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鄉河

還鄉河古稱浭水,是流經豐潤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

經過治理後的還鄉河經過治理後的還鄉河

還鄉河古稱浭水,是流經豐潤境內的一條主要河流。

從新集逆河而上,東行3里,有一個美麗的山村,名叫泉莊。在這個村的東南角有一口長4米,寬2米,深2米的方塘,塘內泉水粼粼,清澈而透明,潺潺湲湲向西流去,這便是蜿蜒在華北平原上130公里長的還鄉河的源頭。《豐潤縣誌》云:“一泉湧出,匯成方塘,澄碧中噴珠累累,西流成河。”泉莊聲雲寺碑記云:“(遷安)城西北七十餘里,有村曰泉莊,山不在高而秀,水不在深而潔,還鄉之水發源在焉。”

來到泉莊方塘,如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方塘之內,不時有無數珍珠般的水泡從水底浮出水面,令人驚奇的是,這些水泡竟然不是圓形的,而是呈三棱形,使人不得其解,這也許是水中所含特殊物質而形成的原因吧。據說,這裡的水含有碳酸鈣等十幾種對人有益的物質。你若到這裡掬一口清泉之水,會頓覺甘露到心,一如醍醐灌頂般的爽快。幾百年來,泉莊人以塘為井,獨享著這一方天地的恩賜。

為什麼泉莊會有這樣一泓甘泉呢?據老人講,古來世代相傳,在泉莊的南溝東孤山,是一條龍脈,它與鳳凰山呈龍鳳呈祥之勢。它的地下壓著一口海眼,這海眼下通著渤海,所以才有這千古不竭的泉水,滋養著這方土地。據說,過去在村中的聲雲寺院內,如果你以耳伏地,可聽到地下水流動的聲響。這一神奇的現象,可稱為這裡的一處奇觀。 涓涓流淌的泉水,從方塘而出,汩汩向西流去,穿過小村,形成了一條窄窄的河,到了新集河段,與其它支流匯合,河床也逐漸寬闊了許多。

相傳,最初泉莊叫蠶廟,人們靠養蠶為生。唐貞觀年間村中建聲雲寺時,遂改今名。還鄉河在《水經注》里稱為浭水,也作庚水,歷史上一度稱環香河、巨梁河。鳳凰山古廟界碑有“北至環香河”的記載。究竟何時改為還鄉河,已無考證。有人說自宋徽宗始。傳說北宋末年,徽、欽二帝被金兵挾脅北去五國城時,宋徽宗曾於豐潤西沙岩寺內(今豐潤小安樂莊村南)留宿,一夜未眠,頓生感慨,吟詩一首,題於寺壁。詩云:“沙岩寺里樹蒼蒼,塔勢崚嶒大道旁。北狩至尊仍出塞,西流浭水自還鄉。秀花古驛愁春雨,駐馬危橋泣曉霜。五國城中寒月白,魂歸艮岳總荒涼。”(又有人說此詩為他人所題)。其後,有好事者將宋徽宗渡河之橋稱為“思鄉橋”。傳說,宋徽宗在過思鄉橋時悽然涕下曰:“過此橋漸通大漠,吾安得以此水還鄉乎。”關於還鄉河西流,還有另一種說法,說諸水均東流入海,唯此河朝西,人們習慣認為西方是河的故鄉,此水西流,視為還鄉,故稱還鄉河。在明代,人們還將“浭水朝京”列為“豐潤八景”之一。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流傳在民間的一個有趣的傳說。話說在開天闢地的時候,東海龍王為了擴充自己的地盤,想聯合灤河等百條河流的河神,企圖吞沒燕山腳下的土地。龍王將眾河神召集在一起,決定即日行動,百水齊發,並發下號令:各河首領要同力合作,不得各行其是,違令者斬。龍王並向灤河河神許願,事成之後封其為江。

龍王一聲令下,各路河神無不回響,只有龍女在一旁默不做聲。她想,一旦將燕山腳下變成大海,不知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我若與他們為伍,怎能對得起還鄉河兩岸的鄉親們呢,這種滅絕人性的事豈能做得,我絕不與他們同流合污!到了規定的日子,各路河神破浪而來,只有還鄉河我行我素,悄悄地引水西行。龍女的孤行,不但破壞了龍王百河造海的計畫,如今少了她一條河流,灤河也未能封為江了。龍王知道此事,又氣又恨,決定嚴懲這個不孝的女兒。

龍王將龍女押進龍宮,逼她立即讓還鄉河改道流入灤河,龍女堅決不從,龍王最後決定將女兒處死。龍女面對父親的淫威,誓死如歸,臨行前賦詩一首:“世間皆渾我獨清,涓涓細流朝西行。甘願此身遭千剮,不在人間留罵名。”

龍女死後,還鄉河兩岸的人們非常懷念她,於是將這條河取名為還鄉河,把龍女稱為還鄉河女神,加以供奉。每逢大旱之年,泉莊的人們便舉行祭祀河神的儀式,唱影唱戲,扒泉挖河,燒紙燒香,發疏表,戴柳條帽子,請求河神普降甘霖。據老人們講,河神總是有求必應的,人們都誇讚還鄉河河神最靈的神,最理解百姓的疾苦。

至到上世紀五十年代,這一舊俗仍然存在。聽這裡的老人們講,泉莊的地下,住著千年的粘魚精,過去,有人在方塘經常看到石窟中有一條碩大的“鮎魚佬”,傳說,是它掌管著還鄉河的水脈,也許,這“鮎魚佬”就是那昔日的龍女的化身吧。 傳說歸傳說,今日的還鄉河已是一條益河。解放後經過幾次的治理和改道,特別是引灤入唐輸水工程,將灤河水自新庄子官橋引入還鄉河,再引入邱莊水庫,現已成為供應唐山市人們日常用水的主要來源。如今的還鄉河,也和我們一樣,不斷地再為社會主義建設盡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由於大自然的原因,早在八十年代初,還鄉河的水就已經乾涸了,除了每年的雨季之外,河裡幾乎見不到一點水。當時這裡同全國其他地方一樣,忙著進行大規模的工程建築,因此就需要大量的沙石,人們便瞄準了還鄉河的乾涸的河道,於是便開始了無節制的狂挖的亂采,沒用幾年就把河道挖的千瘡百孔,有很多地方已經找不到以前的還鄉河的蹤跡了,被採挖後留下的深坑大溝隨處可見。隨著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城市人口的增長,加上當時的管理機制還不健全,人們還沒有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致使大量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源源不斷的排向還鄉河河道內,我們的母親河在短短的幾年內就變成了眼前的這條讓人心酸的臭水溝。

2005年初,當地人民政府做出決定:利用3--5年的時間,舉全區之力,徹底對還鄉河進行生態治理!訊息一經傳出,人們奔走相告,加額歡慶,可見豐潤人對還鄉河的思懷之情。現在,經過了近一年的治理,整個工程已初見成效。“屏山環繞碧波流,今日重來坐船頭;拂面清風隨意綠,回頭不是去年秋。”我相信,有人民政府的領導,古老的還鄉河定會重現往日的丰姿,不遠的將來,人們就能在還鄉河邊把酒臨風,追懷還鄉思古之情,觀錦鱗遊戲之景,賞岸芷汀蘭之香,讓我們期盼著這一天的早日到來吧!

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河流

本任務盤點構成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各河段河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