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河

州河

州河,是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渠江的支流(或河源),原名通川江,因流經明代稱為達州的達川區,故名州河,一直沿用。州河在 達州市境內,流程約25公里,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較大的有蒿壩河、瑪瑙溪、池家河、廟溝、青花溪、龍行溝、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盪進入宣漢縣境,縱貫縣西北部、流經毛壩、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紅、西北、東鄉鎮等8個鄉鎮,在縣城東的江口處與前河相匯,注入州河。在市境內長約20.3公里,河道比降3. 1‰,多年平均流量入口 1.01立方米/秒(李家堡),出口約1.74立方米/秒(閣溪橋),最大流量為50立方米/秒,一般年枯水流量僅約0.2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寬約8米,河床縱向坡度小、水淺,流速緩慢,最低水深約0.3米,最高水深約6米。

幹流概況

州河源頭有三。

州河州河

東源出於重慶市城口縣東燕麥鄉光頭山,水由二穴湧出,經明中、桃元、蓼於鄉接納燕子河後,在周凌鄉出城口縣,從東北進入宣漢縣的大塘口入境,

橫貫縣境東南部,流經雞唱、龍泉(河口)、渡口、樊噲、土黃、華景、五寶、赤溪、昆池、南壩、下八、黃石、三河等13個鄉鎮,在宣漢城東江口與後河合為一川,匯人州河,此段河流名為前河。前河古稱關東水,又名溉江。全河流域面積2754平方公里,幹流長145公里。天然落差327米,河床平均比降2.3‰。前河水系發育,支流較多。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條,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

州河州河

中源出於重慶城口縣白芷鄉的白芷山西南,海拔高程1050米。流經雙河等鄉,在城口縣境內河長50公里,至十字溪進入宣漢縣境,後斜貫縣境北部,

流經石鐵、新華、廠溪、黃金4個鄉,於普光匯入後河。中源名為中河。中河古稱益丘水,又名中江、千江。中河流域面積140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67立方米/秒,從源頭至匯合口,河長101.5公里。其中宣漢縣境內流域面積596.4平方公里,幹流長51.8公里,天然落差106米,平均坡降2‰。

西源出於四川達州萬源市北皮窩鄉趙家山下鐵鋪,主要源頭位於大橫山白龍洞,從龍洞中冒出的大股泉水,即為後河的發源地,其海拔高程1480米。在萬源由東向西流至荊竹壩折向南流,貫穿萬源全境104公里後入宣漢縣,經太平鎮和官渡、青花、長壩、羅文等10個集鎮,沿途有大小十多條溪流匯入。較大的有蒿壩河、瑪瑙溪、池家河、廟溝、青花溪、龍行溝、白沙河、三叉河等,至大水盪進入宣漢縣境,縱貫縣西北部、流經毛壩、胡家、普光、清坪、清溪、新紅、西北、東鄉鎮等8個鄉鎮,在縣城東的江口處與前河相匯,注入州河。西源各為後河,後河古稱下蒲江,又名後江,從源頭至匯合口,全長148公里。天然落差1128米,平均比降10.8%,多年平均流量34.43立方米/秒。流域面積1394平方公里。

州河州河

州河始於宣漢縣江口,

婉蜒流向西南,經宣漢城南門、西北、東林、洋烈至千丘旁入達州境。由東北向西南經達州羅江鄉紅梁村曹家灣入達州境、穿過達州市達川區的羅江、河市、渡市三個區的7個鄉,於木頭鄉的大河咀出境,流入渠縣的農樂、匯東、匯南等鄉,在三匯鎮與巴河相匯,以下始稱渠江幹流。州河古名通川江。

流域面積8849平方公里,河長108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90立方米/秒,據歷史洪水調查最大流量13700立方米/秒(1902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60.1億立米。河寬一般為200~300米。

在達州市境內,從北外鎮火石嶺入市境,經徐家壩、韓家壩、高家壩、張家壩、瓦廠壩至小河嘴納明月江,經胡家壩、達川區、南壩、塔沱、車家河至閣溪橋納雙龍河出市境,入達縣的河市鎮,又進入市轄的西河、龍家廟村,再經達縣境至渠縣三匯鎮,與巴河匯合後而成渠江。

水文特徵

州河在 達州市境內,流程約25公里,流域面積263平方公里。河床平均寬約250米。平均枯水位270米,最低水位269.56米;平均含沙量1277.67克/立方米。最大洪水位為1902年,水位達286.7 1米,流量為1 3700立方米/秒。其次為1982年7月16日,水位達285.99米(實測),流量為13000立方米/秒。

其中,東林站(14點)水位為313.2.米,流量為11800立方米/秒。東林站洪水一般約3小時到達城區,最快約2.5小時。市境多年平均流量火石嶺入口處為165 . 7立方米/秒。達城鍋廠梁斷面年均流量201.4立方米/秒。閣溪橋出口處為211立方米/秒。天然落差8米,從北外鄉起至大中壩止,有灘21處,河心有壩4處。水溫,上游東林站多年的平均水溫為15 . 7℃,最高水溫為26.2℃,最低水溫為5℃。

主要支流

明月江,發源於四川 開江縣 天寶寨,經達州市 江陽鄉南入市 磐石鄉陡嘴經黃家溪、 白馬寺、 馬家河邊、李家渡、深溪子、歐陽溪、松石洞,轉彎90°,向西經月耳岩,切割鋼鑼峽背斜再流經南外、北外鄉小河嘴流入州河。河道平均比降為2.1‰,地形變化比較複雜。只李家渡至松石洞電站及小河嘴出口一小段可短航。在市境長約15公里,流域面積78平方公里,夭然落差39.5米,多年平均流量30.57立方米/秒,徑流總量9.64億立方米。偏枯年(P=75%)7.52億立方米。

雙龍河,發源於達州市達川區 東嶽鄉魏家山,從市復興鄉板橋溝進入市境後,再經西外鄉在閣溪橋處匯入州河。在市境內長約20.3公里,河道比降3. 1‰,多年平均流量入口 1.01立方米/秒(李家堡),出口約1.74立方米/秒(閣溪橋),最大流量為50立方米/秒,一般年枯水流量僅約0.2立方米/秒,河床平均寬約8米,河床縱向坡度小、水淺,流速緩慢,最低水深約0.3米,最高水深約6米。河流水源主要是以降雨為主(約占四分之三),其次為鐵山龍洞泉水,全年補給約占四分之一。從1949-1985年,河床增高約1.3米。

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河流

本任務盤點構成潮白北運薊運河水系的各河段河流。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