綈

綈是用有光粘膠長絲作經、用棉線或蠟紗作緯以平紋組織交織的絲織物。

基本信息

詳細字意

〈名〉
形聲。從糸,弟聲。本義:古代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
綈,厚繒也。――《說文
魯梁之民俗為綈。――《管子·輕重丁
取綈袍賜之。――《史記·范雎蔡澤傳
赤綈綠繒。――《漢書·匈奴傳
衣綈履革。――《漢書·貢禹傳
身衣弋綈、綈錦。――《漢書·文帝紀贊
又如:綈幾(鋪上綈錦的几案);綈衣(粗厚的繪衣);綈阜(黑色粗厚的繪衣);綈紈(厚薄絲織物的統稱);綈袠(亦作“綈帙”。繒制的書卷封套。因亦作書卷的代稱);綈繒(粗厚的絲織品)
〈名〉
絲織物類名


古代一種厚實而光滑的絲織品:~袍。
綈(ti)tì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比綢子粗糙厚實。粗綢。質地厚實、平滑而有光澤,色彩多樣。秦漢以來常作袍料。唐人謂之絁。

古人所用

管子·輕重戊》:“魯梁之民俗為綈。”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司馬貞索引:“綈,厚繒也,音啼,蓋今之絁也。”
唐元稹《酬樂天得稹所寄紵絲布白輕庸製成衣服以報之》:“湓城萬里隔巴庸,紵薄綈輕共一封。”
宋史.趙珣傳》:“綈氈居龕谷無所屬,珣與書招之,遺以綈綿,綈氈聽命。”
一、古代絲織物名
《急就篇》卷三顏師古註:“綈,厚繒之滑澤者也。”
《管子·輕重戊》:“魯梁之民俗為綈。”
二、現代指用有光粘膠長絲作經、用棉線或蠟紗作緯以平紋組織交織的絲織物。質地粗厚縝密,織紋簡潔清晰。緯絲採用絲光棉紗的稱為線綈,又分素線綈、花線綈;採用蠟棉紗的稱為蠟線綈,提花線綈稱花線綈。其中大花紋的線綈用於作被面,其他一般用作衣料。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 音題。《說文》厚繒。《釋名》似 蟲之色,綠而澤。《急就篇注》綈,今謂之平紬。《史記·范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索隱曰:今之絁也。正義曰:今之麄袍。《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拼音是ti的漢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