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班節

薩班節

薩班節在每年的5月舉行,無固定日子,依據農忙結束時間而定。“薩班”,塔塔爾語意為“犁鏵”,薩班節,就是犁鏵節。這個節日,沒有神靈祭祀,也沒有神話傳說,是在兩個農耕季節的間隙,是一個休整歡慶的日子。是新疆塔塔爾族的傳統節日。

基本信息

節日簡介

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
5月,新播種的土地,散發著清香;鬥豔爭奇的百花,競吐芬芳;白樺林披上嫩綠的新裝,飛鳥光臨爭相和鳴;湖水喜泛漣漪,小河歡快吟唱。

在這個充滿春的氣息與活力的季節,塔塔爾族就要在河畔、湖旁載歌載舞,舉族歡慶自己的傳統節日—新疆塔塔爾族的薩班節—薩班節。

“薩班”,塔塔爾語意為“犁鏵”,薩班節,就是犁鏵節。這個節日,沒有神靈祭祀,也沒有神話傳說,是在兩個農耕季節的間隙,是一個休整歡慶的日子

薩班節在每年的5月舉行,無固定日子,依據農忙結束時間而定。這時,春耕春種已經結束,夏季麥收還未到來,正好是農閒期。利用休閒的日子,大家相聚在一起,消除一春的辛勞,憧憬夏日的豐收,秋季的金色……

薩班節一般在田野舉行,有時也在景色宜人的湖邊或風景如畫的河旁舉行。

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
塔塔爾族崇尚穩定的婚姻。他們婚前慎重擇偶,婚後皆白頭到老。因此,在參加薩班節活動時,都是全家出動,帶上豐盛的食品和食單,來到聚會的場所。這既是表示對節日的重視,也有向親友說明自己家庭和睦興旺的意思。

當人們來到聚會地後,以家庭為單元,鋪上潔淨的食單,擺出帶來的食物,等待慶祝活動開始。

塔塔爾族人喜學習,善經商,重效率。因而,時間觀念比較強,幾乎家家皆準時到場。

待人們到齊後,由一位人們公認的長者宣布活動開始。接著,由他宣讀祝詞,活動就正式開始-這位長者一般是有學識、有威望的教師或學者。

2010年5月18日,“薩班節”被國家文化部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活動豐富

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圖)新疆塔塔爾族民眾歡度傳統節日“薩班節”(圖)
活動開始後,人們相互拜節致意;共敘勞動與工作的情況,互勉學習與進步,同祝健康與豐收。

歡慶活動中的第一個節目就是長者的彈唱,彈唱用曼陀鈴、巴拉拉依克琴伴奏。曼陀鈴為長50公分左右的彈撥樂器,整體呈梨形,八根弦,製作精巧,裝飾豪華。巴拉拉依克琴,是四弦的彈撥樂器,共鳴箱為一等腰三角形,底邊較長。兩琴相和,高音低伴,和諧悅耳。

長者彈唱,其內容為向大家的祝福,對晚輩的教誨,勉勵他們能潛心向學,勤勞敬業,節儉持家。

彈唱結束,拉起手風琴,與曼陀鈴、巴拉拉依克琴共奏歡快的舞曲,男女青年紛紛登場,跳起熱烈歡快的塔塔爾族民間舞蹈。舞蹈為集體舞,男女成雙,有佇列。時而舒緩,時而熾烈,表現出勞動生活的內容,表達出真摯的愛情。樂曲奏到激越處,人們會將一對極善舞者推向場內,由二人即興起舞;其他人則以舒緩舞步為其伴舞,免得“喧賓奪主”。

歌舞結束,青年男子便開始賽馬。揚鞭催馬,你追我趕,甚是激烈。加上觀者狂呼加油,將節日活動推向熾熱化的程度。 賽馬結束後,人們懷著喜悅,懷著歡樂,更懷著期望,依依不捨地散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