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

《諸葛亮》

《諸葛亮》由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與湖北電視台聯合拍攝。該劇一經播出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許多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創作出新、有很強藝術感染力和豐富思想內容、能給人很深啟迪的精品電視劇。

基本信息

簡介

《諸葛亮》 1985年由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與湖北電視台聯合拍攝的十四集電視連續劇《諸葛亮》,是我省眾多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一部代表作。

諸葛亮諸葛亮

劇情

該劇根據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改編而成。東漢末年,戰亂頻繁,豪強群起,曹操、孫權得天時地利而各自雄踞一方。劉備卻勢單力薄,大志難伸。他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共圖大業。火燒博望坡的首戰告捷,確立了諸葛亮的軍師地位。面對曹操大軍南下,諸葛亮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手抗曹;他草船借箭,智勝周瑜;他料事如神,虎口脫險,在獲得赤壁大戰的勝利後,他冒死親往柴桑為周瑜弔孝,鞏固了孫劉聯盟。隨後,他攻取西川,為實現魏蜀吳三國鼎立而贏得了戰略後方。劉備死後,諸葛亮更是為復興漢室殫精竭慮,他六出祁山,矢志北伐,終於病死在征途中。

諸葛亮諸葛亮

導演

葛葵光: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副主任
在六百多部(集)電視劇中從事剪輯、攝影、導演工作,如《敵手》、《塵世笑談》、《似水浮生》、《槓上開花》、《家在洹上》、《百日追蹤》、《祥符春秋》《六年級的夏天》等。並拍攝了大量企業形象片、廣告、MTV。如《可口可樂武漢灌裝廠宣傳片》、《中鐵四院宣傳片》、《三特索道廣告宣傳片》、《省國稅局宣傳片》。

藝術指導

邢漢明:揚子江音像出版社副社長、影視部主任、一級攝影師
在數百部(集)電視劇中從事攝影、導演工作。多部作品獲“飛天獎”、“駿馬獎”、“金帆獎”。代表作品:《潔白的手帕》、《諸葛亮》、《王昭君》、《兒科醫生》等。並拍攝了大量的企業宣傳片、專題片、廣告及MTV。如:《2005年武漢市旅遊資源宣傳片》、《中建二局二公司宣傳片》、《省稅局宣傳片》等。

文案策劃

馬有德: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主任助理兼攝製部主任
1999年至2002年武漢有線台《健康都市》欄目總策劃。2002年—2004年武漢台《美味江城》欄目策劃。獨立策劃的廣告:《林和記調料》系列廣告;《美爾雅》早期電視廣告;《大橋調味品》系列;《海南椰類》系列等。從事製片人及製片主任的電視劇有200多部(集);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訪漢演出總策劃;中央芭蕾舞團《紅色娘子軍》在漢演出總策劃;盛中國、瀨田裕子在漢演出總策劃。

照明設計

陳建華:揚子江音像出版社影視部副主任
在七百多部(集)電視劇中從事照明設計工作,如《旗艦》、《抓住幸福不撒手》、《我是警察》、《祥符春秋》、《當代拍案驚奇》、《利益與代價》、《走進高一》、《較量》等;《從今以後》、《寬容生活》、《城市女孩》、《如夢般飛翔》、《好秋不涼》等十幾部高清數字電影中從事照明設計工作,以及大量企業形象片、廣告。如:《同濟海昌廣告片》、《冰川系列廣告片》、《貓人系列廣告》等。

攝影

張立新: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技術·製作部副主任
工作以來參加過二百多部(集)電視劇前期拍攝,十年武漢電視台法制欄目製作。《武漢黃浦(九州)》、《泌尿外科等醫院廣告宣傳片》、《江西明月山天沐》、《赤壁龍佑溫泉》專題宣傳片及廣告片《黃陂木蘭山》、《木蘭湖》、《木蘭天池》等。

化妝

曹琦: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部
工作以來在一百多部影視劇中擔任化妝造型工作,有多部影視劇獲獎。主要作品有:《婚姻介紹所》、《荊州花鼓戲》、《潔白的手帕》、《諸葛亮》、《爸爸、老師和我》、《無聲的戰場與無名的士兵》、《飯石宛》、《龍船調》、《三峽隨想》、《從今以後》、《想唱就唱》、《好秋不涼》、《再進大別山》、《小康家園》等等。

化妝

徐英: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攝製部
多年來一直從事電影、電視劇及廣告片的化妝工作。主要作品有:電影《李奎傳奇》、《我叫劉躍進》;電視連續劇《水滸傳》、《呂布韋傳奇》、《天龍八部》、《中國近衛軍》;廣告片《紅桃K》、《枝江大曲》、《黃山頭酒》、《雙N計畫》、《美濤洗髮水》、《諾基亞手機》、《中國交通銀行》、《潔婷衛生棉》。

後期製作

童輝:湖北電視劇製作中心技術·製作部
武漢大學廣告專業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電視、廣告工作至今,曾參與製作電視劇《飄落的紅絲線》、《敵手》、《塵世笑談》、《似水浮生》、《槓上開花》等。製作《中國人壽、《中國人保》、《武煙集團》、《統一茶里王》、《黃鶴樓酒業》、《艾格眼科》等多家企業及產品電視廣告及專題。

評價

該劇一經播出受到全國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許多專家學者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部創作出新、有很強藝術感染力和豐富思想內容、能給人很深啟迪的精品電視劇。

榮譽

該劇獲得1986年首屆中南地區優秀電視劇“金帆獎”一等獎,第四屆大眾電視“金鷹獎”特別獎,第六屆全國優秀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最佳男演員獎、最佳美術獎,還獲得湖北省首屆屈原文藝創作獎。該劇已輯入《三國演義》辭典,並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編輯出版了《創評文集》。

