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T-44中型坦克

蘇聯T-44中型坦克

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有扭桿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本T-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

設計誕生

坦克坦克
1944年2月至3月,第183工廠開始制.造在T-43坦克基礎上改裝85毫米炮的新型坦克T-44的試驗樣車,代號“136工程”。
T-44坦克的基本設計思想,就是改裝大口徑火炮,此外降低車高,簡化車體結構,力圖縮小車體外形,同時把因此節省下來的車體重量用於加強裝甲。
為此,T-44坦克車體兩側翼子板頂部不再是T-34和T-43車上那樣的裝甲板,而是簡單的箱型結構,這種設計一直延續到後來的T-54車上。這樣既增加了一部分容積,又減輕了重量。同時,該車採用了功率大於T-34的V-44型520馬力柴油機,橫置布局,這樣可以在保證發動機艙容積的情況下確保戰鬥室有足夠的空間。
T-44試驗樣車共有3型,分別裝備D-5T型85毫米炮,ZIS-S-53型85毫米炮和D-25T型122毫米炮。炮塔形狀則基本上模仿T-34/85,但是裝甲厚度有所增加,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其試驗樣車上的駕駛室頂部原本設定有一個帶擋板的突起,用鉚接結構固定於車上,但後來為了加強正面防護能力,量產型車的正面改為了整體的裝甲板,駕駛員改用一副潛望鏡和觀察鏡來了解外界情況。

生產

坦克坦克
1944年7月18日,蘇聯國防委員會正式決定採用T-44坦克的設計,由於第183工廠正在全力制.造T-34/85型坦克,國防委員會的命令指定T-44型坦克改由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第75工廠生產,月產量300輛。不過這之後,由於在選用何種主炮的問題上又產生了爭論,設計方被迫制.造了第二型裝備ZIS-S-53型85毫米炮的樣車供試驗用,因此耽誤了一定的時間,這期間,在哈爾科夫(1943年8月收復),也就是第183工廠的原先廠址,已經重建了一個坦克制.造廠,T-44的生產最後是在這裡進行的。
1944年11月,該廠生產了5輛T-44型坦克,12月生產了20輛,至1945年3月,總計生產了60輛,蘇軍開始建立第一個使用T-44的坦克旅,當然,此時是不滿員的。到當年4月柏林戰役開始時,蘇軍手頭共有70輛T-44可供使用,至歐洲戰事結束時,則已經有了190輛。

特點

量產型的T-44坦克,沿襲了T-34系列的履帶、大直徑負重輪等行走部分設計,總的來看只是車體外形更加小型化一些,重量也比T-34/85輕,約為31~31.5噸,不過裝甲厚度還是達到了車體正面120毫米,側面75毫米,炮塔的裝甲厚度則為正面和側面90毫米,後面75毫米。
坦克坦克

T-44的全車高度比T-34/85低30厘米,只有2.4米,乘員4人,武器包括一門ZIS-S-53型85毫米主炮和2挺7.62毫米DTM機槍,公路最大速度為51千米/小時,除了火力以外,各方面性能均高於“豹”式坦克。
不過在實際使用中,T-44坦克的可靠性一直是個大問題,毛病多出在變速系統上,直到後來採用了T-54/55系列的零件,才基本解決了這一問題。
T-44型坦克生產至1947年,總產量1823輛,20世紀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部署於蘇聯遠東地區,60年代開始進行了現代化改裝,使車輛均使用T-54/55系列坦克的履帶發動機和變速裝置。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該型坦克還在中蘇邊境一帶被用於訓練使用,20世紀80年代之後,則被用於作為“戰車碉堡”,即把車體埋在地下,只露出炮塔部分,作為機場、國境線等地方的要地防禦任務。這也是蘇聯人利用舊坦克的一個通常方法。蓋因坦克最先到壽的通常是動力系統,舊坦克的問題通常在於發動機到壽(演習中最常使用的是動力部分),火力又不足與對方的新式坦克對抗,但拿來對付對方的步兵戰車或者其它地面部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此外,該型坦克還有一個用途,就是在著名的《JF》、《莫斯科保衛戰》等一系列蘇聯二戰題材電影中,被改裝用於扮演德國坦克。在這幾部電影中,觀察一下“虎”、“豹”系列坦克的負重輪是不是會露出T-54的馬腳。
總的來說,T-44是介於T-34和T-54之間一型承前啟後的坦克,它所力圖解決的主要是車體小型化和結構簡單化的問題,和同期生產數萬輛的T-34/85型坦克相比,T-44無疑沒什麼名氣,而且面對戰後以M-26重型坦克為代表的新對手,其火力也明顯不足,幾乎也是一出世就過時的一型產品。但是它就像進化鏈條上的一環那樣,雖然不完善,但卻不可缺少,這也是各國軍事工業進步的共同歷程。

