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自治旗

鄂溫克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中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溫克民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大興安嶺西側、呼倫貝爾大草原東南部,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溫度在零下2.4度—零上2.2度之間,自治旗以鄂溫克族為主體、由蒙古、漢、達斡爾等20多個民族組成,總人口14.95萬,土地總面積19111平方公里,轄3鎮一區一鄉5個蘇木44個嘎查。

基本信息

概述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大草原南端,濱洲鐵路海拉爾站南側,東街大興安嶺脊樑為界。地理坐標東經118°48′02″——121°09′25″,北緯47°32′50″——49°15′37″。東與牙克石市接壤,南同扎蘭屯市、興安盟的科右前旗交界,西和新巴爾虎左旗為鄰,北鄰海拉爾區、陳巴爾虎旗。旗域如下垂的楓葉狀,北緣自海拉爾市斷橋距南端的伊和高古達山178.75公里,東部界山伊布德爾距西部輝河流向北灣處173.25公里。全旗土地總面積為19111平方公里。自治旗地處大興安嶺山地西北坡,處於大興安嶺山地向呼倫貝爾平原的過渡地段,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平均海拔高度800——1000米。最高點是東南部山地的伊和高古達山,海拔1706.6米,最低處在伊敏河谷地,海拔602米.自治旗氣候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寒冷,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夏季溫和短促,降水較集中。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4—2.2℃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350毫米左右。全年無霜期平均在100-120天左右。

這裡有莽莽蒼蒼的大興安嶺千里松濤,婀娜多姿的白樺林中出沒著獐狍熊鹿,朵朵白雲掩映鷹擊長空,千山萬壑間飄來潺潺流水。走出大山,撲面而來的就是遼闊無垠的鄂溫克草原蒙古包如點點星河灑落在夕陽西照間,裊裊的炊煙升騰牧人千年不變的守候。這裡有維納河礦泉療養勝地、巴彥呼碩敖包祭祀民俗活動、鄂溫克族傳統節日"瑟賓"節、那達慕暨賽牛大會、神秘的西博山、在白雪皚皚的冬季,在這裡領略冬季那達慕暨冰雪旅遊節的風采。鄂溫克服飾表演、布利亞特蒙古族傳統服飾表演和牧民合唱團的精彩演出,會給人們濃厚的北亞細亞遊牧文明氣息。

行政規劃和人口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族自治旗是鄂溫克族實行區域自治的縣級自治地方。全旗轄巴彥托海、伊敏河紅花爾基3個鎮,輝、伊敏、 巴彥嵯崗錫尼河東錫尼河西5個蘇木,大雁礦區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巴彥托海鎮是旗黨政機關駐地,也是全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鄂溫克族自治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總面積19111平方千米,總人口14萬人(2004年)。

歷史沿革

鄂溫克族自治旗歷史悠久。1958年4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向國務院提出“撤消內蒙古自治區索倫旗,成立鄂溫克族自治旗”的報告。5月29日,經國務院全體會議第77次會議決定,撤消索倫旗,在原索倫旗的行政區域成立了鄂溫克族自治旗。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近年來,鄂溫克旗立足自身實際,提出“主攻牧業產業,依託科技教育,服務煤電企業,發展第三產業,保護生態環境,增強綜合實力”的建設方針,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確定自治旗今後一段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個五"的新思路:一是發揮“五大優勢”,即發揮人文、地緣、資源、政策和區位優勢。這是加大對內對外開放力度,引進國內外資金、人才和項目,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二是實施“五大戰略”,即實施牧業立旗、工業富旗、生態興旗、科教強旗和旅遊旺旗戰略。這是實現"五個大旗"奮鬥目標的重要指導。三是突出“五個重點”,即突出工業化畜牧業產業化、城鎮化、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這是我們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四是掀起“五個發展潮”,即掀起最佳化投資環境、資源開發、產業結構調整、科技推廣和城鎮建設的熱潮。這是推進旗域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環節。五是達到“五個目標”,即達到工業大旗、奶業大旗、生態大旗、文化大旗和旅遊大旗的奮鬥目標。樹立以人為本的新的發展觀,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大生態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為“牧業工業化、牧區城鎮化、牧民知識化、整體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高標準,嚴要求,建強旗,爭一流,自治旗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的良好局面。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持續展開,推動了全旗經濟的飛速發展。

地質地貌

自治旗可分為三個地貌區,即:大興安嶺中山—低山地貌組合、低山—丘陵地貌組合、殘丘—高平原地貌組合。自治旗河流屬額爾古納河水域,海拉爾河水系。旗境內有263條河流,其中河流長度在20公里以上的31條,河流總長度為5397.97公里,河道水面面積約108.8平方公里。自治旗植被的地帶性分布與氣候熱量的空間變異相適應,從大興安嶺頂到西部高平原依次有:森林、森林草原、草原。

