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河》

《麥河》

《麥河》,關仁山編著,2010年1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本書是一曲獻給土地的深情的頌歌,是當前難得的關照現實、關照農民問題的重頭力作。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麥河》《麥河》

書是關仁山經過多年的生活積累和思想突破,幾易其稿,傾力創作的一部關於河流、土地、莊稼和新農民的大書,是一曲獻給土地的深情的頌歌,是當前難得的關照現實、關照農民問題的重頭力作。

小說以冀東平原的麥河(亦稱灤河)流域農村為背景,描寫了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的故事,精心塑造了回鄉進行土地流轉的企業家曹雙羊、作為小說故事敘述者樂亭大鼓藝人瞎三白立國以及命運多舛的農村姑娘桃兒等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藝術形象,時代氣息、生活氣息濃厚,小說在敘述角度、小麥文化開掘以及具有象徵意義的百歲老鷹形象的創造、瞎三與墳場鬼魂對話等方面又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創新,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厚度、既注重藝術創新又堅持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麥河》《麥河》

關仁山,男,滿族,1963年2月生於河北唐山丰南縣,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委委員,河北省作家協會主席,與作家何申、談歌被文壇並稱為“三駕馬車”。1984年開始文學創作,發表或出版長篇小說《麥河》《天高地厚》《白紙門》《風暴潮》等,長篇報告文學《感天動地——從唐山到汶川》《執政基石》等,中篇小說《大雪無鄉》《九月還鄉》《落魂天》《紅旱船》等,短篇小說《苦雪》《醉鼓》等,達800餘萬字。曾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莊重文文學獎等。作品多次被搬上螢屏及被翻譯到海外。

榮獲獎項

2011年3月1日,《麥河》榮獲2010年度“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優秀作品獎。

創作談

我的故鄉唐山冀東平原有一條大河叫灤河,兩岸盛產麥子,老百姓也稱麥河。豐沛的水源,兩岸泥土飄香,麥浪滾滾,麥子和土地在風中吟唱。這是我難以忘懷的生命景象。
麥河遊走於大山、平原和灘涂,使命平凡而神秘。它滋養了生命,同時誕生了地域文化。除了我嚮往的小麥文化,還誕生了冀東民間藝術“三枝花”:評劇、皮影和樂亭大鼓。但是,在社會轉型時代,這些民間文化並沒有給鄉土帶來繁榮,甚至衰落了。構思《麥河》的時候,就想我在作品裡展示轉型鄉土的生機、困惑和艱難。我認為農民可以不閱讀文學,文學不能不關注農民。這是作家的責任。
在塑造農民形象的時候,我想起了那一年麥收二叔的死。這件事情給我震動很大,二叔滿可以離開土地的呀?後來我明白了,他是一個小農業生產者。我小說中的老一代農民郭富九,則是一個頗有代表性的小農業生產者。他勤勞、儉樸、能幹,滿足於“分田到戶”的傳統生活。但在農村改革不斷深化,走向集約化、機械化的時候,他充滿了抗拒、敵對情緒。他狹隘、固執,把土地當作命根、沒有長遠眼光。從他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了像梁三老漢、許茂這樣勤勞而糊塗的影子。此外,對土地感情深厚、反對兒子曹雙羊胡折騰的曹玉堂,不也是這樣的農民嗎?如果都是這樣的農民在勞動,現代農業從何談起?
農民有啥娛樂生活?偶爾會聽鼓書,特別是樂亭大鼓,聽一段評劇,耍一耍驢皮影,日子緩慢而枯燥,但是,一走到田野里去,看見了廣袤的土地,一下子就來了精神。土地是物質的,同時也是精神的,讓人感奮、自信、自尊,給心靈世界注入力量和勇氣。正是這方土地、這條河水滋養,才有了民間生活的深切回應。瞎子白立國與桃兒,他與曹雙羊,他與鄉親們來往中,有一種人情,一種心心相印的優美人情。有一天,我做了個夢,夢見一隻鷹嘴裡叼著一根麥穗兒飛翔。蒼鷹是麥河的精靈,麥穗兒是土地的精靈。這讓我很興奮,最初,瞎子只是書中的人物,我想用鷹的視角來敘述全篇。嘗試寫了一些文字,因為我把握不好鷹說話的語氣和節奏,就重新啟用瞎子來敘述,讓老鷹虎子充當瞎子的“眼線”,替瞎子洞察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我熟悉鷹,也熟悉很多藝人,包括樂亭大鼓藝人,我還熟悉一些算命的盲人。工業化進程中,當人們用工業思維改造農業的時候,一切都在瓦解,鄉村變得更加冷漠,最糟糕的是,過去相依相幫的民間情分衰落了,人的精神與衰敗的土地一樣漸漸迷失,土地陷入普遍的哀傷之中,瞎子白立國呼喚鄉間真情,撫慰受傷的靈魂。
我記得台灣作家陳映真說:“文學是使絕望喪志的人重新點燃希望的火花,使撲倒的人再起,使受凌辱的人找回尊嚴。”小說到底有沒有面對土地的能力?有沒有面對社會問題的能力?能不能超越事實和問題本身,由政治話題轉化為文學的話題?“三農”的困局需要解開,我創作的困局也需要解開。我走訪中發現,農村的問題很多,農業現代化、土地所有權、農產品價格、農村剩餘勞力出路、貧富分化、農田基本建設、農村社會保障等等。農村走進了時代的漩渦。這個問題解決不好,農村非但不能跨入現代社會,甚至會出現混亂、停滯或倒退。農村問題急迫而嚴峻。鄉土敘事還處在摸索階段,怎樣才能找到適應新情況的新的寫作手法,讓我們困惑,我無法面對這樣巨大的農村變化。一個小村莊,有幾十億富翁,有中產,有一般貧困戶,還有很窮的農民。怎樣概括它?這是一個嚴峻而複雜的問題。仇視城市嗎?廉價謳歌鄉土嗎?展示貧苦困境嗎?整合破碎的記憶嗎?每一個單項都是片面的,應該理性看待今天鄉土的複雜性。“土地流轉”這種探索是否成功,需要時間來印證。這些流動的、不確定的因素,給我帶來創作的激情,以我們對農民和土地的深愛和憂思,描述這一歷史進程中艱難、奇妙和複雜的時代生活。

作品簡評

書中人物既是現世生活的承載者,又具有強烈的隱喻性。正如評論家何鎮邦所說:“從歷史縱向地寫百年土地史,《麥河》塑造了嶄新的農民形象,寫出了小麥文化,甚至寫出了‘重建人們的土地崇拜’。小說具有一種讓人震撼的思想深度。”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20部提名作品

2011年8月14日晚,第8屆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經過評獎委員會的第三輪投票,正式產生了第8屆茅盾文學獎的20部提名作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