發展

T-54/55系列坦克,正是以T-44型坦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

坦克坦克

在T-44的研製過程中,曾經有一型裝備D-25-44型122毫米主炮的T-44-122型坦克試驗樣車,但是該車炮彈重量達到25千克,載彈量只有24發,操炮也比較困難,最終這種設計未能被採用。實際上,在這一時間段,中型坦克能夠搭載的最合適的大口徑火炮,應當是SU-100上使用的D-10型100毫米炮了,該炮由第9炮兵工廠所屬的中央炮兵設計局研製,性能較為可靠,與T-34共用底盤的SU-100的成功也說明了這一點。另外一種類似的火炮,是第92炮兵工廠研製的LB-1型100毫米炮。這兩種火炮均是在海軍艦艇用的B-34型100毫米加農炮基礎上研製的,其炮管和閉鎖機構基本沒有改動,彈道性能也都類似。

坦克坦克

1945年初,蘇聯人開始在T-34和T-44的基礎上,試驗加裝100毫米炮。首先制.造了裝備LB-1型炮的樣車。在T-34基礎上,制.造了兩種樣車,一種使用T-34原有炮塔,一種是將炮塔座圈直徑擴大至1.68米,改為大型炮塔的樣車,它們都被稱為T-34-100。
經過試驗發現,T-34系列無法有效的使用100毫米炮,因為火炮高度較高,其產生的後坐力,會使採用克里斯蒂式懸掛系統的坦克產生巨大的震動,很難保持車體平衡。此外,還制.造了一型樣車,裝備帶有D-10T主炮的新炮塔,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最終,T-34-100也就沒能進入實際套用。
T-44坦克改裝100毫米主炮的計畫,則是從炮塔的重新設計開始的。第520設計局設計了一型帶有新型防盾的炮塔,防盾面積大為增加,裝甲厚度也有加強。此外,考慮到大戰期間的經驗,在裝填手艙口加裝了用於安裝DShK型12.7毫米機槍的基座,以加強對空射擊能力,在車體行動部分側面加裝了6毫米厚的裝甲裙板,以對付破甲彈和火箭彈。使用這種炮塔的坦克車體重量也有所增加,達到了34噸,不過機動性沒有太大變化。
T-44-100最終制.造了兩種樣車,分別裝備LB-1型和D-10T型主炮。原本設計方是很有信心的,認為該車最終應當能被選用。但是經過實際測試發現,該車的炮塔容積太小,設計方被迫又設計了一型座圈直徑超過原先車體寬度的新型炮塔,以解決戰鬥室內部容積問題,為此自然還要改動車體設計,最終於1945年5月20日完成了基本設計,並於秋天完成了樣車,該車最初稱為T-44V,後來很快被改為T-54,代號137工程。

