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反射療法

足反射療法

足反射療法,簡稱“足療”,是一種通過對雙腳的經穴、反射區施以按摩手法,刺激雙腳穴位,從而調整臟腑虛實,疏通經絡氣血,以預防或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概述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足反射療法是通過對人體各臟器在足部相對應的反射區進行手法刺激的一種療法。中醫認為,足底的反射區分布是將人體整體縮小投影,反射到足部,是局部反映整體的一種表現。當人體臟腑、器官發生病理改變的時候,會在雙足對應的反射區產生壓痛,那么這個部位即為病理反射區,在治療的時候就以這些反射區作為重點。

在進行足底按摩的時候,可以用拇指的羅紋面、食指和中指的指間關節對反射區進行按柔點壓,也可以使用一些如光滑的塑膠棒刺激反射區。足底按摩一般以壓痛反應比較強的部位為治療重點,按照先左足後右足,先主要區域再次要區域的順序進行治療。

人的腳上有六十多個反射點,與人體的主要臟器相對應。推拿以力為,而力有三要素:力的作用點、力的大小以及力的方向。按摩力道並非越大越好,有些人誤以為越痛越有效而硬忍著,反會導致足部損傷。受過專業訓練的按摩師推拿手法得當,就可以取得應有的效果。反之,則會帶來許多弊端。

療法原理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促進血液循環

血液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血液循環系統流動,輸送營養,排出廢物。促進血液循環對機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健康人都有一雙腳,但您有沒有想過腳承受著多大的壓力?每走一步,一個68千克重的人其足部將承受260千克的壓力。平均每一天,您的雙足要承受260萬千克的壓力。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4萬個人在你鞋上踩一下所產生的壓力。腳在人體中距心臟最遠,如果腳部末梢循環產生障礙,很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暢,進而導致新陳代謝不暢、全身組織器官功能下降。進行足部按摩,可使足部的血液循環順暢,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加速機體新陳代謝、補充營養,使您的機體健康、正常地運轉。

調節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是機體內起主導作用的調節機構,神經組織遍布人體各個部位,在控制和調節機體活動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神經組織重要而複雜的生理功能都是通過反射活動來完成的,完成這種活動的基礎就是神經元。
神經元通過反射活動,保證了機體內部的統一,使各器官的功能活動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
足部分布著非常豐富的神經組織,通過有效刺激足底反射區,可使相應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調節,使正常的更強壯,不正常的得以改善和恢復。

疏通經絡氣血

經絡具有聯繫臟腑和肢體的作用。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筋骨皮肉等組織器官主要是依靠經絡系統的聯絡溝通,使機體協調統一。

經絡具有運行氣血、濡養周身、抗禦外邪、保衛機體的作用。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於臟腑與體表之間,將人體臟腑組織器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人體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即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通過足部刮痧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解除病痛,調節和恢復人體臟腑功能,使失調、病變的臟腑功能得以重新修復和調整,進而達到康復。

操作方法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一、按摩的順序

全足按摩,應先從左腳開始,按摩3遍輸尿管、膀胱三個反射區,再按腳底、腳內側、腳外側、腳背。由腳趾端向下依次按摩,即總體按摩方向是向心性按摩,沿著靜脈、淋巴回流的方向按摩。如記憶不清,可將足反射區圖放在旁邊,按圖索驥進行較方便,一般情況下每個反射區按摩3次,必要時可增至6次。
重點按摩時,大致上可按照基本反射區→病變反射區→相關反射區→基本反射區的順序進行。按摩結束後,無論是全足按摩還是重點按摩,都應將按摩完畢的腳踝先按順時針方向再按逆時針方向分別搖轉4~6次,才可結束。
在按摩時,關鍵點是要找準敏感點,這樣不需要用多大力量,被按摩處就會感到酸痛感覺,才會有療效;如果找不到敏感點而蠻幹一通,只會全無效應而白費力氣。

二、按摩的力度

按摩力度的大小是取得療效的重要因素,力度過小則無效果。反之,過大則無法忍受,所以要適度、均勻。所謂適度,是指以按摩處有酸痛感,即“得氣”為原則。而所謂均勻,是指按摩力量要漸漸滲入,緩緩抬起,並有一定的節奏,不可忽快忽慢,時輕時重。快節奏的按摩一般適用於急、重症和疼痛嚴重的疾病,慢節奏的按摩主要適用於慢性疾病。

足部按摩治病保健作用的機理就是以對反射區的良性刺激,而達到調整組織器官生理機能的作用,使體內產生自愈力。所以對多數反射區來說刺激強一點,痛感重一點,效果就較好,不痛則無效果。對骨骼系統的疾病治療,必須用強刺激才能取得明顯效果,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臟病患者的肝臟反射區以及淋巴和坐骨神經反射區,力度就應減弱,按摩處只要有輕微痛感就可以了。

