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家溝鎮

達家溝鎮

達家溝鎮位於松遼平原,飲馬河東岸,鎮政府所在地距德惠市28公里,南與夏家店街道相接,北與菜園子鎮相連,東與松花江鎮相鄰,西與邊崗鄉隔河相望。全鎮幅員面積20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96公頃,屬半丘陵,半平川地帶。 達家溝鎮位於德惠市東北。面積400平方千米,人口100000人。鎮政府駐達家溝。轄達家溝、六家子、杏山、郝家、十二馬架、五家子、獾子洞、榆樹溝、天合、三家子、合義、張家、豹虎山、安山。因駐地達家溝得名。清末屬長春府懷惠鄉六甲,民國時屬德惠縣三區管轄,偽滿時屬德惠縣達家溝村公所,民國黨時屬德惠縣達家溝鄉。

基本信息

概況

達家溝鎮位於德惠市北部,飲馬河東岸,距市區28千米。南與夏家店街道相接,北與菜園子鎮相連,東與松花江相鄰,西與邊崗鄉隔河相望。面積144平方千米(一說200平方千米),人口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萬人。轄3個居委會,達家溝、六家子、杏山、郝家、十二馬架、五家子、獾子洞、榆樹溝、天合、三家子、合義、張家、豹虎山、安山14個行政村,13個居民小組、137個社,97個自然屯。鎮政府駐達家溝。哈大鐵路、夏(家店)松(花江)公路過境。

沿革

鎮因駐地達家溝得名。清末屬長春府懷惠鄉六甲,民國時屬德惠縣三區管轄,偽滿時屬德惠縣達家溝村公所,國民黨時屬德惠縣達家溝鄉。1949年為達家溝區,1956年置達家溝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85年建鎮。1997年,面積159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政府駐達家溝,轄達家溝、六家子、杏山、郝家、十二馬架、五家子、榆樹溝、天合、獾子洞、合義、張家、安山、三家子、豹虎山14個行政村和仲糧、仲達、百興、站前4個居委會。

交通及人口

全鎮交通便利,村村通水泥路,京哈鐵路,102國道,長哈高速公路從境內平行穿過,全鎮轄十四個行政村和一個街道辦事處,一百三十七個村,全鎮總人口1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有勞動力3.9萬人。

鄉鎮經濟

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

全鎮主導產業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全鎮玉米5000公頃,水稻3200公頃,大豆2300公頃,經濟作物2000公頃,養殖業以養鹿、養牛、養豬、養雞為主,其它為輔。全鎮有4個養殖小區。

袖岩村.李家村養鹿小區

天合村養牛小區

達家溝村養豬小區

杏山村養雞小區

重點抓特色農業

達家溝鎮在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同時還重點抓了特色農業,分別是。

郝家村1500畝烤菸園區

三、五、六家子、獾子洞村2000畝優質水稻園區

合 義村500畝優質速生揚園區

十二馬架子村、天合村10000畝蘇子園區

達家溝鎮還蘊藏著豐富的礦泉水資源,現已開發礦泉水廠2處,日產礦泉水150噸。

黨政建設

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

1、切實加強領導幹部自身建設,教育廣大黨員幹部牢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思想,以愛民敬業,德高人厚為基準,擺正自己的位置,肩負起為官一任的責任,統一思想,振奮精神,明確使命,盡職盡責,為推動我市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2、要求各級幹部遵紀守法,勤政廉政,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講奉獻,講給予,淡泊名利,居安思危,嚴於律己,寬於待人,嚴肅政治紀律。按《黨章》要求,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

3、全力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以創建和諧,建設平安達家溝為目標,注重解決突出矛盾,維護社會穩定,貫徹以德治國思想,注重社會保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事業的全面發展。

4、認真開展以構建和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的相關活動,比貢獻、比實績、比愛心、比感情,大力開展各項爭先創優活動,積極參加市委市政府組織的各項活動,為經濟發展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

