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縣

西吉縣

西吉縣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西麓。地處東經105度20分至106度04分、北緯35度35分至6度14分之間。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74公里。東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寧夏銀川市391公里,總面積3130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轄4鎮15鄉,總人口49.6萬人,縣政府駐地吉強鎮。 2018年,地區預計完成生產總值64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 西吉縣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國家和自治區扶貧開發重點縣。先後榮獲“中國馬鈴薯之鄉”、“中國西芹之鄉”、“中國文學之鄉”、“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全國文化先進縣”等殊榮。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吉縣 西吉縣

夏商,為“雍州之城”。

秦朝,屬北地郡,漢武帝分北地郡置安定郡,現西吉縣地域屬安定郡。

三國,今縣境南部屬曹魏雍州安定郡,西北部被羌胡占領。兩晉時仍屬安定郡。隋時先屬原州,後屬平涼郡。唐屬原州。

北宋,屬秦鳳路,天禧元年(1017年)在今將台鄉火家集置羊牧隆城,慶曆三年(1043年)改為隆德寨。金時升隆德寨為隆德縣,今縣境東、南及西南部屬其管轄,縣屬德順州。今縣境西北部屬西夏的西安州。

元朝,至元年間,隆德縣遷治於今隆德縣城,今縣境西南部屬其管轄,隸陝西行中書省靜寧州,今縣境東北部屬開城府。

明朝,屬陝西布政使司關西道平涼府固原州隆德縣管轄。縣境沐家營一帶為朱元璋養子黔寧王沐英牧地,新營、舊營一帶為朱元璋十四子朱模牧地。

清朝,初屬陝西,後歸甘肅省,屬固原、海原、隆德三縣轄地。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硝河城置州判,屬固原直隸州。民國初年隸甘肅省涇源道。

1938年-1941年,固海地區三次爆發回民起義,國民黨為加強其統治,於民國31年(1942年)設定西吉縣,以境內席芨灘演化得名,當時屬甘肅省隴東專區,駐穆家營。新中國成立後,屬甘肅省定西專區。

1942年10月10日,建制立西吉縣。

1950年05月,改屬平涼專區。

1953年09月,甘肅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成立,西吉屬其管轄。

1955年西海固回族自治區改置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8年10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西吉縣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專區(1970年改為固原地區,2001年改為地級固原市)。

2017年2月8日,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常務會審議通過,固原市西吉縣將台鄉將撤鄉建鎮,命名為“將台堡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西吉縣轄4鎮15鄉,29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1870個村民小組,縣政府駐地吉強鎮。

鎮:吉強鎮、興隆鎮、平峰鎮、將台堡鎮。

鄉:新營鄉、紅耀鄉、田坪鄉、馬建鄉、震湖鄉、興平鄉、西灘鄉、王民鄉、什字鄉、馬蓮鄉、硝河鄉、偏城鄉、沙溝鄉、白崖鄉、火石寨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西吉縣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西麓。東距固原市63公里,北距寧夏銀川市391公里。地處東經105度20分至106度04分、北緯35度35分至6度14分之間。東西長67公里,南北寬74公里,全縣幅員面積3130平方公里。

地貌

西吉縣地處黃土高原中心地帶,屬黃土高原乾旱丘陵區,主要有葫蘆河川道平原區、西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和東北部土石山區三個地貌類型,地勢南低,北、東、西漸次增高,海拔1688-2633米。

氣候

西吉縣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生態環境脆弱,“十年九旱”,災害頻繁。年平均氣溫12.7度,最高氣溫42.00C,最低氣溫—21.80C,每年均降水量570.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088.1mm,每年最小降水量220.3mm,無霜期達198天。主要集中在7—9月。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僅95立方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20。

水文

西吉縣境內有葫蘆河、清水河、祖厲河三條水系,均屬季節性河流。

土壤

西吉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土層深厚,土質疏鬆。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8年,西吉縣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土地遼闊,類型多樣,土層深厚,土質疏鬆。其中黑壚土面積最大,占土壤面積87.75%。黑壚土比較肥沃,生產潛力較大。

礦產資源

2018年,西吉縣境內已探明的礦產有11處,即油頁岩、銅、石膏、泥灰岩、石英砂、砂礫石、石料、磚瓦粘土、磨石、芒硝硫,計有礦產地36處。其中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4處,小型礦床11處,礦點19處。

