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

諸葛瞻

諸葛瞻(227—263年),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人。諸葛亮之子,三國蜀漢大臣,工書畫。諸葛瞻從小聰明穎慧,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是一個早熟的人才。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延熙六年,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併兼任軍師將軍。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後其不聽黃崇死守的建議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因此失守。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諸葛瞻諸葛瞻
公元227年(建興五年),諸葛瞻出生。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兵武功,其間寫信給諸葛謹,稱“諸葛瞻如今已經八歲,十分聰明可愛,只是怕他過早成熟,將來成不了大器”。又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諸葛亮病死,諸葛瞻襲爵。公元243年(延熙六年),諸葛瞻十七歲,娶蜀漢的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

美名虛譽

公元244年(延熙七年),諸葛瞻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因為蜀漢人士都懷念諸葛亮,加上諸葛瞻精通書法繪畫,記憶力強,所以大家都很喜歡諸葛瞻才思敏捷。每當朝廷頒布一項好的政令,儘管不是諸葛瞻建議倡導。百姓們都會互相轉告說:“這是諸葛武鄉侯所提倡的”。因而諸葛瞻的美名受到過分渲染,有些名過其實。
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為在東興之戰打敗魏國軍隊,於是打算大舉用兵,當時諸葛瞻官至侍中。張嶷寫信給諸葛瞻,提醒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惡果。果然,諸葛恪在同年大敗而回,被孫峻殺害。
公元244—260年(蜀漢延熙七年—景耀三年),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公元261年(景耀四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但當時宦官黃皓弄權,朝中大臣都遷就庇護他,沒有人出來糾正這一弊端。
廖化約宗預一起拜見諸葛瞻,宗預說:“我們已經年過七十,所得的已經夠多,現在是差一死,有什麼要相求年輕後輩而是自己勞累呢?”最後宗預沒有前往拜見。
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這份表據說為蜀漢長老所保存。

以後,他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等職。當時,由於蜀國人不忘舊德,十分懷念諸葛亮,便也愛惜諸葛瞻的品德情操以及才華,凡是有了成績,都歸功於他,說是他建議倡導的。實際上,他是借了父親諸葛亮的餘蔭,只不過是一種美名虛譽而已。

戰死綿竹

景耀六年(263年)冬,魏將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今甘肅文縣南)小路入川,諸葛瞻率領諸路軍馬至涪(今四川綿陽東)停駐,其先頭部隊被魏軍打敗,他只好退軍駐守綿竹。此時,鄧艾又遣使送信給他,勸降說:“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諸葛瞻看了信件以後大怒,斬了鄧艾派去的使者,接著,率兵迎戰魏軍,戰敗,死於沙場。終年37歲。諸葛瞻作為諸葛亮之子,自幼受到家教的陶冶,使他品學兼優。他死得十分壯烈,實踐了儒家“文死諫,武死戰”的格言,成就為一個忠烈人物。

人物成就

諸葛亮對他的早年教育,如《誡子書》,對他的思想和品德的形成,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而諸葛亮治國督軍的才能,自然也影響到他,特別是諸葛亮被政治天才和軍事天才所掩蓋了的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對他也頗有影響。諸葛瞻在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上均有一定造詣,是三國時代屈指可數的人才。諸葛瞻的長子諸葛尚,與諸葛瞻一起戰死於沙場;次子諸葛京,於264年遷居河東(今山西夏縣西北),在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方面,也有一定成就。

史書傳記

史書記載

三國志三國志
瞻字思遠。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鹹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景耀四年,為行都護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並平尚書事。
六年冬,魏徵西將軍鄧艾伐蜀,自陰平由景谷道旁入。瞻督諸軍至涪停住,前鋒破,退還,住綿竹。艾遣書誘瞻曰:“若降者必表為琅邪王。”瞻怒,斬艾使。遂戰,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眾皆離散,艾長驅至成都。瞻長子尚,與瞻俱沒。(乾寶曰: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華陽國志》曰:尚嘆曰:“父子荷國重恩,不早斬黃皓,以致傾敗,用生何為!”乃馳赴魏軍而死。)次子京及攀子顯等,鹹熙元年內移河東。

演義傳記

諸葛亮之子,自幼聰敏,諸葛亮死後不久,諸葛瞻之母黃氏也去世,遺教諸葛瞻以“忠孝”二字。諸葛瞻襲其父諸葛亮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當時黃皓用事,故諸葛瞻託病不出,後鄧艾奇襲陰平,劉禪採納郄正建議,連發三詔征諸葛瞻領兵,以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對抗鄧艾。初戰勝利,鄧艾修書誘降,諸葛瞻怒斬其使。後與鄧艾交戰失利。遂修書請東吳發兵救援。然救兵不至,諸葛瞻只好再度出戰,被重兵包圍,中箭落馬,最後自刎殉國。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戰死沙場。鄧艾憐其忠,將諸葛瞻父子合葬。