5、認真抓好機關作風建設,嚴格按照“六不準”要求,約束機關工作人員,同時抓好人、財、物的管理工作,嚴格財會制度管理、檔案、人事、車輛、四防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6、認真抓好組、宣、監、工會、婦女、老幹部等工作,積極配合市相關領導部門抓好各項活動。

發展規劃

土地使用

1、達家溝鎮現狀人口為6245人,用地規模140公頃,人均用地指標為225平方米,規劃人口規模為15000人,用地規模190公頃,人均用地指標為127平方米;

2、控制農業用地區內的農田轉變用途。特殊情況下,國家能源、交通、水利、國防等重點建設項目,無法避開農業用地區內基本農田的,必須嚴格審批。

3、禁止占用農業用地區內的基本農田進行城鎮、村鎮、開發區和工業小區建設;禁止占用農業用地區內的耕地建窯、建房、建墳或挖沙、採石、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

4、嚴禁各類建設占用名、特、優、新種植園用地。

5、嚴禁各類建設占用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防風固沙林及其他各種防護林地。

6、控制牧業用地區內的牧草地開墾為其他農用地。開墾草地的,不能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依據土地利用規劃和年度計畫,經嚴格批准後實施,不許擅自轉為其他用途。

7、建設用地區內各項建設用地應嚴格按規劃用地標準。

8、鼓勵自然與人文景觀保護區內嚴重影響自然和人文景觀保護的其他用地,按照土地利用規劃的要求,調整到更適宜的用地區。

9、加強土地利用中期計畫和年度計畫管理,各項建設用地不得突破計畫規模。

10、嚴格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強化耕地保護。

11、做好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

12、建立土地利用規劃監察制度,依法監督實施各級土地利用規劃,作為各級政府任期目標責任制中考核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違背規劃用地,造成重大損失的,應依法追究行政、刑事責任。

13、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逐步將劃撥土地使用權、城市建設用地、鄉鎮企業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用地納入有償使用軌道,把市場機制引入土地利用中,促進土地合理、節約、有效利用。

供銷社

1、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供銷社改造與發展,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根據全市總體目標與要求,從本地“三農”工作和供銷社的實際出發,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並要建立起統一領導、分工明確、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機制,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2、進一步解放思想。供銷社的改造與發展,一定要克服從本本和條條框框出發、不敢越雷池半步的思維習慣;克服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固步自封、不敢改革、不思進取的工作態度;克服畏首畏尾、顧慮重重、怕冒風險、怕困難太多的思想,必須堅持與時俱進,從大市場中尋找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3、堅持改造與發展並重。結合鄉鎮調整和小城鎮建設,本著因地制宜、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供銷社的牌子不能倒、陣地不能丟、骨幹不能沒,在改造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成果中深化改造。供銷社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與農民的關係只能密切,不能疏遠。

4、實施人才強社戰略。根據合作經濟事業發展的需要,要面向社會,聘用德才兼備、有獻身合作經濟事業精神和懂經營、善管理的中青年人才,廣泛吸納專業人才和“複合型”人才;開展各種教育培訓活動,不斷增強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基本素質、專業技能和提高駕馭市場、參與競爭等能力,為合作經濟事業的蓬勃發展注入生機和活力。

婦女新經濟

婦女新經濟 婦女新經濟

1、高度重視,切實把組建新經濟組織工作做為農村婦女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做好新形勢下農村的婦女工作,進一步深化“雙學雙比”競賽活動,更好地發揮農村婦女聰明才智和作用,對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達到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2、搞好調查,加強指導,認真抓好婦女合作社的組建工作。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摸清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

