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膜瘤

腦脊膜瘤

腦脊膜瘤是來源於中胚層的腫瘤,位於硬膜下髓外,與硬膜關係密切。在腫瘤的發生髮展過程中,可先後累及齒狀韌帶、脊神經根、蛛網膜及脊髓。屬良性腫瘤,一旦發現,只要患者身體條件許可,都應及早手術,預後良好。

基本信息

疾病概論

腦脊膜瘤大多數是良性腫瘤,它來源於薄層腦膜間隙或者覆蓋腦和脊髓表面的腦(脊)膜。腦(脊)瘤通常生長緩慢並且不侵襲周圍正常組織。它們很少向中樞神經系統或者身體其他部位播散。

腦脊膜瘤也稱腦脊膜腫瘤、腦膜瘤『原有資料庫資料』腦膜瘤系起源於蛛網膜細胞的腫瘤,約占腦瘤的15%-20%,是僅次於膠質瘤的第二常見腦瘤。大多數腦膜瘤是良性瘤,惡性的僅占3.7%-8%。病人多為中年人,兒童發病率低,僅占腦膜瘤的3%-4%。女性的發病率較高,男女之比為2:3。

症狀

腦(脊)膜腫瘤的症狀依賴於它所處的位置。這是少數能在顱骨產生特徵性骨骼改變並且有時能被顱骨X線檢查發現的幾種腫瘤之一。臨床主要表現為慢性進行性脊髓壓迫症狀,導致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反射、括約肌功能及皮膚營養障礙,由於脊髓的代償機制,症狀可以表現為波動性,但總的趨勢是逐漸惡化。
腦脊膜瘤生長較緩慢,早期症狀多不明顯,故一般病史較長。常見的首發症狀是腫瘤所在部位相應的肢體麻木,其次是乏力。
1、腦脊膜瘤病史較長,早期症狀不明顯,首發症狀,以腫瘤所在部位相應肢體麻木不適多見。
2、腦脊膜瘤多發生於中年以上婦女,兒童較少見。
3、腦脊膜瘤X線檢查,有的可見有砂粒樣鈣化。
4、腦脊膜瘤腰椎穿刺後症狀可能加重,腦脊液蛋白中度增加。

誘發因素及危險因素

這是唯一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的腦腫瘤。所有年齡都可受累,但在40到60歲年齡發病者最常見。

診斷

如果一位患者出現緩慢加重的精神異常症狀、新的癲癇發作或者持續的頭痛以及存在顱骨內壓力增高的證據(例如:嘔吐、水腫或者眼底視乳頭隆起),那么需要對他進行神經系統評價。
神經病學專家(指在腦部、脊髓和神經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接受過特殊額外培訓的醫生)可以給予核磁共振成像(MRI)或者計算機斷層掃描(CT或者CAT)檢查,同時還有胸部X線檢查,以確定是否腫瘤來源於身體其他部位的轉移。MRI常常能較CT更早發現低級別的星形細胞瘤。腦血管造影術很少用於診斷腦部腫瘤,但是可以在術前進行。
根據患者症狀的不同可以進行特殊的檢查,其中包括視野檢查、視覺清晰度和聽力檢查。如果其他檢查都不能確診,則可以對腦和脊髓周圍的腦脊液進行檢查。雖然通常沒有必要做這一步,但是對診斷慢性或者亞急性腦(脊)膜炎或者對鑑別良性顱內高壓是必不可少的。

治療

手術治療腦膜瘤,特別是對中到大型腦膜瘤較其他大部分類型的腦腫瘤更成功,並且手術對那些術者易於達到部位的腦膜瘤是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然而,非常大的腦膜瘤可能深入到腦組織內或者包繞靜脈,使手術摘除變得困難。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可以被用於那些可以經手術處理的腦膜瘤,或者用於經傳統手術後殘留腫瘤的治療。
復發腦膜瘤可能需要包括放療在內的附加治療。

生活中的常見病症(一)

生活中的常見病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