評價

坦克坦克

沒有T-34坦克,就不會有T-44坦克;而沒有T-44坦克,就沒有T-54坦克。T-44坦克,成為兩種總產量都接近或超過5萬輛的世界著名坦克之間的“橋樑”。二戰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隨著德國新一代坦克和反坦克火炮量產裝備,尤其是88毫米火炮批量使用於反坦克作戰中,原本設計用於對抗37至45毫米反坦克炮或75毫米以下火炮攻擊的T-34型坦克,已經面臨防護能力相對不足的局面。為了維持蘇軍坦克性能相對於德軍反坦克火力的相對平衡,蘇方決定研製加強防護能力的新型中型坦克。T-34的真正傳人直到1944年才出現,那就是T-44中戰車,他不但繼承了T-34的豐功偉業,也開啟了俄國戰車的一個新時代,日後的T-54、T-55乃至於更新的俄國戰車都應奉他為始祖。

歷史過程

1943年末,俄軍開始構思設計T-34的後繼車輛,這個被稱為Object136的計畫是由莫洛佐夫設計局(183號工廠)負責,預計於1944年秋季配發戰場。這輛新戰車擁有超越過去俄國戰車世代的新穎設計,同時也是俄國戰車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可以說是二次大戰俄國中戰車的集大成。他就是日後的T-44中戰車。

坦克坦克

T-44坦克是在早期T-34/85坦克基礎上改進的,主要改進有扭桿懸掛、橫置發動機和傳動裝置、形狀良好的車體。該坦克有4名乘員,取消了原本T-34/85坦克的機電員,航向機槍固定在車體上,由駕駛員控制發射。炮塔是T-34/85坦克炮塔的改進型,但是炮塔底部沒有突出的頸環。
1944年11月,該廠生產了5輛T-44型坦克,12月生產了20輛,至1945年3月,總計生產了60輛,蘇軍開始建立第一個使用T-44的坦克旅,當然,此時是不滿員的。到當年4月柏林戰役開始時,蘇軍手頭共有70輛T-44可供使用,至歐洲戰事結束時,則已經有了190輛可供俄軍使用了。
雖然T-44在戰後被後輩T-54排擠下去,但是仍有相當數量的T-44服役於紅軍中,而他的量產也一直維持到1947年為止。在1960年代以後T-44退到第二線單位擔任訓練之類的用途,1961年蘇軍將T-44的維修系統跟T-54進行了整合,一些經過現代化改良的T-44M以及T-44S一直在紅軍中服役到1970年代結束。有許多T-44的底盤被拿來作自走炮、戰車拖曳車、工程戰車等。

從T-34M坦克到T-43坦克

坦克坦克

許多兵器愛好者對十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T-34中型坦克耳熟能詳。但是,對乾T-34坦克的改進型T-34M坦克,知道的人就不太多了。其實,早在1941年1月,蘇聯國防委員會就發布命令,決定研製T-34中型坦克的改進型,即T-34M坦克,研製代號為“A43項目”。改進的要點:炮塔和車體正面的主裝甲加厚到60毫米(T-34-76坦克的主裝甲為45毫米);採用扭桿懸掛裝置;炮塔座圍直徑不小於此1600毫米,增加車長指揮塔;戰鬥全重為27.5噸;車體側面採用垂直裝甲板,並保持原傾斜甲板的抗彈能力。該決定要求第183上廠在1941年間生產出500輛T-34M坦克。為適應總布置的要求,決定採用夾角增大的新型V5柴油機。
由於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A43項目的計畫一下子被打亂了。儘管已經完成了T-34M坦克的設計,並製成了50個炮塔,但是,由於V5型發動機的製造拖了後腿,加上各坦克製造廠忙於緊急內迂,致使T-34M坦克連一輛樣車也沒製造出來。

