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依託山西大學,實驗室成立於2001年10月,實驗室主任張寬收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王育竹院士。

簡介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原山西大學量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基礎上,2001年8月通過國家科技部基礎研究司組織的專家論證,2001年10月經國家科技部批准開始建設,並於2002年12月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依託單位是山西大學。

研究方向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

主要研究方向:

1、量子光學基礎和套用:以量子物理學為理論基礎,運用現代光學與光電子學的實驗手段,開展光場的非經典性質、量子態的產生、非經典光場的產生機制研究,開拓非經典光場在量子信息、基本量子物理問題的檢驗等研究領域;

2、光與原子相互作用: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基本量子現象,探索原子與光子作用的量子物理過程,進一步研究冷原子與光場作用過程中的量子現象,以期在獲得超冷原子的基礎上,實現單粒子水平上對光子與原子作用過程的觀察和控制;

3、全固態雷射技術和光量子器件:完善高性能全固態單頻雷射器,研製可調諧光學參量振盪器、全固態小型光壓縮器量子糾纏態源等光量子器件。

人員構成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副主任分別由張寬收教授、彭堃墀院士、賈鎖堂教授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由王育竹院士、彭堃墀院士擔任。實驗室以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為主體,以山西大學電子信息技術系、物理系、理論物理研究所以及“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物理學)為依託,有國家重點建設學科光學學科的支撐。實驗室始終堅持進行量子光學前沿課題的研究,同時以“攀登、奉獻”的學風作為實驗室建設的靈魂,注重學術梯隊的培養,已形成一支穩定的老中青三結合的科研隊伍。中青年學術骨幹均在國外優秀的實驗室經過1到2年的博士後訓練,現已獨立承擔科研課題並主持課題組的研究工作。

科研成果

近五年,實驗室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海外傑出青年基金1項及面上項目10項,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48項。現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計畫(973)項目”子項目1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項,儀器項目1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及面上項目8項,其它省部級科研項目20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20餘篇,其中PRL6篇,PRA14篇,OptLett2篇。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省科技傑出貢獻獎1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研成果二等獎6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
實驗室在建設中重視學術交流,在國際上先後與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著名量子光學實驗室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具有實質性的學術交流和學術互訪關係。由中法互派學者訪問的雙邊合作項目已經成功地進行了多年,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