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黃湯

蒲黃湯主治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蒲黃湯

正文

蒲黃湯 1

來源

《袖珍方》卷二引《太平聖惠方》

異名

蒲黃散(《證治準繩·類方》卷六)。

組成

赤茯苓 木通 車前子 桑白皮(炒) 荊芥 燈心 赤芍藥 甘草(微炒) 蒲黃(生) 滑石各等分

用法

上藥為末。每服6克,用蔥白、紫蘇煎湯調服。

功用

清心腎,利小便。

主治

心腎有熱,小便不通。

配圖

蒲黃湯2

藥物組成

乾薑半兩,雀糞半兩,蒲黃半兩。

處方來源

《普濟方》卷二一一。

方劑主治

赤白下痢。

製備方法
上為末。用軟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粥飲送下,不拘時候

中藥方劑之P開頭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