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序列標籤

表達序列標籤從互補DNA(cDNA)分子所測得部分序列的短段DNA(通常300~500bp)。從cDNA文庫所得到的許多表達序列標籤集合組成表達序列標籤資料庫,代表在一定的發育時期或特定的環境條件下,特定的組織細胞基因表達的序列。可用於驗證基因在特定組織中的表達,推導全長cDNA序列,或作為標籤標誌基因組中的特殊位點以確定基因的位置等。

基本原理

EST是從一個隨機選擇的cDNA 克隆進行5’端和3’端單一次測序獲得的短的cDNA 部分序列,代表一個完整基因的一小部分,在資料庫中其長度一般從20 到7000bp 不等,平均長度為360 ±120bp 。EST 來源於一定環境下一個組織總mRNA 所構建的cDNA 文庫,因此EST也能說明該組織中各基因的表達水平。

技術路線

首先從樣品組織中提取mRNA ,在逆轉錄酶的作用下用oligo ( dT) 作為引物進行RT -PCR 合成cDNA ,再選擇合適的載體構建cDNA 文庫,對各菌株加以整理,將每一個菌株的插入片段根據載體多克隆位點設計引物進行兩端一次性自動化測序,這就是EST 序列的產生過程。

實際套用

EST作為表達基因所在區域的分子標籤因編碼DNA 序列高度保守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質,與來自非表達序列的標記(如AFLP、RAPD、SSR 等) 相比更可能穿越家系與種的限制,因此EST標記在親緣關係較遠的物種間比較基因組連鎖圖和比較質量性狀信息是特別有用。同樣,對於一個DNA 序列缺乏的目標物種,來源於其他物種的EST也能用於該物種有益基因的遺傳作圖,加速物種間相關信息的迅速轉化。具體說,EST的作用表現在:

(1) 用於構建基因組的遺傳圖譜與物理圖譜;

(2) 作為探針用於放射性雜交

(3) 用於定位克隆;

(4) 藉以尋找新的基因;

(5) 作為分子標記;

(6) 用於研究生物群體多態性;

(7) 用於研究基因的功能;

(8) 有助於藥物的開發、品種的改良;

(9) 促進基因晶片的發展等方面。正是因為EST 表現出了這些巨大潛能,使其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與發展。

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

分子生物學(molecularbiology) 是從分子水平研究作為生命活動主要物質基礎的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從而闡明生命現象本質的科學。而分子生物學的各種實驗方法,是本學科得以高速發展和不斷取得突破性成就的基礎。隨著學科的發展和各相關交叉學科的進步,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必定會越來越高效與精準,成為人類探索自然、改善自然的有力工具。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