歷史傳記

字思遠,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生於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卒於炎興元年(公元263年)。是蜀國丞相諸葛亮之子。 諸葛亮評價諸葛瞻成熟太早,難成大器。延熙六年,諸葛瞻拜騎都尉,翌年出任羽林中郎將,後來又升遷為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併兼任軍師將軍。諸葛瞻擅長書法繪畫,記憶力強。

蜀國人因思念諸葛亮,也偏愛諸葛瞻的才思敏捷。每當朝廷有好的政策和措施公布,即使不是諸葛瞻建議和倡導的,百姓也會相互流傳:“是諸葛瞻做的。”所以諸葛瞻的名聲流傳的很廣,但是卻名不副實。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出任行都護衛將軍,和輔國大將軍南鄉侯董厥一起總領尚書事。景耀六年冬天(公元263年)諸葛瞻與魏將鄧艾交戰於綿陽,與長子諸葛尚一起陣亡,時年三十七歲。

歷史年表

諸葛瞻諸葛瞻
[蜀漢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病死,諸葛瞻襲爵。

[蜀漢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諸葛瞻十七歲,娶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

[蜀漢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諸葛瞻仰擔任羽林中郎將,先後擔任射聲校尉、侍中。

[蜀漢延熙十六年、吳建興二年、魏嘉平五年]公元253年吳國太傅諸葛恪因為在上一年(吳建興五年,公元252年)打敗魏國軍隊,於是打算大舉用兵,當時諸葛瞻官至侍中。張嶷寫信給諸葛瞻,提醒諸葛恪大肆用兵,可能招致惡果。果然,諸葛恪在同年大敗而回,被孫峻殺害。

[蜀漢延熙七年——景耀三年]公元244——260年,諸葛瞻累遷至尚書僕射,加官軍師將軍。

[蜀漢景耀四年]公元261年,諸葛瞻擔任代理都護並任衛將軍,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共同執掌尚書台政務,統領國事。

[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姜維北伐敗回,諸葛瞻與董厥等人認為姜維好戰無功,致使國內疲弊,於是上表給劉禪,要求讓姜維擔任益州刺史,並削奪他的兵權,這份表據說為蜀漢長老所保存。

[蜀漢景耀六年/炎興元年]公元263年,諸葛瞻、張遵等人戰死。

[西晉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軍士王富自稱就是當年的都護諸葛瞻,在臨邛聚集數百人起義,攻至江原,江原方略吏李高抓到了他,送至刺史童策,處斬。

[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原西蜀史官常璩(藍紗楓註:《華陽國志》的作者)向西蜀長老考證,聽說陳壽曾經在諸葛瞻手下任職時受辱,所以誣陷諸葛瞻,把不能阻止黃皓的過失歸咎於諸葛瞻身上。

歷史評價

諸葛瞻諸葛瞻
諸葛亮: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諸葛亮《與諸葛謹書》)
鍾會:巴蜀賢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諸葛思遠,譬諸草木,吾氣類也。(陳壽《三國志—蔣斌傳》)
乾寶:瞻雖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乾寶《晉紀》)
司馬炎:諸葛亮在蜀,盡其心力,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晉泰始起居注載詔》)
山濤:郿令諸葛京,祖父亮,遇漢亂分隔,父子在蜀,雖不達天命,要為盡心所事(山濤《啟事》)
慕容鎮:“昔成安君不守井陘之關,終屈於韓信;諸葛瞻不據束馬之嶮,卒擒於鄧艾。”
陳普:“父自耕田母自桑,受天命與漢同亡。百年魏晉煙雲散,千古隆中日月光。”
陳世崇:“孔明之子瞻、孫尚戰死,張飛之孫遵,趙雲次子廣亦戰死,北平王諶哭於昭烈廟,先殺妻子乃自殺,魏以蜀宮人賜將士,李昭儀不辱自殺。禪不特愧於將士,亦且愧於婦人矣。”
孫奇逢:“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羅貫中:“蒼天有意絕炎劉,漢室江山至此休。諸葛子孫皆效死,成都卿相盡添愁。”“智謀雖不扶危主,忠義真堪繼武侯。古往今來多少淚,行人哀怨哭墳丘。”
王士禎:“吳漢分龍虎,終憐石子岡。何如綿竹戰,父子死堂堂!”
晉泰始起居注載詔:其子瞻臨難而死義,天下之善一也。
趙文濂:“瞻、廣、秀夫、世傑事跡,焜耀史策。後之論者,莫不仰其風,高其志,想見其為人。”
毛宗崗:“諸葛瞻父子受命於大事既去之後,而能以一死報社稷。
君子曰:武侯於是乎不死。蓋戰死綿竹之心,亦秋風五丈原之心也。使當日甘心降魏以圖苟全,則於‘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之家訓,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則武侯存。”
蔡東藩:“諸葛瞻不依黃崇之議,讓敵深入,猝至戰死,是咎在諸葛瞻。”