諸葛亮的發明

木牛流馬

【解釋】木製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孔明燈

流傳至今的孔明燈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孔明燈孔明燈

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能發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但是體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八陣圖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總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téng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布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 此外傳為諸葛亮發明的尚有孔明鎖、木獸、地雷等。

影評

首先,說說諸葛亮的出山和他的地位鞏固過程。三顧茅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可是《魏略》和《九州春秋》上記載的諸葛亮主動求見劉備的故事,知道的人卻很少了。書上說:“是時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荊州次當受敵,而劉表性緩,不曉軍事。亮乃北行見備,備與亮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後來劉備自顧自編帽子,被諸葛亮諫阻,才注意到這個年青人——這一情節,稍加改編,也添加進《三國演義》中去。
當時荊州出名的讀書人很多,劉備因為徐庶的話,就去求見在荊州士人中名聲並不很響亮的諸葛亮,可能性不大,除非是基於以下兩種考慮:一,有名的讀書人都被劉表搜刮光了,劉備只好去找二流名人;二,劉備是想仿效“千金買馬骨”的故事,通過走訪一個年青人,來提高自己愛才的名聲。
總之,不管劉備因為什麼原因去親自登門找的諸葛亮,既然正史上採用了這種說法,就姑且相信吧。但是後面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隆中對》。《隆中對》素來被認為是極其高明的戰略方針,但是仔細研究之下,就可以發現它具有兩個很大的缺陷。一是“聯吳”和“據荊”的矛盾(孫吳也想要荊州很久了,兩條狗都盯著同一塊骨頭,怎么會不撕咬?不過,這個問題與主題無關,姑且不談),二是怎樣取得荊州的問題。就第二個問題來看,諸葛亮這篇《隆中對》如果是獻給劉表的還情有可原。劉備當時只有小小一個新野,他怎樣才能拿到荊州?諸葛亮再聰明,也不是邪教妖人,他不會知道劉表什麼時候死,不會知道曹操什麼時候南下,更不會知道劉琮那么簡單就投降。沒有這第一步的實行方法,《隆中對》就是一紙空文,它也許仍舊是很好的戰略方針,但是大而無用,不會吸引當時連屁股也坐不穩的劉備。
因此,有人估計,《隆中對》的基本策略,其實劉備早就明白,他不過看看這個小年青思路是不是和自己一樣,既然大致相同,也就不管細節了,先聘出山再說。還有人認為,所謂《隆中對》,不過是諸葛亮和劉備長時間談話中的一些片段,連綴起來而已,本身並不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對策。
先放下《隆中對》不提,諸葛亮總算出山了。可是他出山沒所久,曹軍南下,就把劉備打得慘兮兮地向東逃跑。演義中大篇幅渲染的“火燒博望”、“火燒新野”,其實在正史中,根本一筆都沒有記載。諸葛亮出山以後的第一份功勞,其實是過江東,說孫權,聯合抗曹。赤壁之戰以後,“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其間的借東風、伏華容、收四郡本來就子虛烏有,而且直到這個時候,諸葛亮也主要負責內政和外交工作,根本沒有上過一線去打仗。
諸葛亮第一次上陣,是在劉備攻打四川的時候,兵困葭萌,龐統戰死,沒有辦法,才召“(諸葛)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四川平定,“以(諸葛)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仍然是文職人員。說諸葛亮用兵如神,起碼在劉備生前是看不到的——劉備很少讓諸葛亮帶兵,並且,似乎也不是很信任他。
前人早就論證過,劉備手下有三大集團:原從(原來就跟從)集團,代表人物是關、張、趙、黃、魏(黃忠和魏延都不是降將,順帶澄清一下);荊州集團,代表人物是龐統、諸葛亮、馬良;四川集團,代表人物是法正、黃權、劉巴、李嚴。而劉備最信任原從集團(都是老哥兒們嘛,可以理解),第二是四川集團,對於荊州集團就要差很多——尤其在老兄弟關羽死在荊州以後。後來法正成為劉備手下第一大紅人,“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他愛報私怨,有人勸諸葛亮向劉備進言,管管法正,諸葛亮卻不敢,回答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法孝直為之輔翼,令翻然翱翔,不可複製,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從這句話,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當時的地位並不是劉備下面的第一把交椅,起碼法正還壓在他上面。
公元222年,劉備東征,被陸遜在夷陵打得大敗,淒悽慘慘逃回白帝城。當他東進前,無數大臣都上表勸阻,只有一向主張孫劉聯合的諸葛亮一言不發。有人認為,諸葛亮是同意劉備這次冒險舉動的,也有人認為,諸葛亮明知道說了也沒用,就來個悶聲大發財。等到劉備敗回,諸葛亮才仰天長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可見,其實諸葛亮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並不象演義中說的那么重要,所謂“如魚得水”,只是劉備籠絡臣下的一句門面話而已。
到劉備臨終時,他心目中比諸葛亮更加重要的臣子,如關羽、張飛、龐統、法正、黃權等,死的死,走的走,他才“託孤於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實際上讓諸葛亮負責民政,而讓李嚴負責軍事。“建興元年,封(諸葛)亮武鄉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益州牧,政事無巨細,鹹決於(諸葛)亮。”至於諸葛亮軍政大權一把抓,那又是以後的事情了。
講了那么多,究竟要說明些什麼問題呢?我們要說明的是,諸葛亮並不是演義中所描寫的“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的軍政兩道奇才,而且也不是一出山就成為劉備心腹第一重臣的。要說他最大的才能所在,大概是在政治鬥爭方面,這就必須要從三大集團的互相傾軋談起……

三國影視風雲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