坦克坦克

T-34M坦克的設計性能指標為戰鬥全重27.5噸,乘員5人,裝l門76.2毫米坦克炮,彈藥基數100發,輔助武器為2挺7.62毫米機槍,發動機最大功率為500馬力,最大速度為6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330千米。緊接著,蘇聯國防委員會議決定研製防護力更強的T-43坦克,以應對德軍88毫米高炮和“虎”式重型坦克的挑戰。從1942年底到1943年3月,坦克製造廠幾乎同時完成了裝不同炮塔的T-43-1和T-43-1型2輛樣車。它們的共同點是,儘量採用T-34坦克上的成熟技術和部件,同時選用T-34M坦克上的扭桿懸掛裝置、垂直側面裝甲,帶牟長指揮塔的3人鑄造炮塔等裝置,更主要的是加厚了裝甲,炮塔正面的裝甲厚度達到了90毫米,車體正面的裝甲度達到了75毫米,使戰鬥全重達到了34.1噸。但其土地仍為41.5倍口徑的76.2毫米坦克炮,彈藥基數為98發。到了1943年夏天,經過庫爾斯克激戰,蘇軍對德軍強化反坦克作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蘇聯國防委員會認為,當前更重要的是加強坦克火力,中型坦克的火炮口徑應為85毫米乃至100毫米,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徑應為122毫米。在戰事緊急的情況下,再研製裝76.2毫米火炮的T-43-2坦克是不適宜的。這樣,儘管T-43坦克已經製成樣車,並且同時研製了兩種型號,進行了行駛試驗和射擊試驗,甚至紅軍裝甲總局內部也認可,但最終未能得到進一步發展。不過,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相繼研製,成了研製T-44坦克的“前奏曲”。

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過客”

坦克坦克

T-44坦克真正的研製工作,是從1944年初開始的,承擔研製工作的是第520設計局,研製代號為“136項目”,項目負責人為接替科京的A·莫洛佐夫工程師,研製目標是製成具有德國“黑豹”坦克那樣裝甲防護中的中型坦克。“黑豹”坦克借鑑甚至抄襲了T-34坦克的某些技術,而T-44坦克反過來又借鑑“黑豹”坦克的一些技術,真是有趣。1944年二三月間完成了新型坦克樣車的試製;5月間完成了使用試驗;7月18日,正式定型,命名為T-44坦克:年底,開始裝備蘇聯的幾個近衛坦克旅。到1945年4月開始準備攻克柏林時,柏林前線的近衛坦克旅已經裝備了70輛T-44坦克。但是,最終未能參加攻克柏林的戰鬥。到1945年5月9日德國投降時為止,蘇軍共裝備了190輛T-44坦克。1945年內共生產了965輛。到1947年T-44坦克停止生產時為止共生產了1823輛。拿蘇聯的標準來看,其生產數量是很有限的。當T-54/55坦克出現後,T-44坦克便“退居二線”,作為訓練坦克和備用坦克之用,一直到20世紀70年代才徹底退出現役。儘管總的服役期有二三十年,但真正服現役也就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加上生產的數量有限,這使T-44坦克成為T系列坦克中的“匆匆過客”。T-44坦克從未能在實戰中使用。在匈牙利事件和“布拉格之春”事件中,蘇軍均未動用T-44坦克。
從外觀上看,T-44坦克既像T-34坦克,又像T-54坦克。說它是T-34坦克和T-54/55坦克之間的過渡車型倒是名副其實。
從總體布置上來看,它兼有T-34坦克和T-54/55坦克的特點,外形低矮、內部布置十分緊湊、大傾角的車體首上甲板、動力一傳動裝置後置和克里斯蒂式大直徑負重輪等,而發動機的橫向布置、扭桿彈簧懸掛裝置和車體側面的垂直裝甲板,便它更像T-54/55坦克。
T-44中型坦克的戰鬥全重為31.8噸,全長7.65米,車體長6.07米,全寬2.64米,全高2.4米,乘員為4人(車長、炮長、駕駛員和裝填手)。