按摩有補瀉兩種手法,按照“實者瀉之,虛者補之”的原則,對實證、體質較好的患者,力度可適當加大,採用強刺激手法;而對心臟病等虛證及老年人、兒童、女性和重病體弱者則用弱刺激手法,延長療程,使患者的內部機能逐漸恢復。還有,對敏感性強的反射區力量不能過大,而對那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區應適當加大力度。總之,要區別對待。

三、治療時間

在進行按摩治療時,要根據患者的病種、症情及其體質,掌握好按摩時間,一般對單一反射區的按摩時間為3~5分鐘,但對腎、輸尿管、膀胱反射區必須按摩到5分鐘,以加強泌尿功能,從而把體內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總體按摩時間應控制在30~45分鐘,對重病患者,可減為10~20分鐘,按摩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利於恢復健康。
重症、急症病人,每日按摩1次,慢性病或康復期間可隔日1次或每周2次,一般以7~10次為1個療程,休息幾日,再進行第2個療程,直至痊癒為止。

按摩手法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在中國,足部反射療法已出現多個流派,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各個流派的手法各有不同,下面介紹五種簡單方便、易於掌握的基本手法。

1.握拳食指法

採用握拳,中指、無名指小指緊扣掌心,食指第1、2指關節彎曲扣緊,並使屈曲的食指與掌指面略保持垂直狀態,拇指彎曲後頂在食指末節處。
著力點:食指近端指間關節頂點。
適用:腎上腺、腎、膀胱、額竇、垂體、頭部(大腦)、甲狀旁腺、斜方肌、肺及支氣管、心、脾、胃、胰腺、十二指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肛門、肝、膽囊、盲腸及闌尾、回盲瓣、升結腸、腹腔神經叢、生殖腺(睪丸或卵巢)、小腸、、肩、喉與氣管及食管、內耳迷路、肋骨、鼻、眼、耳、失眠點等反射區。

2.拇指點按法

伸直拇指,其他四指彎曲後緊貼於拇指掌面,用拇指指端或指腹垂直用力點按於施術區域上。
著力點:拇指指端、指腹或橈側偏峰。
適用:氣管及食管、內耳迷路、頸椎、心(輕手法)、下身淋巴腺、上身淋巴腺、上臂、肋骨、扁桃體、胸部淋巴腺、心痛點、頭痛點、落枕點、腰腿點、消渴點、便秘點等反射區。

3.拇指推壓法

張開虎口,用拇指指腹或橈側面緊貼足部施術區域,單向移動。腕關節伸平,其餘4指呈握拳狀或略彎曲,起輔助及固定作用。
著力點:拇指指腹或橈側偏峰。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適用:橫膈膜、肩胛骨、胸、下腹部、直腸及肛門、尿道及陰道、腹股溝、坐骨神經、胸椎、腰椎、骶骨(骶椎)、輸尿管、甲狀腺、眼、耳、前列腺或子宮、髖關節等反射區。

4.拇指掐法

將拇指與其餘4指分開呈圓弧形狀,4指起輔助固定作用,施力於拇指指端。
著力點:拇指指端。
適用:小腦及腦幹、三叉神經、頸項、上頜、下頜等反射區。

5.食指刮壓法

開大虎口,固定拇指,食指彎曲,用食指側緣作單方向刮動,其他指作輔助食指發力。
著力點:食指第2節指腹橈側或食指第2指間關節屈曲後的頂點。
適用:外尾及內尾骨等反射區。

適應證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本療法適應證非常廣泛,有足療治百病之說。另外還可用作預防保健。下面簡單介紹一些疾病的具體治療方法。

1.食欲不振、厭食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小腸、肝、膽囊、脾、甲狀腺等反射區。按摩腹部5分鐘。

2.慢性胃炎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十二指腸、頭部(大腦)、心、肝、膽囊、甲狀旁腺等反射區。

3.肝硬化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腎上腺、輸尿管、膀胱、心、、胰腺、十二指腸、肝、小腸、膽囊、胸部淋巴腺等反射區。

4.糖尿病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胃、小腸、胰腺、心、肝、腎上腺、甲狀旁腺、淋巴腺及坐骨神經等反射區。

5.便秘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甲狀旁腺、胃、十二指腸、小腸、直腸及等反射區。

6.痔瘡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腎上腺、、肝、乙狀結腸及直腸、、甲狀旁腺、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7.泌尿系感染反射區療法:按摩腎上腺、腎、輸尿管、尿道及陰道、甲狀旁腺、脾、上身淋巴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8.腎臟疾病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肝、胃、小腸、胰腺等反射區。

9.前列腺疾病反射區療法:按摩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腹腔神經叢、垂體、甲狀旁腺、睪丸、尿道及陰道、生殖腺、下身淋巴腺等反射區。

