業的恢復時期。在國家的扶植和發展手工業政策指引下,一些過去的掌柜重操舊業,再招舊部,收納新徒,一些藝人也自開作坊。到1956年,北京16家作坊採取公私合營方式聯合建廠,命名為“北京金漆鑲嵌廠”。從此,北京金漆鑲嵌的發展揭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製作工藝

金漆鑲嵌產品的製作一般分為四大步驟。
設計(包括造型設計和紋樣設計)——製作木胎——髹飾漆胎——裝飾(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虎皮漆等工藝)1、設計:要求造型美觀,結構科學,主題突出,布局合理,適應工藝,便於操作。要使藝術性與實用性、造型與紋樣、題材與工藝、材料與技法、主景與配景相互呼應、相得益彰。
2、製作木胎:選用上好木材經烘製定型處理後製成木胎。一般選用紅白松木。因為松木木性較為穩定,不易開裂走形。雖然松木質地較軟,花紋也不夠美觀大氣,但經多道工藝處理後不再顯露木紋,可謂揚長避短。此外,還有少量脫胎的。
3、髹飾漆胎:首先要在木胎上披麻或裱糊布、紙,塗刮數道灰膩子,道道打磨,以起到平整、加固、托漆的目的。再施以數道中國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道道打磨平整,出亮產品還需拋光,製成漆胎。要求漆色勻正,平整光潔。如使用天然大漆需要窨乾,必須掌握好窨房的溫濕度。
4、裝飾:
鑲嵌以各種天然軟硬質玉石、螺鈿、獸骨、牛角等為原料,以搜、磨、堆、鏟、鏤、雕等技法製成人物、花鳥、山石、樓台等浮雕,鑲嵌於漆胎之上。這類產品翻轉摺疊,層次清晰,雕刻細膩,玲瓏剔透。若施以高浮雕技法,於浮雕之中顯現立體效果,謂之“矯嵌”,乃更為精湛的技藝。
立體鑲嵌多以人物及龍、鳳、麒麟等鳥獸為題材。首先要根據設計要求製作木雕(或脫胎),再將玉石、獸骨、螺鈿等加工成的眾多形態各異的片、甲、麟、塊精心組合,粘附於木胎之上。這類產品雕琢纖細,拼嵌嚴謹,神形兼備,光彩照人。
彩繪以各色漆胎為畫面,以各種色漆及金銀粉為顏料,以特製的畫筆為工具,精心描繪。細分之,又有描漆、描金、搜金、平金之別。這類產品猶如國畫中的工筆重彩,生動而細膩,典雅而雋秀,情景交融,燦如錦繡。搜金產品則虛實相間,層次分明,蒼勁古樸,意味深沉。而平金產品更顯現出金碧輝煌的特徵。
雕填雕填的基礎是彩繪。彩繪之後,需按紋樣輪廓,以特製的勾刀勾勒出較為淺細的紋路,稱之為“剌”或“雕”。線條的深淺粗細要均勻一致,不崩不豁,不能“跑刀”。打金膠後,戧之以金銀粉,稱之為“填”。要填得飽滿實足,乾淨利落。這類產品具有線條流暢,錦地規整,色彩艷美,富麗堂皇的風韻。
刻灰其灰地工藝具有特殊要求,灰層略厚且剛韌相濟。髹漆後,在漆胎上以勾、剌、片、起、鏟、剔、刮、推等技法,雕刻出和諧精細的凹陷紋路,要防止斷道。最後施粉、搭彩、固色。
斷紋即在漆地之上製作均勻細密的裂紋。從工藝上劃分有曬斷、烤斷、撅斷、顫斷之別;從藝術形式上劃分有龜背斷、流水斷之別。漆紋裂而不糠,仿古舊而不髒,給人以飽經滄桑後自然形成之感。其要領是所出斷紋必須均勻,不可有多有少,有大有小。
虎皮漆先要在漆地上製作高低不平的花紋,低凹處層層塗飾各種顏色的色漆,磨平滑潤,五彩斑斕。其要領是既不能呆板,又不能雜亂,雖是人工所為,卻似天然成就。

藝術風格

宮廷藝術,北京風格
中國漆器不但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而且產地眾多,遍布於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僅重點產區就有十餘個省市。
全國各地的漆器同根同源,大家都是從河姆渡走來。在材料運用和工藝技法方面是基本相通的,或者說是大同小異。而在工藝品種和藝術風格方面則各具特色,各有所長。
北京金漆鑲嵌從師傳系統、工藝技法到藝術風格都直接繼承和發展了明清宮廷藝術,形成了古樸典雅、端莊華貴、富麗堂皇、品類繁多的皇家風範,北京風格,在祖國的漆器百花園中獨樹一幟。
品種繁多,千文萬華
北京金漆鑲嵌的工藝技法從大的門類劃分,包括鑲嵌、彩繪、雕填、刻灰、斷紋、虎皮漆等。而每一門類又可細分為諸多工藝。如鑲嵌類,從材質上劃分有玉石鑲嵌、彩石鑲嵌、螺鈿鑲嵌、百寶鑲嵌。從工藝上劃分有平嵌、矯嵌和立體鑲嵌。彩繪類包括描漆、描金、搜金、掃金、灑金、平金開彩、平金開黑、堆古等。雕填類又有填金、填銀、填漆之別。刻灰類有彩地刻灰和金地刻灰兩種。斷紋類從工藝上劃分有烤斷、曬斷、撅斷、顫斷。從藝術風格上劃分有龜背斷和流水斷。而虎皮漆類還包括漆寶砂。不同工藝所使用的材料、工具,採用的技法和最後形成的藝術風格都各有不同。