生物資源

2018年,西吉縣境內有白樺、山楊、山柳、遼東櫟,多代萌櫱葉混交林,分布在陰坡、半陰坡;樹種榛子、酸刺、枸子、黃刺玫、山桃,分布於陽坡、半陽坡。農副產品有馬鈴薯、白豌豆、胡麻、芸芥、五穀雜糧及肉、蛋、毛、皮等。

水資源

2013年,西吉縣境內上河有葫蘆河、清水河、祖厲河。地下水儲量估算為7564萬立方米/年。葫蘆河谷平原區潛水豐富,從上游到下游,因接受兩側各支流中的潛力補給,所以水化學類型變化大,這個地區水化學類型可以作為西吉縣代表性類型,礦化度一般在1克/升左右,可作為人畜飲用和農田灌溉水源。有中小型水庫44座,總庫容19323.1萬立方米,流域面積2992.5平方公里,可灌農田1.05萬公頃,累計建成塘壩82座,總庫容3076.2萬立方米,可灌農田0.08萬公頃。

人口

•人口數量

截至2018年,西吉縣總人口49.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2.5萬人,回族28.8萬人,占58%,是寧夏人口第一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

•民族構成

截至2018年,西吉縣有回、漢、東鄉等12個民族,其中回族占58%,有伊斯蘭教、佛教、道教三大宗教,是全區人口第一大縣、少數民族聚居縣和宗教工作重點縣。

政治

市委常委、西吉縣委書記:王學軍

副書記、代理縣長:楊生俊

縣委副書記:張亞萍

縣委副書記:王林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保師

縣委常委、公安局局長:李平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王維強

縣委常委、副縣長:蔡志

縣委常委、吉強鎮書記:劉克虎

縣委常委、副縣長:楊生智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高耀明

縣委常委、副縣長:張 哲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萬龍

統計截至2019年3月,參考資料來源西吉縣人民政府網:

經濟

綜合

西吉縣農業 西吉縣農業

截至2017年,西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1.5億元,增長7.8%,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2億元,增長 15.2%。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8億元,增長32.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23億元,增長14.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億元,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1元,增長11%。

第一產業

2017年,西吉縣實現農業增加值15.1億元,增長4.6%。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242萬畝,糧食產量28.5萬噸。種植馬鈴薯115萬畝,建設了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在貧困村建設一級種薯繁育基地10萬畝,推廣種植一級種薯15萬畝,舉辦西吉馬鈴薯產品推介會,“西吉馬鈴薯”榮獲“2017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馬鈴薯總產達190萬噸。建設了硝河隆堡等16個露地蔬菜示範園區和將台明榮等7個設施蔬菜示範園區,完成特色蔬菜種植15萬畝,銷售各類蔬菜76萬噸。建設馬建台子等雜糧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20個,全縣完成雜糧(玉米、油料)種植90萬畝,雜糧總產14.1萬噸。發展覆膜保墒旱作農業60.75萬畝。種植牧草52萬畝,建設了硝河鄉關莊村、什字鄉玉豐村等18個養殖示範村和43家規模養殖場,全縣牛飼養量22.8萬頭,羊飼養量68.5萬隻,禽飼養量78.7萬隻。

第二產業

西吉縣工業 西吉縣工業

2017年,西吉縣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3億元,增長6.5%。引進市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加工企業17家,培育融 信電力等規上企業4家,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3億元。2萬噸馬鈴薯精澱粉遷建、震湖5000噸小雜糧加工、單家集2000噸牛肉加工等生產線改造項目加快推進,月亮山一、二期、風電項目併網發電,年發電3.6億度。

第三產業

西吉縣旅遊業 西吉縣旅遊業

2017年,西吉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1.8億元,增長7.7%。縣、鄉商貿基礎設施建設,西街農貿蔬菜市場改擴 建、新建東街平價農貿蔬菜市場等投入使用,好又多商貿城、新百電器、華聯超市等入駐西吉,金通汽車物流園、凱益達家居建材物流中心、時尚富力城、西吉大飯店等重點企業運營,城鄉商貿物流設施不斷健全完善。將台堡紅軍長征勝利會師紀念碑入選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國家國防示範基地,啟動實施了全域旅遊建設等項目,舉辦西吉縣第七屆火石寨丁香花節等活動,火石寨、吉強龍泉灣、興平聶家河等特色旅遊、休閒旅遊持續升溫,全縣共接待遊客130.46萬人(次),旅遊綜合性收入近10億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至2016年,西吉縣各類學校391所,教職工4922人。其中:普通中學教職工2535人,國小教職工2387人。中等職業學校1所,教職工206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人數35681人,其中女兒童17237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

