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村鄉

趙村鄉位於洛寧縣城西南13公里處,全鄉轄34個行政村,4.6萬口人,3.8萬畝耕地,40個黨支部。其中,農村黨支部34個,非公有制企業支部1個,機關事業支部5個,屬河南省定重點扶貧開發地區。

基本介紹

趙村鄉趙村鄉
趙村鄉位於洛寧縣城西南13公里處,居北緯34°19′,東經111°35′,西鄰西山底鄉,東接陳吳鄉,南界欒川縣,北臨洛河城郊鄉隔水相望。

該鄉地形長方、南高北低,境內川、澗、塬、山地形皆備,總面積138.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3.8萬畝。下轄34個行政村,78個自然村,284個村民小組,共4.6萬口人,其中黨員900多名,是個典型的人口大鄉、農業大鄉。現任鄉黨委書記劉新彥,鄉長黃中超。趙村鄉東有趙村塬,為洛寧縣五大塬之一,南有最高山峰李崗寨,海拔1975米,西有直谷澗,源於南部山區、順峪而下,注入洛河,水利條件得天獨厚,素有“旱塬水鄉”之稱。

趙村鄉趙村鄉
1967年洛南大渠修成,流經該鄉境內11個行政村,1981年建成大溝口中型水庫,庫容1217萬立方米,隨後又修建小池溝、石門溝兩個小型水庫。修建主幹渠三條:東乾渠經凡村、趙村達陳宋坡頭,引水3個流量:西乾渠穿石洞300米,沿西嶺而下,引水2個流量:另建有馬營、張營、西王村、方村四個提灌站,灌區設施完善、運行良好,可灌溉3.2萬畝耕地。該鄉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農業作物主要盛產:小麥、玉米、紅薯、穀子等,經濟作物主要盛產:菸葉、油菜、柿子、蔬菜等,金屬冶煉、大棚蔬菜、勞務輸出、畜牧養殖、竹編工藝等逐步發展將成為該鄉的主導產業。該鄉現有育林面積8萬畝,已發展經濟林5萬餘畝。2004年按照上級政策,共栽植梨、桃、柿子、花椒等果樹11萬株,完成了2000畝林藥間作和2500畝退耕還林。

本照改善生態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目標,強力實施了“三綠一通”工程,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栽1400多畝,雨季造林2700畝。該鄉的洛河沿線11個村盛產楊樹,全鄉楊樹面積2.5萬畝,成片林1800畝,常年林採伐量3500方,是洛寧縣沙蘭楊的主要產地之一。

歷史區劃

1949年洛南縣民主政府駐凡村、古寨,土改時期屬八區,1955年政府駐地遷至趙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轄西山底鄉,1984年改公社為鄉。

2006年,轄34個村委會:趙村、南趙村、張營村、土橋村、孫村、五里廟村、古寨村、東北村、西北村、西南村、東南村、南窯村、小池溝村白陽村七里坪村、南頭村、北頭村、薛橋村、南豐村、大許村中許村小許村馬營村、西方村、東方村、西溝村、中溝村、東寨村東上村東下村、西陳村、上陳村、下陳村、上溝村。

經濟狀況

趙村鄉趙村鄉
趙村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趙村鄉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充分利用區域優勢和資源優勢,對灘、川、坡地進行了綜合開發,逐漸形成了用材林占灘、果樹纏腰、糧菜坐川、灘涂養殖種植、家庭經濟便地開花的經濟發展格局。民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提高,人居環境明顯改變,大部分行政村初具新農村雛形。鄉村道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安虎公路、洛欒公路穿鄉而過,全鄉33個行政村已通水泥路,交通便利。村村通國際、國內直撥電話,通訊網路覆蓋全鄉,電力供應充足,有線電視入戶率達99%以上。該鄉現有公辦學校28所,國中3所,國小25所,共有中國小公辦教師260餘人。2006年,該鄉完成財政稅收324萬元,新上民營企業3家,非公有制經濟營業收入完成9400萬元,實現增加值2300萬元,上繳稅金174萬元,實現糧食總產24595噸。2007年,新一屆黨委、政府立足於抓經濟、保穩定、促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農民增收、財政增長為重點,以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突破口,在全鄉大力倡導:“知難不畏難—迎難而上;知窮不言窮—窮則思變;知苦不言苦—艱苦奮鬥”的精神,自我加壓、負重奮進、迎難而上、紮實工作,確保了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並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贏得了市巾幗科技扶貧現場會、縣菸葉育苗現場會、整地起壟現場會、“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現場會、冬季造林現場會在該鄉的召開。2007元—2008年11月份全鄉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0501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02%,完成農民人均純收入2884元,占年度任務的103%,完成農村集體固定資產投資22130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35%,完成財政收入350多萬元,有力推動了全鄉各項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趙村鄉連年被授予“洛陽市先進黨委”、“洛陽市綜治工作先進鄉”、“洛寧縣民營經濟先進鄉鎮”等40多項榮譽稱號。

特色產業

趙村鄉趙村鄉
無公害蔬菜

該鄉利用洛河沿線各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資源豐富等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派人到山東壽光縣進行參觀學習,並通過培訓指導,使一大批民眾掌握了日光溫棚蔬菜的種植方法與管理技術,積極實施能人帶動戰略,首先在西陳宋、東下、東方等村建成了180多座日光溫棚,逐步進行綠色蔬菜規模化生產,在西陳宋村成立了“趙村鄉蔬菜種植技術服務部”,初步形成了蔬菜大棚巧配製,水、電、路、渠四配套的綠色高效農業示範基地,並利用先進種植模式,種植特色蔬菜、水果、靈芝、香菇、西葫蘆和名優花卉等,在摸索管理中不斷擴大蔬菜種植的種類和提高蔬菜生產的質量,吸引了不少縣城的菜販子紛紛來此搶購產品,有的蔬菜還遠銷洛陽、鄭州、三門峽等地。經過示範帶動,全鄉現已建造蔬菜大棚200多座,民眾僅此一項年收入可達250萬元,其中35個種菜大戶戶均收入超過2萬元,綠色無公害大棚蔬菜生產,逐漸成為該鄉脫貧致富的一項主導產業。