坦克坦克

關於T-44坦克的主炮,在試製過程中曾有一番爭論。既然研製T-44坦克的目的之一是加強坦克的火力,那么,它首先要能擊穿德國新研製成功的“黑豹”坦克的主裝甲。所以,起點是裝85毫米口徑的坦克炮。但是,有的專家認為,85毫米坦克炮可能威力不夠,於是,在第3號試製樣車上裝上了122毫米坦克炮,稱之為T-44-122坦克。這種坦克地和“史達林”二號重型坦克上的122毫米坦克炮基本相同,但採用整體式炮彈。後來,蘇軍在戰場上繳獲了能開動的“黑豹”坦克。隨即用“黑豹”坦克作靶車進行了射擊試驗。試驗結果表明,T-34-85坦克和T-44坦克上的85毫米坦克炮都能擊穿“黑豹坦克的主裝甲。而同時試驗的T-44-122坦克則故障頻發,整體式的122毫米炮彈很不好布置,彈藥基數只有24發。比較的結果,決定選用85毫米坦克炮,而100毫米坦克炮則作為進一步發展的儲備。這就為T-44-100坦克的嘗試和T-54坦克的問世,埋下了伏筆。
其85毫米坦克炮所用的彈藥有3種:普通穿甲彈、被帽穿甲彈和超速穿甲彈(也叫脫殼高速穿甲彈)。發射普通穿甲彈時,在5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垂直穿甲109毫米;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垂直穿甲99毫米。在近距離上,被帽穿甲彈的穿深要大大普通穿甲彈。超速穿甲彈的初速為1040水/秒,任500米的射擊距離上,可垂直穿甲l37毫米;在1000米的距離上可垂直穿深107毫米,有效射擊距離為1500米。儘管超速穿甲彈的威力更大些,但是其射彈散布也大些,彈種的配比也較少,所以,只有在普通穿甲彈打不穿時才使用。
輔助武器為2挺7.62毫米機槍,1挺為並列機槍,1挺為前機槍,彈藥基數為2750發。
T-44坦克的炮塔為3人炮塔,炮塔內的右側為炮長和裝填手,車長在火炮的左側,他們有各自的艙門或指揮塔門,火炮的射擊速度為4-5發/分,彈藥基數為58發。炮長所用的瞄準鏡為TSCH-16型望遠式瞄準鏡,和T-34坦克上的相同。
動力裝置為V44型12缸水冷柴油機,最大功率520馬力。發動機橫向布置,使動力一傳動艙的布置和T-54坦克十分相像,可縮短整個車體的長度,但需要增加一個傳動齒輪箱,來改變動力傳遞方向。和T-34州坦克相比,採用了一種新設計的固定軸式變速箱,使變速箱的體積大大縮小,但是,變速箱的故障較多,可靠性較差。
在行動裝置上,T-44坦克的最大特點是採用了扭桿彈簧懸掛裝置,這使它更接近於T-54坦克。早期的T-44坦克上履帶、主動輪、負重輪和T-34坦克的一樣,但後期的T-44坦克上履帶、主動輪、負重輪和T-54坦克的一樣。在這一點上,T-44坦克上充分顯示了“過渡型坦克”的特色。即早期的T-44坦克為“一公一母”式履帶和外徑平滑的套筒式主動輪,而後期的則為帶內導齒的履帶和齒圈式主動輪。其最大速度為50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300千米(燃油箱容量為500升,輔助燃油箱容最為150升)。
在裝甲防護上,T-44坦克比起T-34坦克來有重大改進,繼承了T-34M坦克和T-43坦克的成果。裝甲厚度明顯增厚,最大裝甲厚度達120毫米,炮塔為六角形鑄造炮塔的改進型,和T-34坦克的接近,而和T-54坦克的卵圓形炮塔有較大區別。車體側面豎直,和T-34坦克的傾斜車體側面又不一樣。這些特徵也體現了“過渡型坦克”的特點。
1944年末,第520設計局開始設計裝100毫米坦克炮的T-44坦克炮塔直徑增大到1700毫米,設計了新型的鑄造炮塔,炮塔頂部裝上了12.7毫米高射機槍車體側面裝6毫米厚的側裙板,改進後的坦克稱為T-44-100坦克。使用試驗發現,這種坦克操炮困難,於是,又研製了新的炮塔,炮塔座圈直徑擴大到1825毫米。緊接著,軍方又開始了“137項目”的研製,並最終發展為T-54中型坦克。
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期,蘇軍曾按T-54坦克的標準對T-44坦克進行改裝,稱之為T-44M坦克,加裝火炮高低穩定囂的T-44坦克,稱之為T-44S坦克。加裝無線電通信器材的,稱之為T-44MK指揮坦克。由T-44坦克改裝的坦克搶救車,稱之為BTS-4坦克搶救車。
20世紀60年代以後,T-44坦克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用途——用來拍電影。那時候,二戰期間的T-34坦克已經所剩無幾,而表現二戰中大規模坦克戰的影片又需要戰爭的大場面,動用大量的坦克。和當時現裝備的T-54/55坦克和T-62坦克相比,無疑T-44坦克更“古老”些,只要稍加改裝,就更像T-34坦克了。在《解放》(1973-1975年)、新版《史達林格勒大血戰》 (1977年)和《莫斯科保衛戰》(1986年)等大型文獻性電影巨作中,T-44坦克的“真車模仿秀”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沒有參加過實戰的T-44坦克,“在另一個戰場上做出了新的貢獻”。