3、研究制定章程和各項規章制度。借鑑創建黨員合作社的章程是建立農村婦女生產合作社的基礎,徵求意見,力爭使制定的合作社章程每一條都符合實際。

4、選舉合作社的領導機構。合作社是民主管理的自治組織,能否把具備一定能力素質的人員選舉到領導機構中很重要。

5、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把握原則,切實保證收到實效。在組建合作社的過程中,根據農村產業結構發展的實際和特點來進行組建,不搞一刀切,不盲目追求數量,防止流於形式,在組建中,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也就是說,通過農村致富女能人把一定區域內具有一定產業規模和致富技術的婦女組織起來,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統一領導、相互扶持、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所以,既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又要充分尊重婦女民眾的自主權利,不搞生拉硬拽強行入社。在合作社內部採取民主管理,由社員自行決定內部事務,社員大會為最高權利機構,合作社章程的制定,組織機構的設定,各項規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都由社員大會討論通過。社員在享有充分民主權利的同時,要履行一定的義務,承擔相應責任,做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6、進一步加強橫向溝通聯繫。搞好部門之間的互相協調,積極為各種婦女新經濟組織提供技術、資源、信息等服務,不斷壯大新經濟組織的活力。如在技術服務上,與農業局、科技局、畜牧防疫站專家等下鄉講課,建立聯繫點等制度,對廣大婦女進行科技培訓和技術指導,進一步提高科技致富的含量。

文化大院

德惠達家溝鎮文化大院成為長春市“歡樂莊稼院示範點”。

歡樂莊稼院 歡樂莊稼院

後窯屯文化大院是村民自發成立的文化組織,閒暇時村民聚在一起,扭秧歌、演小品,吹拉彈唱,自娛自樂。為了讓農民充分發揮文化主體的作用,鞏固農村文化陣地,長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局決定在達家溝鎮後窯屯建立“歡樂莊稼院示範點”。

達家溝鎮後窯屯的樹和大院以“活動”出名。這個由鎮衛生院退休職工王樹和、張淑芬夫婦與該屯文藝骨幹何建富、邢佳春共同投資建起的文化大院,創辦的初衷不過是為了發揮個人愛好、與鄰里“樂一樂”。而當人們聚集在大院的葡萄架旁,組建起名聲在外的秧歌隊、打起快板、傳唱三句半時,圖書,也成了與他們緊密相連的一部分。“好的表演團體必然要有好的創作團隊,一味借用別人的作品就沒啥意義了。想把自己屯裡的事編進快板、三句半,都離不開文藝類書籍的輔助、參考,再說,如今村民也意識到,要緊跟形勢,就要多看書看報,鎮裡也有意識地向大院輸送圖書。”達家溝鎮副鎮長柴國輝這樣介紹道。於是,從最初為創作快板翻書“編詞兒”,到圍繞著一本書各抒己見,再到對時政信息、國家政策的接觸、討論,豐富的文娛活動,成為提升後窯屯村民閱讀興趣和文化科學素質的催化劑。這種閱讀的熱力逐漸輻射到周邊的郝家村、菜園子鎮張家溝村、六家子村,後窯屯樹和大院有各類圖書期刊7000餘冊,是個可以各取所需、各得其樂的圖書大院。

為了使示範點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吉林省東北藝術團還為文化大院捐贈了電視機、影碟機、光碟等設施。

裕民大橋

飲馬河 飲馬河

裕民大橋位於德惠市邊崗鄉雙城村與德惠市達家溝鎮六家子村之間,橋長305米,寬8米,是吉林省農村鄉道建設中最長的大橋。大橋的建成使邊崗鄉至達家溝鎮的通行里程由65公里減少到7.5公里。載重量均為80噸,設計使用壽命均可達100年。

裕民大橋的竣工使用,改善了德惠市飲馬河沿岸的交通狀況,緩解了區域交通不暢的緊張局面,促進了城鄉公路網路化的形成,是“村村通”公路向江河的延伸,同時提高了公路運輸的承載能力,方便了百姓的生產和生活。

吉林鄉鎮(三)

吉林省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物產豐富。讓我們一起坐進白山松水孕育的吉林鄉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