趙村鄉趙村鄉
勞務輸出

發展勞務經濟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有效實現形式,根據趙村鄉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實際情況,堅持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充分發揮人口大鄉的自身優勢,始終把勞務輸出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繁榮農村經濟的一條有效途徑緊抓不放。1、是進一步強化了輸出基地建設,在鞏固2007年4個基地的基礎上,又新發展4個;2、是強化了宣傳引導,幫助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走出家門、開闊視野、發展經濟、創收致富;3、是繼續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富餘勞動力的整體素質;4、是建立就業服務網路,拓寬勞務輸出渠道;5、是健全勞動保護機制,維護在外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6、是鼓勵和引導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把更多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城市文明帶回家鄉,為家鄉的進步發光散熱。通過以上有力措施的實行,促使了趙村鄉勞務輸出工作由粗放型輸出向管理技能型轉變,趙村鄉共輸出勞動力14885人,占縣定目標的149%,每年的勞務收入在200萬元以上。

趙村鄉肉鴨
肉鴨養殖

1、通過實施“巾幗科技星火工程”和“巾幗信用致富工程”,共為全鄉30多個肉鴨養殖戶爭取信用社貸款112.5萬元,積極推進能人帶動戰略,著力發展肉鴨養殖項目。實行“六加”模式管理,即:“公司+基地+農戶+協會+信用部門+政府”(其中,協會負責為農戶提供擔保,信用部門負責貸款,政府負責搞好服務,並協調各部門給農戶資助無息貸款)。2、鄉村幹部認真引導農戶轉變觀念,與東漢禽業公司簽定養殖契約,明確公司和養殖戶的權利和義務關係,實施“訂單農業”,保證農戶利益,並規範完善了“五保一扶一優”養殖政策。“五保”即:保證提供合格的鴨苗,保證足量的全價系列飼料,保證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的技術服務,保證按時回收商品成鴨,保證養殖戶達到公司的收購規定後,有一定的養殖利潤。“一扶”就是對鴨苗、飼料、鴨場建設資金進行扶持。“一優”就是養殖戶用現金購買鴨苗和飼料時給予一定的讓利優惠,讓農戶真正養上放心鴨;3、把發展肉鴨養殖小區與畜牧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適度規模、規範管理”的原則和“專業化、區域化、規模化、規範化”的標準穩步推進肉鴨養殖小區建設,積極推廣標準化生產技術,嚴格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良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和統一操作,著力打造肉鴨養殖小區產品的無公害、綠色形象;4、積極推廣稻田規模養殖露宿鴨和大棚集中養殖,強化肉鴨養殖小區的糞污處理,同時加大“三改一池”工程建設進度,避免了養鴨對人居環境的污染,改善了農村庭院的整潔衛生。該鄉共投資250多萬元,籌建肉鴨養殖小區五個,安裝養殖大棚28個,占地56畝,入欄肉鴨6.4萬隻,養殖小區每一批肉鴨出欄量2.4萬隻,純利潤在5萬元以上。養殖小區已出欄成品鴨四批,養殖收入達到50多萬元,充分調動了農戶養殖肉鴨的積極性,第八批鴨苗已全部入欄,社會綜合效益超過了500萬元。

基礎建設

趙村鄉趙村鄉
2006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緊抓新農村建設機遇,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做好了西陳、下陳、東上、趙村4個市級示範村建設;二是做好了上陳、西方、東方、東下、西溝、東寨7個村重點整治工作;三是做好了西趙路、趙小路、趙小橋、凡薛路等重點工程建設;四是做好了上溝、小池溝、西方、北頭4個村整村推進工作;五是做好了2020座沼氣池建設工作;六是做好了30公里的綠色長廊建設工作;七是做好了34個行政村的路容路貌、村容村貌治理工作。兩年來累計新修道路60餘公里。其中,5個村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實現了全鄉公路大循環。新建村委辦公樓9座,改善了村級組織活動場所,新建公車站1處,安裝路燈50盞,新建沼氣池2120個,垃圾池190個,休閒小區9個,粉刷街道房屋2萬餘平方米,新砌牆體2500米,清運垃圾6萬餘方,新植各類風景樹1.2萬株,新建“萬村千鄉”農家店24個。通過以上工作的開展,全鄉村容村貌明顯改觀,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初步實現了“綠、亮、淨、美、暢”。

招商引資

趙村鄉趙村鄉
趙村鄉以“親商、安商、留商、富商”為總體目標,大力整合資源優勢,強力推行機關效能建設,進一步優惠投資政策,紮實實施“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投訴受理制”等制度,強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向外推薦招商,進一步創新招商模式:1、是對該鄉在外人員進行篩選,建立通訊錄,廣泛聯繫,進行親情招商;2、是積極和科研院所聯繫,利用該鄉豐富的農產品優勢,建立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進行資源招商;3、是委託有社會關係的經濟能人和洛寧縣駐外招商小分隊,根據該鄉實際情況和資源優勢,進行中介招商。同時,該鄉拿出重金獎勵招商有功人員;4、是注重論證項目的實施性和操作性,爭取談一個成一個,避免“年年招商、年年不見項目”的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