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墜草

耳墜草

耳墜草(Sedum rubrotinctum)是景天科景天屬的多肉植物、也稱多漿植物,原產地是墨西哥,別稱為聖誕快樂、虹之玉。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株高10-20厘米,多分枝。肉質葉膨大互生,圓筒形至卵形,長2厘米,綠色,表皮光亮、無白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轉為紅褐色,小花淡黃紅色。耐寒,也不怕烈日暴曬,其葉色越曬越紅,因此盛夏不必遮光,而在半陰處生長的植株葉色翠綠光亮。有時一盆虹之玉由於接受陽光照射的強弱及時間的不同,葉色會有紅有綠;新葉因光照時間較短,往往頂端為紅色,其他部分仍為綠色。喜溫暖及晝夜溫差明顯的環境。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

基本信息

種屬概述

耳墜草耳墜草
景天屬:景天科,約600種,分布於北溫帶和熱帶的高山上,中國約140種,南北均產之,以西南高山為多,主供觀賞用。草本或亞灌木;葉互生,有時小而覆瓦狀排列;花排成頂生的聚傘花序,常偏生於分枝之一側;萼4-5裂;花瓣4-5,分離或基部合生;雄蕊與花瓣同數或2倍之;心皮4-5,離生,有時基部連合,有胚珠多顆;果為一蓇葖。

形態特徵

原產於墨西哥,性喜溫暖,不耐寒。喜光照,有較強的耐旱性。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其葉片肉質,呈長橢圓形,約1厘米長,互生。花黃色,星形。在秋冬季節或強光照下,葉片部分或全部轉為鮮紅色。葉尖處略呈透明狀,此時葉片紅綠相間,色澤鮮艷,如虹如玉,故又名虹之玉

藥理作用:

景天屬主要含多種黃酮甙二帖類成分、甙元酪醇等和人體需要的17種胺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不能合成但又必須的胺基酸)、21種微量元素及多種維生素等成分,對於中樞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等具有雙向調節功能,已開發有紅景天膠囊、口服液以及紅景天酒、飲料以及化妝品等。

栽培繁殖

耳墜草耳墜草
耳墜草的繁殖很簡單,通常採取扦插法,莖插、葉插均可。莖插可利用修剪下來的枝條,截成長5厘米的莖段,最好在陰涼處晾曬3天至5天,待切口處稍乾後再插於苗床內。葉插繁殖是從莖上取下完整葉片(注意不要損傷葉片),放置3天后再扦插。此法繁殖係數大,適於大量繁殖,但成型較慢。
選種 
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

消毒
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
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鐘。
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
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 
把種子放到基質中進行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乾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衝起來;

播種後的管理
在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膠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耳墜草耳墜草
上盆
小苗裝盆時,先在盆底放入2~2公分厚的粗粒基質或者陶粒來作為濾水層,其上撒上一層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作為基肥,厚度約為1~2公分,再蓋上一層基質,厚約1~2公分,然後放入植株,以把肥料與根系分開,避免燒根。

上盆用的基質可以選用下面的一種菜園土:爐渣=3:1;或者園土:中粗河沙鋸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葉土中的一種。或者草炭+珍珠岩+陶粒=2份+2份+1份菜園土+爐渣=3份+1份草炭+爐渣+陶粒=2份+2份+1份鋸末+蛭石+中粗河沙=2份+2份+1份上完盆後澆一次透水,並放在略蔭環境養護一周。

濕度管理 
喜歡較乾燥的空氣環境,陰雨天持續的時間過長,易受病菌侵染。怕雨淋,晚上保持葉片乾燥。最適空氣相對濕度為40~60%。

溫度管理
最適生長溫度為15℃~32℃,怕高溫悶熱,在夏季酷暑氣溫33℃以上時進入休眠狀態。忌寒冷霜凍,越冬溫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氣溫降到4℃以下也進入休眠狀態,如果環境溫度接近0℃時,會因凍傷而死亡

在夏季:
1、加強空氣對流,以使其體內的溫度能散發出去;
2、放在半蔭處,或給它遮蔭50%;
3、給它適當噴霧,每天2~3次。

在冬季:
1、搬到室內光線明亮的地方養護;
2、在室外,可用薄膜把它包起來越冬,但要每隔兩天就要在中午溫度較高時把薄膜揭開讓它透氣;

光照管理
在夏季放在半蔭處養護,或者給它遮蔭50%時,葉色會更加漂亮。
在春、秋二季,由於溫度不是很高,就要給予它直射陽光的照射,以利於它進行光合作用積累養分。
在冬季,放在室內有明亮光線的地方養護。
平時放在室內養護的,要放在東南向的門窗附近,以能接收光線,並且每經過一個月或一個半月,要搬到室外養護二個月,否則葉片會長得薄、黃,新枝條或葉柄纖細、節間伸長,處於徒長狀態。