截至2016年,西吉縣藝術表演團1個,從業人員人員36人。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110250本,從業人員11人。文化館1個,從業人員15人。鄉文化站19個,從業人員85人。

衛生

截至2016年,西吉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58個,其中:醫院32個(縣及縣以上醫院2個),門診部、所32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技術人員940人,其中:醫生520人。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90人,每千人擁有醫生1.05人,醫療衛生機構病床數898張。

交通運輸

2013年,西吉縣改建309國道偏城梁至袁河段二級瀝青公路40公里,西吉至三合、白城至馬建、西吉至興平至平峰、興隆至王民、興隆至什字、興隆至好水、將台至馬箕溝、平峰至王民、紅平公路紅耀至蘇堡段等三級瀝青公路15條340.1公里;新建或改建蘇堡至蒙集、偏城至馬箕溝、縣城至西灘、馬建至蘇堡、隆堡至范灣、田坪至趙坪、車路灣至張家窪、沙窪至王慶、白城至腰巴莊、明台至崔中、馬建至同化、焦灣至權岔、偏城至硝河、馬建大灣至興坪楊坪等三級沙礫公路22條308公里;葫蘆河大橋正在加緊建設。西吉縣公路通車裡程達1848.5公里,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以309國道、202省道為主骨架、西吉縣城至各鄉縣道為輔助的“五縱四橫”公路大通道網路基本形成。

風景名勝

西吉縣 西吉縣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 西吉縣錢幣博物館始建於1996年,是中國第一座縣級博物館。博物館大樓建築面積1122平方米,開設五個大型展廳,陳列展出古錢幣、歷史文物、民族文物、將軍題詞展,展室平面400餘平方米。收藏有古幣藏品達20萬枚(件),陳列展品3500餘枚(件),因此被譽為華夏古錢幣收藏第一縣。其中,收藏的鳳凰文化起源代表物——刻有鳳凰圖案的玉琮、西夏銅頭盔、從麥加流至西吉的袖珍古蘭經等均具有研究和考古價值。
西吉縣 西吉縣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將台堡 會師 紀念園 將台堡紅軍會師紀念碑是為紀念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10月22日紅軍長征三大主力軍在將台堡勝利會師,於1996年10月在紀念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修建的。紀念碑座落在將台堡內東側,碑高22.5米,碑的正面鑲刻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將台堡會師紀念碑"16字,背面是中共西吉縣委、政府撰寫的碑文,碑的頂部雕有三尊紅軍頭像,象徵紅軍三大豐力會師,碑身下部浮雕8組代表中國革命勝利的圖案。
西吉縣 西吉縣
西吉震湖 西吉震湖位於西吉縣城西南約32公里處的震湖鄉党家岔村,是1920年寧夏海原8、9級大地震後形成的堰塞湖,也是世界第二大地震湖。西吉震湖形狀狹長,原湖水面積約80平方公里,現有水面東西寬60米,南北長約3110米,總面積達186萬平方米,平均水深約12米,最深處達27米,蓄水量1120萬立方米。 党家岔堰塞湖是高原地區最大的地震堰塞湖,也是寧夏最大的堰塞湖。
西吉縣 西吉縣
火石寨 西吉火石寨,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譽為中國最壯美的丹霞地貌群,專家稱其為“中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位於西吉縣城北15公里的火石寨鄉境內,東距固原須彌山景區28公里,方圓100平方公里,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照壁山等景觀。
西吉縣 西吉縣
戰國秦長城 固原境內的秦長城,經過西吉、原州(區)和彭陽兩縣一區,由甘肅靜寧縣進入西吉,途經原州(區)、彭陽等地,取東北方向進入甘肅省鎮原縣武溝鄉,全長大約200餘千米。保存較好段長城殘高2-10米,基寬8-10米,牆體敵台殘高5-20米,台面外凸,間距200米。固原秦長城採取複線修築設防,這種獨特形式是全國罕見的。

