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家鎮

華家鎮

淪陷時期是長春縣的華家村,1947年為長農縣十區,1949年農安代管的幾個區劃回長春縣,留下華家村歸農安三寶區所屬。1958年建華家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鄉。鄉所在地位於縣城南15公里,長白鐵路、圖烏公路經此,為華家站。鄉政府駐華家站屯。轄畢家店、邊崗、遲家、華半坡、華家橋、華家站、亮衣門、雙河川、新河、葉小鋪、站北、趙家店、沈家、金山等18個村。新開河、中央排水路自西向東平行流經境內入伊通河,全鎮屬易澇區。地下儲有天然氣和石油,有天然氣井2口。水利設施有電灌站7座,電排站2座,電機井15眼。

基本信息

經濟建設

華家鎮華家鎮
城鄉統籌,推進農村工業化;工農統籌,推進農業市場化;就業統籌,推進農民非農化。

農村小鎮,在3年的時間裡邁出了三大步,財政收入由13.5萬元增長到530萬元,增長了39.3倍;農民人均收入由2650元增長到3950元,增長了67%。走進農安縣華家鎮,新崛起的工業園區展示著一個正在加速向工業主導型、開放型轉變的新鄉鎮。

黨委書記楊春哲走馬上任,組成新一屆領導班子。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帶領鎮村幹部到山東、浙江、深圳等先進發達地區去學經驗、找項目,在大開眼界的同時受到了很大震動。在重新審視鎮情的基礎上,他們制定了“城鄉統籌,推進農村工業化;工農統籌,推進農業市場化;就業統籌,推進農民非農化”的發展思路。

隨後,他們組建了經濟發展、軟環境財務、社會發展、組織人事和農村工作6個辦公室,同時實行機關幹部輪崗,鎮機關20多名幹部離職創辦、領辦項目,走上了振興華家經濟的主戰場。

華家工業園區的建設,為招商引資、項目開發搭建了平台。園區規劃總面積270公頃,含化工醫藥農產品加工、機械工業3個小區。園區建設已粗具規模。為了使工業項目在園區落戶,他們扣門招商,主動出擊。為引進,黨委書記楊春哲和鎮長高中國千里奔波,輾轉浙江江蘇、山東等地,跟隨民企老總一路軟磨硬泡,硬是憑著韌勁、實勁,把人家本打算在山東投資的軋鋼項目拉到了華家。駐企招商。他們在一汽、長客等大企業設立了招商辦事處。全民招商。葉小鋪村、新河村分別引進了投資200萬元的苗木繁育和酸菜加工項目。已有電聯水泥、一汽鋼丸、偉達實業、華林特種橡膠、客車配件、華美服裝、華歧生化製藥等11個較大項目落戶華家,引進資金1.9億元。

在用地上,對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實行“零地價”、“稅外無費”政策,企業只需繳納耕地占用稅,其它費用全由鎮裡承擔。在一汽鋼丸廠項目上,鎮裡就拿出征地補償和土地審批兩項費用近150萬元;在稅收上,依法給予最大限度的減免。鎮裡連續兩年退稅給電聯水泥有限公司用於技改,企業的年生產能力已由當初的15萬噸提高到50萬噸。在服務上,凡來華家投資項目,從立項、審批、註冊到開工建設,一切手續均由鎮軟環境辦公室一攬子辦理。在設施上,三通一平、五通一平均由鎮裡協調並出資建設,園區內電力通訊道路已基本完成。鎮黨委、政府向企業鄭重承諾:“你們只管生產,外部環境我們負責。”

突出特色抓調整。華家靠近農安縣城,適宜發展瓜菜等高效經濟作物。新河村在黨支部書記帶頭下嘗試種植香瓜,每公頃年純收入在1.2萬元左右,全村經濟作物發展到250公頃,農民收入由不足2500元迅速提高到4000多元。

開拓市場帶調整。發展畜牧業,是華家鎮調整農業結構的重點,他們和一汽合作建設一汽副食品生產加工基地,加工生豬10萬頭的屠宰加工廠投產後,帶動了華家鎮的畜牧業蓬勃興起,全鎮建成投資規模30-60萬元的大型養殖場有6處,生豬發展到20萬頭,羊3萬隻,牛3.5萬頭。

發展加工促調整。金山村沈家村的土地多是鹽鹼地,只能種植向日葵等低效作物,他們從產業化的角度,扶持齊洪軍、姜明等一些大戶辦起了葵花子加工企業。現在,規模較大的企業已經發展到15家,年加工葵花5萬噸,產品暢銷遼寧、山東、河南等省,年可實現利稅400萬元,安置勞動力2200人,小瓜子做成了大產業。