自然資源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自治旗土地面積19111平方公里。全旗擁有草原128.9萬公頃,占全旗總面積的68.9%;林區面積112公頃,占全旗土地面積的58.9%;全旗降水總量為65.613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為10.716億立方米。境內較大的河流有伊敏河、輝河、錫尼河。全旗已探明的煤儲量為103.12億噸以上。野生植物種類繁多,旗內植物有72科284屬621種。珍稀植物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樟子松興安柳。還有草原白蘑花臉蘑紫蘑靈芝等菌類植物。旗境內棲息的野獸種類據不完全統計有4個目、14科49種。其中有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12種。鳥類資源比較豐富,據記載伊敏河流域鳥類有16個目、34個科140種。

旅遊資源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自治旗草原東南部,距旗所在地150公里處,有與舉世聞名的法國維希礦泉相媲美的維納河礦泉,是觀光旅遊療養勝地。當前,自治旗旅遊業發展的重點放在巴彥胡碩旅遊區紅花爾基森林公園輝河濕地保護區五泉山旅遊區維納河療養院渡假區和旅遊產品的開發上。巴彥胡碩旅遊區和紅花爾基森林公園已被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審部門初審評定為2A級和A級。輝河濕地保護區已批准為省(區)級重點自然保護區。

人民收入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2003年全旗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8.0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3.6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5964元,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000元。年度牲畜總頭數達到70.1萬頭(只),鮮奶產量達到9萬噸。城市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旗政府所在地巴彥托海鎮人均公共綠地已達到4.5平方米,綠化覆蓋率超過百分之八十五,道路、照明、供水、排水供熱及垃圾處理等城市功能日趨完善,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境內有301國道濱洲鐵路海伊公路海伊鐵路等多條交通幹線。城鎮牧區交通、通訊網路已經形成。全旗10個蘇木鄉鎮全部通電,並已開通了程控電話、行動電話。基礎設施的加強,使生產和生活條件、投資環境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全國文化先進縣”和“全區衛生三項建設先進旗”、“全區牲畜種子工程建設(一期)先進單位”、“全區領導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全區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全區三五普法依法治理先進鎮”、“全區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先進單位”、“全區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全區小城鎮和村鎮建設工作先進集體”等稱號。

主要節慶活動

豐收會
豐收會是草原上最為普遍的慶祝和娛樂活動,每年公曆5月份後,草原上的牧民為慶祝春季接羔豐收而舉行,一般以家庭或家族為單位,為牛、馬、羊打標記,邀請親朋好友共享豐收喜悅。

敖包會
鄂溫克旗每個區域,每個大家族都有敖包,每年都有祭祀的習俗。每年的農曆5月13日,在巴彥呼碩敖包山由喇嘛主持大型的祭祀敖包活動。儀式按照古老傳統習俗舉行,以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吉祥如意。

瑟賓節
瑟賓節是鄂溫克族傳統的盛大節日,“瑟賓”鄂溫克語系“歡樂祥和之意”,每年公曆的6月18日,各族民眾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扶老攜幼騎馬乘車歡聚一起,隆重慶祝“瑟賓節”。開幕式上有各民族歌舞表演,進行博克布龍、賽馬、賽駱駝米日乾車搶樞等傳統民族體育項目的比賽,還將舉行祭敖包、賽牛大會、文藝演出等活動。

鄂溫克自治旗鄂溫克族自治旗
冬季那達慕
每年十二月,在巴彥呼碩敖包山上舉行,是冬季草原牧區生活的集中展示。雪地賽馬,賽駱駝,馬拉雪橇、雪地博克盡顯北方少數民族的豪氣和強悍,也是冬季風情和服飾的大展台,是草原人們挑戰寒冷、超越自我的盛會。
鄂溫克冰雪旅遊
鄂溫克有著豐富冬季冰雪旅遊資源,全年有六個月平均氣溫在零度以下,冬季的草原百色歸一,銀裝素裹,千里雪域如童話世界純淨、迷人。冬季到鄂溫克旅遊,盡享多彩的冰雪文化,感覺雪的晶瑩、冷的莊嚴和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冰雪民族風情。享用冰雪、擁抱冬天,鄂溫克草原一個冬天的童話。

瀏覽項目:觀雪原、森林、滑雪滑冰、乘駱駝(馬)雪橇、觀冰雕雪雕、生態圍獵、參加冬季那達慕

內蒙古城市

在外面很久了,時常想念家裡,想念我呆了20年的家鄉內蒙古自治區,那裡風景優美。空氣也很清新,草原,牛羊,是多么美麗。每每想起風吹草地現牛羊的畫面。所以很想把我的家鄉介紹大家,讓大家能夠進一步認識它,能夠喜歡上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