裼

裼 [xī],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如袒~。或者裼 [tì],指嬰兒的包被。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首: 衤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3

五筆86: pujr

五筆98: pujr

倉頡: laph

筆順編號: 4523425113533

四角號碼: 36227

鄭碼: wtro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88FC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衤易

漢字部件分解: 衤日勿

筆順編號: 4523425113533

筆順讀寫: 捺折豎撇捺豎折橫橫撇折撇撇

註解

(1) ㄒㄧˉ

(2) 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袒~。

(3) 鄭碼:WTRO,U:88FC,GBK:F1D3

(4) 筆畫數:13,部首:衤,筆順編號:4523425113533

基本詞義

(1) ㄊㄧˋ

(2) 嬰兒的包被。

(3) 鄭碼:WTRO,U:88FC,GBK:F1D3

(4) 筆畫數:13,部首:衤,筆順編號:4523425113533

詳細註解

〈名〉

(1) 嬰兒的包被 [swaddling clothes]

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詩·小雅·斯乾》。毛傳:“裼,褓也。”

(2) 另見xī

基本詞義

[動]

(1) 脫去衣服露出上身 [be naked to the waist;divest or unbutton one's upper garment]

裼,袒也。從衣,易聲。——《說文》

裼,脫衣見體也。——《玉篇》

襢裼暴虎。——《詩·鄭風·大叔于田》

襢裼,肉袒。——《爾雅》

徒裼以趨敵。——《史記·張儀傳》

聞戰,頓足徒裼。——《戰國策·初見秦》

曹君袒裼而觀之。——《韓非子·十過》

(2) 又如:袒裼(袒、裼都指脫去衣服,露出上身,但袒還指脫去衣袖露出上臂,問吉凶露左臂,受刑露右臂);裼襲(古行禮時,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盡復其裘,謂之裼裘。非盛禮時,以此為敬)

(3) 脫去外衣露出內衣 [take off the outer clothing]

裼降立。——《儀禮·聘禮》

詞性變化

[名]

(1) 古代加在裘上面的無袖衣 [jacket]

裘之裼也,見美也。——《禮記·玉藻》

(2) 另見tì

English

X ī

Take off the blouse, peep out bodily a part.

T ì

Infantile pack drive.

拼音是t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