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樹綱

鐵樹綱

鐵樹綱,即蘇鐵綱(Cycadaopsida),是裸子植物門的1個綱。長綠喬木;莖幹粗壯,常不分枝;營養葉羽狀分枝,聚生於莖頂端;雌雄異株,孢子葉球頂生;遊動精子多具鞭毛。蘇鐵綱植物始於二疊紀,盛於侏羅紀,現存1目3科41屬,約209種,分布於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僅鐵樹屬,約15種。

基本信息

形態特點

裸子植物門。常綠木本植物,莖幹粗壯,常不分枝。葉螺鏇狀

鐵樹綱鐵樹綱
列,有鱗葉營養葉,二者相互成環著生;鱗葉小,密被褐色氈毛;營養葉大,羽狀深裂,集生於樹幹頂部。孢子葉球亦生於莖頂,雌雄異株。遊動精子有多數纖毛染色體:X=8、9、11、13。

蘇鐵綱植物體多具大型羽狀複葉,少數為單葉,葉革質,頂生,幼葉捲曲,葉落後葉基常殘留在莖上。葉多具平行葉脈,少數為扇形脈網狀脈。莖大多較粗短,原始類型分叉,較進化類型不分叉,其表面常具葉落後殘留的葉基。莖的內部形態中雖有形成層,單次生木質部不發育。構成莖的樹皮及髓部很發育。雌雄同侏或異株、單性花兩性花

發展概況

綠色維管束植物的一綱,包括種子蕨類(Pteri-dospermales)、開通類(Caytoniales)、狹義

鐵樹綱蘇鐵的小孢子葉
蘇鐵類(Cycadales)、本內蘇鐵類(Bennettital-es)等。粗莖上密生羽裂大形葉,不具腋芽,莖有次生木質部,其中主要是管胞。孢子囊著生於大葉上,雌雄分化,雄性能產生帶鞭毛的精子,雌性多為大型並有厚的外殼。大部分為化石。特別是種子蕨類、在蕨狀葉上著生種子,它處於蕨類階段和裸子植物階段的中間型,繁盛於泥盆紀到石炭紀,最初只發現其葉和莖,因此稱為蘇鐵蕨類(Cycadofilices),後來發現了種子才被改名。其它的種類全是在三疊紀之後發展起來的,但是於白堊紀皆絕滅消失而只殘留下狹義的蘇鐵類,現在這些植物分布於熱帶,雌性孢子葉比雄性孢子葉大,密集於莖上,但不成球果狀。蘇鐵的精子是由池野成一郎(1898)發現的。本內蘇鐵類的特徵是雌性孢子囊在莖上和不孕性的苞葉混在一起為球果狀,外側包圍著巨大的雄性孢子葉,形成巨大的花形,魏立松蘇鐵蕨(Williamsonia)的花是小形,這多少有些像被子植物的花,亦有的認為蘇鐵類(廣義)也包括銀杏類(Ginkgoinae)。
僅蘇鐵目一目。自早二疊世始現,晚三疊世早白堊世最為繁盛,以後漸衰退,現僅存10屬110種,分布於中美洲南非澳大利亞東亞的熱帶、亞熱帶區。

蘇鐵綱植物在古生代的末期(二疊紀)興起,中生代的侏羅紀相當繁盛,以後逐漸趨於衰退,現存的僅有1目,1科,共9屬,約110種分布於南、北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其中4屬產美洲、2屬產非洲、2屬產大洋洲、1屬產東亞。中國僅有鐵樹屬(Cycas),8種。

蘇鐵綱植物起源於二疊紀晚石炭世種子蕨綱,中生代很繁盛,白堊紀衰退,現代殘留的不多,僅九屬共一百餘種,分布於亞洲、美洲、澳洲及南非的熱帶及亞熱帶區。

代表植物

蘇鐵綱的現生代表是CycasrevoluteThunb(蘇鐵,又名鐵樹、鳳尾蕉),生在熱帶地區,

鐵樹綱蘇鐵科小孢子葉球
高可達20m。羽狀複葉,羽片窄,線形,厚革質。
蘇鐵(鐵樹、鳳尾蕉)(CycasrevolutaThunb)

常綠樹,不分枝,高1--4(--20)米,密被宿存的葉基葉痕。羽狀葉長0.5—2米,基部兩側有刺;羽片達100對以上,條形,質堅硬,長9—18厘米,寬4—6毫米,先端銳尖,邊緣向下捲曲,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有毛或無毛。雄球花圓柱形,長30—70厘米,直徑10—15厘米,小孢子葉長方狀楔形,長3—7厘米,上端寬1.7—2.5厘米,有急尖頭,有黃褐色絨毛;大孢子葉扁平,長14—22厘米,密生黃褐色長絨毛,上部頂片寬卵形,羽狀分裂,其下方兩側著生數枚近球形的胚珠。種子卵圓形,微南,頂凹,長2—4厘米,熟時朱紅色。
分布於福建、廣東,現普遍栽培;日本,印度尼西亞也有。莖內澱粉及種子可食,種子含油約20%;葉、種子入藥,有收斂止咳、止血之效。

華南蘇鐵(龍尾蘇鐵、刺葉蘇鐵)(CyCasrumphiiMiq)

常綠樹,高1—8(—15)米,分枝或不分枝,有明顯的葉基與葉痕。羽狀葉1—2米,先端羽片常突然縮短,或漸短,葉柄兩側有短刺;羽片50—100對,長披針狀條形,厚革質,長8—38厘米,寬5—10毫米,直或微彎,邊緣平或微反曲。雄球花橢圓狀長卵形,長10—20厘米;大孢子葉長15—20厘米,有絨毛(後脫),下部長柄狀,四棱形,上部頂片披針形或菱形,先端有長尖,兩側有短裂齒,其方兩側常有3枚(稀4—8)旺珠。

鐵樹綱南美蘇鐵
種子圓形,頂端常凹陷,直徑3—4.5厘米。
分布於廣東、廣西和雲南南部,華南各地栽於庭園,其他省區盆栽而冬季須置於溫室過冬;越南寮國緬甸也有。幼葉可食,莖髓供食用或釀酒。

南美蘇鐵
南美蘇鐵又名美葉鳳尾蕉,原產墨西哥哥倫比亞。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較耐寒,又耐旱,宜栽於通風場所,土壤以肥沃、排水好的壤土為好,冬季溫度不低於2℃。常用分株繁殖。以4-5月進行為宜,常分割主莖旁吸芽,切割時應少傷莖皮,待切口稍乾後,栽在排水好的粗沙中。盆栽必須選疏鬆的土壤,盆底多墊瓦片,以利排水。夏季生長旺盛期,除澆水外每天噴水2-3次,避免強光暴曬,放半陰處養護。每月施肥1次。冬季搬入室內,剪去老葉和枯葉。
常見葉斑病和介殼蟲、根疣線蟲危害。葉斑病以50%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介殼蟲用5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根疣線蟲常以3%呋喃丹顆粒劑進行防治。南美蘇鐵深綠色寬闊的羽狀複葉,十分清新高雅,是新型的觀葉植物。盆栽特別適宜賓館、客室陳設,顯得幽靜雅致。

觀賞價值

蘇鐵植物因樹形美觀,四季常綠,是人們所喜愛的庭園或盆栽觀賞植物,由於其自然分布區逐漸減縮,現已將蘇鐵科的所有屬種列入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附錄中,不允許或限制作商品貿易,以免讓蘇鐵科植物繼續遭到人為的破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