紀念墓祠

綿竹諸葛瞻父子墓

諸葛瞻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

祠(又名諸葛雙忠祠),是四川省重要的蜀漢遺蹟之一。它與成都武侯祠遙遙相對,都是為了紀念諸葛一門“三世忠貞”而建的。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有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

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高風亮節。在成都武侯祠大殿內供奉有諸葛亮祖孫三代於一堂的塑像,而綿竹雙忠祠原有的塑像也是祖孫三代,前殿祀諸葛瞻父子,啟聖殿祀諸葛亮。成都、綿竹兩處祠堂展示了諸葛亮祖孫三代忠貞無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

後人景仰,多有題詠。在成都武侯祠殿壁嵌有清代安岳令洪成鼎《乾隆壬辰秋月過綿竹吊諸葛都尉父子雙忠祠》詩碑:“國破難將一戰收,致使疆場壯千秋,相門父子全忠孝,不愧先賢忠武侯。”綿竹雙忠祠的前人題詠詩碑也很多,這此題詠,都將諸葛子孫聯繫在一起,歌頌他們的“三世忠貞”。綿竹是諸葛瞻父子斬使拒降,為國捐軀的地方,故綿竹享有“忠臣孝子綱常地”的美稱。現存的諸葛雙忠祠古建

諸葛瞻綿竹諸葛瞻父子墓祠

築尚有啟對殿和拜殿,啟聖殿建於清朝乾隆三年,拜殿建於道光七年。清代自乾隆以後幾乎每隔20多年就要維修、擴建一次,到清末時,雙忠祠祠已是殿宇崔偉,題刻琳琅,規模可觀了。1985年以來,當地政府對雙忠祠進行一次大的修繕,修復了忠孝門,維修了拜殿,整修了墓塋,新建了文物陳列室。並在拜殿內製作了大型彩塑《魂壯綿竹關》。這組雕塑再現了當年諸葛瞻父子死守綿竹關,寸土不讓,以死報國的悲壯情景。雕塑用寫實的手法,造型生動,神態逼真,觀賞這組彩塑仿佛親臨當年的古戰場。拜殿前的匾額是張愛萍將軍書題的“漢室忠烈”四個大字。塑像上方的橫匾則是我國著名戲劇作家曹禺先生親筆所題“魂壯綿竹關”五個大字。拜殿後面的諸葛瞻父子墓巍然聳峙,綠樹掩映,芳草萋萋,巨型石碑立於墓前,上書:“後漢行都護衛將軍平尚書事諸葛瞻子尚之墓”,墓旁兩側各有一株已愈百年的鐵甲古松,鱗甲斑駁,夭矯如龍,葉片似劍,宛如兩個披甲執劍的武士護衛著忠魂,遊人駐足墓前,無不肅然起敬。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瞻的生平和正史大體相當。
自幼聰敏,諸葛亮死後不久,諸葛瞻之母黃氏也去世,遺教諸葛瞻以“忠孝”二字。諸葛瞻襲其父諸葛亮武鄉侯之爵。景耀四年遷行軍護衛將軍。當時黃皓用事,故諸葛瞻託病不出,後鄧艾奇襲陰平,劉禪採納郤正建議,連發三詔征諸葛瞻領兵,以諸葛瞻之子諸葛尚為先鋒,對抗鄧艾。初戰勝利,鄧艾修書誘降,諸葛瞻怒斬其使。後與鄧艾交戰失利。遂修書請東吳發兵救援。東吳派老將丁奉率精兵援救,然救兵僅至巴丘,未進蜀境,諸葛瞻只好再度出戰,被重兵包圍,中箭落馬,最後自刎殉國。諸葛瞻之子諸葛尚也戰死沙場,鄧艾憐其忠,將諸葛瞻父子合葬。而後丁奉得知訊息,遂領兵還建業。

影視形象

1985年電視劇《諸葛亮》:李力飾演諸葛瞻;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諸葛瞻
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諸葛瞻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包海龍飾演諸葛瞻

三國名將後代

三國百科
更多三國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001:三國百科。
劉備後代劉禪 | 劉永 | 劉理
曹操後代曹丕 | 曹昂 | 曹彰 | 曹植 | 曹熊 | 曹鑠 | 曹沖 | 曹據 | 曹宇 | 曹林 | 曹袞 | 曹玹 |曹彬 | 曹峻 | 曹嵩
孫權後代孫亮 | 孫堅 | 孫魯班
周瑜後代 周循 | 周胤
關羽後代關平
張飛後代張苞 | 張紹
諸葛亮後代諸葛瞻 | 諸葛尚
趙雲後代趙統 | 趙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