10.陽痿、早泄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生殖腺、前列腺、腹股溝等反射區。

11.遺精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小腸、小腦及腦幹、頭部(大腦)、前列腺、腹股溝等反射區。

12.痛經反射區療法:按摩子宮、卵巢、腎、腎上腺、腹腔神經叢、垂體、下腹部反射區等。

13.性慾減退反射區療法:按摩腎、輸尿管、膀胱、垂體、腎上腺、生殖腺、甲狀腺、前列腺或子宮、腹股溝等反射區。

14.保健預防可採取全足按摩的方法,即把所有的反射區全部按摩一遍。其作用是促進血液循環和增強全身機能,不僅使患病的器官,而且使各個器官都得到加強,長期堅持,必能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和體質,延長壽命。

禁忌症

有下列情況者,不宜採取足部反射區療法:

1、吐血、嘔血、便血腦出血、胃出血、子宮出血、內臟出血等出血病患者,如進行足部按摩會因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而可能引起更大的出血。

2、婦女月經期及妊娠期間,進行足部按摩會引起子宮出血過多,也會影響胎兒健康。

3、活動性肺結核患者。

4、急性心肌梗塞病情不穩定者和嚴重腎衰竭、心力衰竭,以及肝壞死等嚴重患者。

注意事項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1.按摩治療前要將指甲剪短,以防在治療中刺傷皮膚,用肥皂將雙手和患者的雙腳洗淨,在按摩的反射區內均勻地塗上按摩膏,能起潤滑皮膚和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作用。

2.飯後1小時內不宜按摩,以免對胃產生不良刺激。還有患者在大怒、大悲、大恐等情緒衝動、精神緊張和身體疲勞時均不宜進行,需待情緒穩定,體質正常時再做。洗澡後1小時內也不應進行。

3.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患者,按摩時間每次不宜超過15分鐘,有嚴重心臟病、癲癇、肝功能異常者,應配合其他方法治療。

4.按摩時,風扇不宜直接吹到患者雙腳部,按摩結束後,患者在1小時內不宜用冷水洗腳,施術者亦不可馬上用冷水洗手,在應休息片刻後用溫水塗肥皂洗淨雙手。

5.按摩後半小時內必須喝溫開水300~500亳升以上,嚴重腎臟病及心力衰竭、浮腫患者,喝水不宜超過150亳升。

6.按摩時,患者如有表情異常,無法忍受疼痛以及嚴重出汗、虛脫等現象時,應及時調整按摩節奏與力度。出現休克時,要立即停止,這時可讓患者取頭低腳高臥位,針刺或按壓水溝、合谷、內關等穴,觀察血壓、心率的變化,一般靜臥休息半小時,即可恢復正常,切勿驚慌失措而使患者情緒緊張。

7.如是慢性病,在足部反射區治療期間,一般可停服抗生素、止痛片、鎮靜劑之類藥物,其他病症可按照醫師處方服藥同時進行足部按摩,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漸減少藥量直至完全康復而停藥。

8.有的患者在接受按摩治療後,可能出現低燒、發冷、疲倦、腹瀉等全身不適症狀,甚至暫時病情加重或出現尿液顏色變深、氣味加重,或有絮狀物、大便變黑等現象,這是按摩後出現的一些反應,可繼續堅持治療,數日後即可消失上述情況而恢復正常。

足反射療法足反射療法

9.長期接受足部按摩,雙腳感覺出現遲鈍,可用鹽水浸泡雙腳半小時,即會恢復痛感;治療時應避開骨骼突起處,以免損傷骨膜,造成痛苦。

10.老人骨骼變脆,關節僵硬,小孩皮薄肉嫩,骨骼柔細,按摩時可用指腹施力,不可用力過度以免損傷皮肉骨骸。

11.老年人自我按摩,如記不清反射區的具體位置和按摩次序及手法,可採取“模糊概念”,大致上差不多也就可以了。發現哪裡按壓酸痛,就要在酸痛處多按摩。力氣不夠,可輕按,也可停一會按一會,左右手交替進行,同樣能收到效果,如配合按摩棒、按摩板等器械治療,則更方便。

12.平時隨時可利用自然條件進行按摩,如公園的樹根、草地、碎石路,只要沒有感染和劃破皮膚的危險,盡可赤腳踩踏行走,家裡的桌椅邊沿、踏腳的橫木、床沿、階梯都可以作腳部按摩的工具。

按語

本療法不需要任何醫療器具和藥物,稍加學習,持之以恆,就能自己治療疾病,是既簡單又經濟的方法,如果再配合足部經穴針灸和藥療,就能做到“小病不出門,大病好得快”,對保證大眾的身體健康非常有益。特別適宜在廣大缺醫少藥的地區推廣。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