養護要點

耳墜草耳墜草
耳墜草喜溫暖及晝夜溫差明顯的環境。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光照增強,肉質葉片逐漸變為紅色,因此栽培過程中人為降溫可提高觀賞價值。
冬季室溫不宜低於5℃。耳墜草喜光,整個生長期應使之充分見光,日照時間增加後會整株變成紅色。但夏季曝曬會造成葉片日灼,可適當遮光或半日曬,中午應避免烈日直射。耳墜草生長緩慢,耐乾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應見乾澆水且澆透,而冬季室溫較低時則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一般一個月施一次有機液肥。夏季注意保持通風良好。耳墜草生長較慢,一般栽培3年後株形開始散亂,因此應提前進行修剪。

澆水:生長緩慢,耐乾旱,並不需要太多水分,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應見乾澆水且澆透,而冬季室溫較低時則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一般一個月施一次有機液肥。植株往上生長,多年老株枝幹化後,一定要注意澆水量,過多的水分會導致枝幹腐爛。一般栽培3年後株形開始散亂,因此應提前進行修剪。

病害防治

耳墜草病害較少,偶爾會發生葉斑病莖腐病
葉斑病主要是由於通風不良且空氣濕度較大引起的。可以使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防治。改善通風狀況是預防葉斑病的關鍵。
莖腐病多是由於冬季環境過於潮濕引發的。應剪取植株上部健康莖段進行繁殖,同時避免冬季過多過頻澆水,保持盆土稍微乾燥。

形態特徵

多年生肉質草本植物。株高10-20厘米,多分枝。肉質葉膨大互生,圓筒形至卵形,長2厘米,綠色,表皮光亮、無白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轉為紅褐色,小花淡黃紅色。

生長習性

耐寒,也不怕烈日暴曬,其葉色越曬越紅,因此盛夏不必遮光,而在半陰處生長的植株葉色翠綠光亮。有時一盆虹之玉由於接受陽光照射的強弱及時間的不同,葉色會有紅有綠;新葉因光照時間較短,往往頂端為紅色,其他部分仍為綠色。喜溫暖及晝夜溫差明顯的環境。對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在10℃至28℃之間均可良好生長。

分布情況

原產於北非、西亞的乾旱地區,現中國多地有分布。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耳墜草耳墜草
通常採取扦插法,莖插、葉插均可。莖插可利用修剪下來的枝條,截成長5厘米的莖段,最好在陰涼處晾曬3天至5天,待切口處稍乾後再插於苗床內。葉插繁殖是從莖上取下完整葉片(注意不要損傷葉片),放置3天后再扦插。此法繁殖係數大,適於大量繁殖,但成型較慢。

管理養護

秋冬季節氣溫降低,光照增強,肉質葉片逐漸變為紅色,因此栽培過程中人為降溫可提高觀賞價值。冬季室溫不宜低於5℃。耳墜草喜光,整個生長期應使之充分見光。但夏季曝曬會造成葉片日灼,可適當遮光或半日曬(和前面生長習性的描述有矛盾,關於遮光),中午應避免烈日直射。耳墜草生長緩慢,耐乾旱,因此不宜大肥大水,應見乾澆水且澆透,而冬季室溫較低時則要減少澆水量和次數。一般一個月施一次有機液肥。夏季注意保持通風良好。耳墜草生長較慢,一般栽培3年後株形開始散亂,因此應提前進行修剪

病害防治

虹之玉病害較少,偶爾會發生葉斑病和莖腐病。葉斑病主要是由於通風不良且空氣濕度較大引起的。可以使用內吸性殺菌劑進行防治。改善通風狀況是預防葉斑病的關鍵。莖腐病多是由於冬季環境過於潮濕引發的。應剪取植株上部健康莖段進行繁殖,同時避免冬季過多過頻澆水,保持盆土稍微乾燥

主要價值

植株小巧玲瓏,煞是可愛,宜盆栽觀賞,也可套用於岩石園、牆園等。[2]葉形葉色較美,有一定的觀賞價值;盆栽可放置於電視、電腦旁,可吸收輻射,亦可栽植於室內以吸收甲醛等物質,淨化空氣。

罕見植物第二季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罕見植物第(一)

植物(Plants)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有葉綠素,沒有神經,沒有感覺。分藻類、菌類、蕨類和種子植物,種子植物又分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有30多萬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