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屬

蘇鐵屬

裸子植物門、蘇鐵科的1屬。常綠木本植物,樹幹圓柱形,通常不分叉,髓部大,木質部及韌皮部窄,次生木質部幾全部由管胞組成,莖幹上部常殘留有鱗葉及營養葉的葉基;葉、小孢子葉、大孢子葉均螺鏇狀排列。葉有鱗葉及營養葉二型: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幼時拳卷、裂片內卷,大型,深裂成羽狀,稀二回叉狀深裂,集生於莖幹頂部,呈棕櫚狀,羽狀裂片窄長,中脈顯著,基部下延,葉軸基部的小裂片變成短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單生莖幹頂端,直立或後漸彎垂;小孢子葉扁平,楔形,下面著生多數單室的小孢子囊,通常3~5個聚生,無柄;小孢子側面觀為船形,極面觀為橢圓形,具單溝,外壁具網狀雕紋,小孢子萌發時產生兩個有鞭毛能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自莖幹頂端的鱗葉腋部生出,多數聚集成球狀,扁平,上部或深或淺的羽狀分裂或成齒狀,下部柄狀,柄的上部兩側著生2~10枚胚珠。種子的外種皮肉質,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染色體基數x=11。

基本信息

蘇鐵屬

正文

裸子植物門、蘇鐵科的1屬(見彩圖)。常綠木本植物,樹幹圓柱形,通常不分叉,髓部大,木質部及韌皮部窄,次生木質部幾全部由管胞組成,莖幹上部常殘留有鱗葉及營養葉的葉基;葉、小孢子葉、大孢子葉均螺鏇狀排列。葉有鱗葉及營養葉二型: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幼時拳卷、裂片內卷,大型,深裂成羽狀,稀二回叉狀深裂,集生於莖幹頂部,呈棕櫚狀,羽狀裂片窄長,中脈顯著,基部下延,葉軸基部的小裂片變成短刺。雌雄異株,小孢子葉球單生莖幹頂端,直立或後漸彎垂;小孢子葉扁平,楔形,下面著生多數單室的小孢子囊,通常3~5個聚生,無柄;小孢子側面觀為船形,極面觀為橢圓形,具單溝,外壁具網狀雕紋,小孢子萌發時產生兩個有鞭毛能遊動的精子;大孢子葉自莖幹頂端的鱗葉腋部生出,多數聚集成球狀,扁平,上部或深或淺的羽狀分裂或成齒狀,下部柄狀,柄的上部兩側著生2~10枚胚珠。種子的外種皮肉質,中種皮骨質,內種皮膜質。染色體基數x=11。蘇鐵科出現於古生代二疊紀,中生代三疊紀至早白堊世最繁盛,晚白堊世劇減,進入新生代第三紀至第四紀更為減少。生存的蘇鐵科植物共10屬約 110種,分布於東西半球的熱帶及南亞熱帶,少數種可沿乾熱河谷伸至中亞熱帶。中國僅產蘇鐵屬1屬約11種,分布於台灣、福建南部、廣東南部、海南島、廣西南部、貴州南部、雲南南部及北部與四川南部。

蘇鐵屬蘇鐵屬
蘇鐵屬蘇鐵屬
蘇鐵科植物因樹形美觀,四季常綠,是人們所喜愛的庭園或盆栽觀賞植物,常作商品貿易而屢遭挖掘,致使各種蘇鐵的自然分布區逐漸減縮,天然植株越來越少,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將蘇鐵科的所有屬種列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中,不允許或限制作商品貿易,以免讓蘇鐵科植物繼續遭到人為的破壞。
蘇鐵植株中可分離出蘇鐵雙黃酮,乾髓的澱粉可供食用,種子中含蘇鐵毒苷、新蘇鐵苷、膽鹼和胡蘆巴鹼。

配圖

相關連線

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中國裸子植物瀕危及稀有種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原始的種子植物,其發生髮展歷史悠久。最初的裸子植物出現在古生代,在中生代至新生代它們是遍布各大陸的主要植物。現代生存的裸子植物有不少種類出現於第三紀,後又經過冰川時期而保留下來,並繁衍至今的。
三尖杉科海南粗榧貢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
柏科翠柏台灣翠柏紅檜岷江柏木巨柏福建柏朝鮮崖柏崖柏
蘇鐵科蘇鐵屬所有種
麻黃科斑子麻黃
松科百山祖冷杉秦嶺冷杉梵淨山冷杉台灣冷杉長苞冷杉元寶山冷杉資源冷杉銀杉海南油杉矩鱗油杉柔毛油杉太白紅杉四川紅杉麥吊雲杉康定雲杉大果青桿長葉雲杉大別山五針松華南五針松雅加松巧家五針松長白松興凱湖松毛枝五針松短葉黃杉瀾滄黃杉黃杉麗江鐵杉長苞鐵杉
羅漢松科雞毛松陸均松長葉竹柏海南羅漢松蘭嶼羅漢松
紅豆杉科短葉穗花杉台灣穗花杉雲南穗花杉白豆杉紅豆杉屬所有種;榧屬所有種
杉科水松水杉台灣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