《坦克世界》中的裝甲車輛(1)

《坦克世界》是由白俄羅斯遊戲開發商開發的坦克對戰內容的射擊網遊。這是一款大型多人線上網遊,支持30人的PVP對抗戰鬥,遊戲中有各種類型的坦克參戰,還有品種繁多的武器供玩家選擇。
蘇聯T-26輕型坦克
蘇聯T-28中型坦克
蘇聯T-34中型坦克
蘇聯T-54中型坦克
蘇聯IS-3重型坦克
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德國II號坦克
美國M4中型坦克
美國M3輕型坦克
美國T20中型坦克
美國M2輕型坦克
德國黑豹中型坦克
美國M6重型坦克
美國T29重型坦克
美國T32重型坦克
蘇聯704工程
美國T34重型坦克
美國M3中型坦克
蘇聯BT-2輕型坦克
美國T30重型坦克
美國M2中型坦克
德國VK3002中型坦
美國可寧漢姆輕型坦克
美國T2中型坦克
蘇聯BT-7輕型坦克
蘇聯T-46輕型坦克
美國M5輕型坦克
美國M7中型坦克
蘇聯A-20輕型坦克
美國T23中型坦克
美國M26中型坦克
蘇聯KV重型坦克
蘇聯KV-5重型坦克
蘇聯MS-1輕型坦克
蘇聯IS-4重型坦克
蘇聯IS-7重型坦克
蘇聯T-44中型坦克
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德國VK4502重型坦
德國鼠式重型坦克
德國獅式重型坦克
美國T1重型坦克
蘇聯T-43中型坦克
美國T26重型坦克
德國PZ38NA輕型坦
德國III號中型坦克
德國IV號中型坦克
德國VK3001中型坦
蘇聯SU-18自行火炮
蘇聯SU-26自行火炮
蘇聯SU-8自行火炮
蘇聯SU-5自行火炮
蘇聯S-51自行火炮
蘇聯SU-14自行火炮
蘇聯212工程
德國野牛自行火炮
德國黃蜂自行火炮
德國蟋蟀自行火炮
德國野蜂自行火炮
德國黑豹自行火炮
德國虎式自行火炮
美國T57自行火炮
美國M37自行火炮
美國M41自行火炮
美國M12自行火炮
美國M40自行火炮
蘇聯AT-1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SU-76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SU-85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SU-100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SU-152自行反坦克炮
蘇聯ISU-152自行反坦克炮
德國VK3601中型坦克
德國I型突擊炮
德國黃鼠狼II自行反坦克炮
德國追獵者自行反坦克炮
德國III號突擊炮
德國IV號反坦克殲擊車
德國獵豹自行反坦克炮
德國費迪南自行反坦克炮
德國獵虎自行反坦克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