地方特產

西吉縣 西吉縣
西吉西芹 西芹又稱洋芹、美芹,傘形科植物,是從歐洲引進的芹菜品種。西吉西芹有生長速度快,產量高,抗病性強,抽苔晚,分枝少等優點,葉柄實心黃綠色腹溝淺,柔嫩多汁,粗纖維極少,光澤品質脆嫩,生食及炒、醃等口感好。因此“西吉西芹”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西吉縣 西吉縣
西吉馬鈴薯 西吉馬鈴薯產自六盤山西麓的黃土高原中心地帶,因特殊的氣候和土壤環境,馬鈴薯個大、外形規則、皮薄肉嫩、口感好、品質優良。是西吉馬鈴薯生長得天獨厚的優勢。2007年馬鈴薯種植面積為120萬畝,繼續位居全國種植面積第一縣,2004年2月,西吉縣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之鄉”。

民族文化

民族風情

西吉縣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區。回族的風俗文化,因其民族的形成特點,既有對阿拉伯風俗的傳承,也有對其他民族風俗的汲取,在民俗的形成和發展上恪守與保留了民族個性的原則性以及入鄉隨俗的靈活性。

民族習俗

服飾:西吉回族男子一般常戴平頂無沿白帽或黑帽,大多數喜歡戴白帽;回族婦女一般多穿白色,月白色藍、黑色右衽大襟衣裳、大襠褲子。老年婦女大多用布帶束扎褲角。青年婦女和姑娘喜歡穿較艷麗的花衣裳、褲子;同時還愛穿自己繡的花纏腰、肚兜兜。回族已婚婦女,頭髮都要按照風俗習慣,收攏挽起,不讓外露。婦女除包頭外,還佩帶“蓋頭”。“蓋頭”一般分綠、黑、白三種顏色,少女和年輕媳婦戴綠色,中年婦女戴黑色,老年人戴白色。

飲食:牛羊肉是西吉回族的主要肉食品。回族只吃經阿訇、滿拉或有經學知識、會宰牲者宰的牛、羊、駱駝、兔子等反芻動物和雞、鴨、鵝。禁忌豬、馬、騾、驢等不反芻動物及一切凶禽猛獸和任何自死動物的肉,不食用任何動物的血液。西吉回族的饊子、麻花(用麵粉經過加工後的油炸食品)是待客、送禮、過節的傳統食品。

忌諱:西吉回族有許多忌諱。忌用一隻手瓣饃饃,囫圇吞食饅頭或烙餅;忌蹲在炕上、板凳上就餐;晚輩坐下與長者說話時,忌蹺“二郎腿”;為客人倒茶後,茶壺嘴一定要向外放,不能把壺嘴對客人。回族家中忌用任何管弦樂器吹拉彈唱。忌在掛有阿文字畫或藏放經典房內吸菸。

所獲榮譽

2011年,西吉縣先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雙擁模範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科普示範縣"、"國家級馬鈴薯標準化示範縣"、"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等榮譽稱號。

西吉縣行政區劃

固原市行政區劃

固原市面積14421平方千米,人口151萬人(2003年)。
原州區面積4965平方千米,人口49萬人。郵編756000。區人民政府駐政府街。
西吉縣面積3985平方千米,人口46萬人。郵編756200。縣人民政府駐吉強鎮
隆德縣面積1269平方千米,人口19萬人。郵編756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涇源縣面積 961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郵編756400。縣人民政府駐香水鎮
彭陽縣面積3241平方千米,人口25萬人。郵編756500。縣人民政府駐白陽鎮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至2003年底。

寧夏回族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縣
銀川市興慶區 | 西夏區 | 金鳳區 | 靈武市 | 永寧縣 | 賀蘭縣
石嘴山市大武口區 | 惠農區 | 平羅縣
吳忠市利通區 | 青銅峽市 | 鹽池縣 | 同心縣 | 紅寺堡開發區*
固原市原州區 | 西吉縣 | 隆德縣 | 涇源縣 | 彭陽縣
中衛市沙坡頭區 | 中寧縣 | 海原縣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