華家鎮大約有剩餘勞動力近萬人。對此,他們實行城鄉結合、內外結合,打開了農民就業的兩條新途徑。

“離鄉離土”,域外輸出。鎮裡成立了勞務輸出服務組織,並在深圳設立了辦事處,有計畫、有組織地輸出勞務。華家鎮向深圳輸送勞務5批400多人次,有65人已進入企業中層,全鎮常年在外打工的就有3300多人,勞務收入1900多萬元。

“離土不離鄉”,就地轉化。鎮內工業企業已經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1500多人。電聯水泥廠一戶企業就安置當地勞動力100多人,人均月工資都在千元以上。由於產業的帶動,鎮內個體業戶發展到1500多戶。

生豬養殖

華家鎮生豬
長視國際網訊:長春市是糧食主產區,種糧收入始終是農民收入的大頭。做好糧食轉化這篇大文章,對農民增收至關重要。農安縣華家鎮,通過發展規模化養豬,實現了糧食轉化增收。

農安縣華家鎮農民于振庭家有5口人、一公頃土地,一家人單靠種地收入並不多。他家從1999年開始養豬,生豬存欄已經有80多頭。這些年通過養豬不但使家裡的糧食能就地轉化,而且收入增加一倍還多。僅養豬一項每年純收入一萬五千多元。此外豬糞作為飼料又降低了種地成本,每公頃土地可節省購買化肥的費用八百元,還有利於促進糧食增收。

華家鎮養豬戶很多,年生豬出欄一百頭以上的養豬戶已達到1530戶,已經形成了小規模群體的經營生產模式,全鎮年糧食產量10萬多噸,養豬可使7萬噸糧食就地轉化,每年全鎮農民養豬總收入在450萬元,養豬可使全鎮人均增收一千多元。華家鎮同一汽餐飲服務中心建立了產銷合作關係,使生豬銷售有了保障,基本形成生豬飼養和銷售的完整體系。通過發展生豬生產較好地解決了農業生產效益不高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問題。

項目招標

華家鎮華家鎮
華家鎮良種倉庫及晾曬場

農安縣政府採購中心對農安縣華家鎮良種倉庫晾曬場工程項目進行公開招標,具體如下:

一、項目名稱:1標段:農安縣華家鎮良種倉庫、管理辦公室及晾曬場工程。2標段:農安縣巴吉壘鎮良種倉庫及曬場工程。

二、招標方式:公開招標。

三、工程概況:1標段(華家):庫房管理房1300平方米,曬場1500平方米。2標段(巴吉壘):庫房1429平方米,曬場2500平方米。

四、投標人符合條件:投標人必須具備建築工程三級(含三級)以上資質。

五、報名時間及地點:2007年5月9-10日早8:30至晚4:00;農安縣財政局三樓政府採購中心。

六、招標檔案獲取時間及資格審查時間:報名時另行通知。每份標書售價為人民幣壹仟元整,未中標的投標人退回招標檔案和工程圖紙後返其圖紙押金人民幣貳佰元整。該工程項目的投標保證金為人民幣伍萬元。

七、開標時間:開標時間與地點另行在資審時通知。

八、招標機構:農安縣財政局政府採購中心,

黨政建設

華家鎮華家鎮
改革開放30年,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權益的保障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逐漸形成了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維護和實現公民基本文化權利的執政理念。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十一五”期間,發展改革委和文化部將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9.4億元,帶動地方配套資金約25億元,新建和擴建2.67萬個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到2010年基本實現“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2007年,已安排資金1億元,在中國534個鄉鎮先行試點。

吉林省發揮政府、民營文化企業和農民力量,啟動“歡樂莊稼院,文化百村行”活動,多元籌資共建農村文化大院。長春市在“打造歡樂莊稼院”活動中,統一組織送戲下鄉演出358場,為農民送各類圖書百萬多冊,送電影1.28萬場,建立農家書屋550個、圖書館農村分館30餘個。農民自辦秧歌隊達1500多個,農民自辦文藝團體100多個。農村文化生活活躍起來。

地方管理

轄區:

華家站村[Huajiazhan Cun]

亮衣門村[Liangyumen Cun]

雙河川村[Shuanghechuan Cun]

新河村[Xinhe Cun]

葉小鋪村[Yexiaopu Cun]

站北村[Zhanbei Cun]

金山村[Jinshan Cun]

團山村[Tuanshan Cun]

戰家村[Zhanjia Cun]

松柏村[Songbai Cun]

望龍村[Wanglong Cun]

沈家村[Shenjia Cun]

趙家店村[Zhaojiadian Cun]

吉林鄉鎮(三)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