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啟立

胡啟立

胡啟立,男,1929年10月生,陝西榆林人,194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機械系畢業,大學文化。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46-1951北京大學物理系、機械系學習。
1951-1956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團委書記。
1956-1966任全國學聯主席,駐捷克布拉格國際學聯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團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1966-1972“文革”中受迫害,下放“五七”幹校勞動。
1972-1977任寧夏回族自治區西吉縣委副書記,固原地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主任。
1977-1978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1978-1980任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青聯主席。
1980-1982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市長。
1982-1987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其間任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
1987-1989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1989-1991任十三屆中央委員。
1991-1993任機械電子工業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1993-1997任電子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
1997-1998任電子工業部部長。
1998-2003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2001.3-今任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2001.12-今任中國福利會主席。
中共第十二至十四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個人生活

家人
胡啟立郝克明和孩子們在一起
胡啟立胡啟立主席在成立儀式上講話

胡啟立夫人為郝克明,郝克明為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會長。郝克明是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的創始人,長期致力於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和重大政策的研究,是中國教育科學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地位和威望的資深學者。1991年郝克明研究員被國務院授予政府專家特殊津貼。她主持編寫的《中國高等教育結構研究》、《套用學科高層次專門人才培養途徑多樣化研究》、《走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和《當代中國教育結構體系研究》等四本專著,於1991年、1999年和2006年分別獲四項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走向21世紀的中國教育--中國教育發展戰略研究》,於1999年獲國家哲學社會研究基金項目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

胡啟立有一妹妹胡啟恆,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胡啟立妹妹胡啟恆,自動控制技術專家。1963年畢業於原蘇聯莫斯科化工機械學部研究生部,獲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1995年當選為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研究員,中國科協副主席。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長, 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領域最早的探索者之一。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從手寫數字的識別開始,發展了識別算法和郵碼識別樣機。作為模式識別的套用項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中國科學院重大科技成果獎。研究了基於模式的信息分析和決策規則的歸納推斷方法,領導建成了中國在模式識別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致力於推進科技體制改革、科技與經濟的結合、Internet在中國的發展以及在相應領域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從政經歷

早年經歷
胡啟立毛澤東接見胡啟立等北大團委負責人

胡啟立於1946年至1951年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學習,後畢業於機械專業。畢業後於1951年至1956年擔任北京大學共青團委書記,1956年至1966年出任全國學生聯合會主席。

文化大革命期間,於1966年至1972年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勞動。1972年至1977年任中共寧夏自治區西吉縣委副書記,固原地委副書記,自治區黨委辦公廳主任。

於1977年至1978年任清華大學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於1978年至1980年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與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胡耀邦共同工作,受胡耀邦賞識,時有“胡家店”二掌柜之稱。後兼任全國青年聯合會主席。

進入中央

20世紀80年代,胡啟立迅速成為當時中國政壇上的一顆新星。於1980年至1982年擔任天津市委書記、市長。1982年升任中央辦公廳主任,開始步入中央領導層。後出任中央書記處書記,並出任中央政治局委員。

胡啟立胡啟立關注遠程寬頻套用業務

1987年,胡耀邦因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不台,胡啟立並沒有受到影響,並在1987年11月2日舉行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啟立曾是中國改革派的“明日之星”,最有希望出任元首的。當時普遍認為,當時年富力強的胡啟立是中共的第三代接班人。而胡啟立仍兼任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職務。

早在1985年胡啟立陪同總書記胡耀邦訪問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時就用一口流利的英語致詞,讓外國友人感到驚訝,領略了中國“新生代”領導的素養與風采。
1989年,胡耀邦逝世。胡啟立因同情學生運動,開放討論,成為下台罪名之一。與趙紫陽、閻明復、芮杏文等人般被免去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職務。但仍保留中央委員會委員職務。
1991年,胡啟立被安排到當時的機械電子工業部擔任排名最後的副部長。
1993年至1998年任電子工業部部長。胡啟立在任部長期間,初步啟動了中國電信行業的改革,成立了中國聯通,實行了郵電分離,可見胡啟立的辦事能力及資歷很好。
在1998年3月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九屆一次會議上,胡啟立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再次成為國家領導人之一,但副主席實際上擁有的權力,遠遠比不上10年前擔任政治局常委那么大。卸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職務後,出任慈善機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代表作品

一、《“芯”路歷程——“909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工程紀實”》本書講述為衝破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瓶頸,改變晶片製造業的落後局面,建設“909”工程的初步過程;以及華虹NEC從孕育到誕生、成長、自立的具體經歷;同時也記錄了胡啟立同志在建立華虹集團,從事“909”工程,直接兼任國有企業的董事長這些重要時期的一些體會、思路和心聲。書中體現了胡啟立同志在創立中國積體電路產業中所表現出來的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以及獨特的睿智與果敢。

胡啟立胡啟立給北京地質大學同學的回信

二、《人民日報》(19970724十一版)胡啟立發表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幾個問題》內容包括幾個問題:

1、組織具有民族優良文化傳統的信息資源上網
2、加強聯合開發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真正建立在自主產業基礎之上
4、多渠道籌措和用好資金
5、在統籌規劃下加強聯合建設

三、《中國信息化探索與實踐》本書主要收錄了全國政協副主席胡啟立同志擔任電子工業部部長期間(1993年~1998年)有關國家信息化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等主題的重要文章和講話,另外還有幾篇文章是近兩年寫成的,這些文章大部分是曾經公開發表過的。本書緊密圍繞國家“三金”工程、積體電路產業和聯通通信公司成立而打破電信壟斷等國家信息化工作中的重大事件,總結了近10年來中國信息化工作和信息化建設的寶貴經驗,也反映了胡啟立同志對推動中國信息化工作所作的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思考與探索。

任免信息

1998年3月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九屆一次會議上,胡啟立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於2003年3月離任。
2016年11月4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胡啟立不再擔任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席。

歷屆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人物任職時期簡介
鄧小平1954年2月-1956年9月秘書長職位撤銷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之一,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

楊尚昆1949年10月—1965年11月最高職權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兼秘書長。
汪東興1965年11—1978年12月升任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姚依林1978年12月—1982年4月升任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常務副總理。
胡啟立1982年4月—1983年6月升任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喬石1983年6月—1984年4月升任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王兆國1984年4月—1986年4月後短暫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但受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下台的影響,曾被外調為省長,2002年後重新入選中央政治局。1996年至2003年任全國政協副主席,現出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一副委員長。
溫家寶1986年4月—1993年3月唯一一位經歷了三位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辦公廳主任,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曾慶紅1993年3月—1999年3月升任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2007年後逐漸結束各職務。
王剛1999年3月—2007年9月2007年9月成為中央政治局正式委員後停止兼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現出任中國政協第一副主席。
令計畫2007年9月-2012年9月於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上出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栗戰書2012年9月——曾任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省長,貴州省委委員、常委、書記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