同宗一門,多支傳承

自集多種工藝之大成的清宮內務府造辦處解體前後,民間作坊由於受師傳和規模的影響,形成了四支傳承體系,並形成了大體分工。其中,韓啟龍和蘇明堂兩支以彩繪雕填類漆器為主,王俊江一支以鑲嵌類漆器為主,中和局一支以金漆牌匾楹聯為主。因而四支的各代傳承人也分別掌握著不同的工藝技法。但其中也不乏一專多能者。在傳承關係中,雖有子承父業者,但從總體上講,屬於社會性傳承,而不屬於家族式傳承。這與金漆鑲嵌門類繁多,技藝複雜,一人一家難以獨立完成,需要分工合作,集體完成有關。

價值體現

北京金漆鑲嵌歷史非常悠久,藝術內涵博大精深,文化底蘊十分豐厚,堪稱“民族瑰寶”。其價值主要體現於以下四個方面:

1、深厚的歷史價值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漆器卻有七千年的歷史了。數千年來,她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有源有流,有繼承有創新。她也曾屢遭磨難,甚至曾面臨滅頂之災。然而“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她之所以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就在於她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愈是民族的也就愈是世界的。
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金漆鑲嵌產品不僅走向了世界,走進了天安門城樓、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國務活動場所,走進了眾多的樓堂館所,也走進了眾多的百姓家庭。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永久不衰的魅力。
2、高雅的藝術價值  
金漆鑲嵌的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工藝種類繁多,藝術表現手法豐富多彩。一件產品可以只採用一種工藝製作,也可以將多種工藝綜合運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變化萬千。或穆然古樸,或典雅清新,或鮮活艷麗,或金碧輝煌。
二是題材廣泛。有歷史典故、文學名著、宗教神話、民間傳說、山水人物、龍鳳花鳥、名人字畫、民俗民風等,幾乎涵蓋了各個文化領域。同時還有現代題材和外國題材。大多有繁榮昌盛,前程錦繡、福祿壽喜、吉祥如意之寓意。
3、廣泛的實用價值
金漆鑲嵌產品既是工業產品,又是文化產品;既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又有廣泛的實用價值;既是自成體系,相對獨立的一門藝術,又與器皿文化、家具文化、屏風文化、牌匾文化、壁飾文化和建築裝飾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4、珍貴的收藏價值
應該說,每一件精美的金漆鑲嵌工藝品都具有收藏價值。尤其是歷史性作品、精品、孤品、絕品、大師作品更是具有增值潛力很大的收藏價值。

瀕危狀況

雖然傳統金漆鑲嵌工藝有了長足的發展,但也不無憂慮,面臨斷檔失傳危機。金漆鑲嵌技藝精湛,產品精美,但勞動強度比較大,比較艱苦。特別是職工工資偏低,技藝後繼無人。如果不採取有力的保護措施,金漆鑲嵌絕技將會“絕跡”。

保護措施

為了保護和傳承北京金漆鑲嵌製作技藝,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企業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恢復百年漆器老店“華豐齋”和“英明齋”。開展“大師帶徒”活動。組織課題小組,搶救瀕臨滅絕的金漆“四大斷”工藝,取得了一定成績,並制定了“五年保護計畫”,主要內容是:制定並實施企業內部的《工藝技師、高級工藝技師評定辦法》、《北京金漆鑲嵌終身成就獎評定辦法》和《產品研發獎勵辦法》。保護技術骨幹,保證工藝傳承,繁榮藝術創作,並充分發揮老藝人的顧問、諮詢、指導作用。成立由工藝美術大師、工藝技師為主體,包括技工在內的“明清藝術研究室”,具體負責仿複製古今經典漆器和開發新產品的策劃、設計、研製、監製。編箸、出版《北京金漆鑲嵌》一書。建立“北京漆器古典家具系列展線”,通過大師作品、經典作品、代表性作品和圖文並茂的展板向中外各界賓客介紹北京金漆鑲嵌的歷史源流、精湛技藝、文化內涵和代表人物。建立健全大師作品資料圖庫和金漆鑲嵌產品資料圖庫,並拍攝一部技術資料片。繼續開展大師帶徒活動。目前在崗的6位工藝美術大師每人帶徒2名,培養更多的高級技術人才。通過北京市工美技校再次定向培養30名學員。通過媒體廣泛宣傳北京金漆鑲嵌的歷史文化內涵,宣傳大師、技師的業績和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