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腐病

莖腐病

莖腐病是危害樹莓基生枝的一種嚴重病害。

莖腐病莖腐病

莖腐病概述:

玉米莖腐病,也叫莖基腐病,是指發生在玉米或莖基部腐爛,並導致全株迅速枯症狀的一類病害,現已查明它是由多種真菌和細菌單獨或複合侵染引起的。
莖腐病一般從玉米灌漿期開始發生,熟至蠟熟期為顯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體內蔓延擴展。病莖地上部第一、二節間有縱向擴展的褐色不規則病斑,剖莖檢查,其內部組織腐解,維管束游離呈絲狀,莖稈變軟易倒。多數病株初生根及次生根壞死,變成紅色,鬚根減少。條件適宜時,病情發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導致整株突然乾死,葉片呈灰綠色,特別是雨後猛晴時,萎蔫和青枯更為明顯。因此,該病也被稱為青枯病。

害中部莖稈和葉鞘。玉米l0多片葉時,葉鞘上初現水漬狀腐爛,病組織開始軟化,散發出味。葉鞘上病斑不規則形,邊緣淺紅褐色,病健組織交界處水漬狀尤為明顯。濕度大時,病斑向上下迅速擴展,嚴重時植株常在發病後3—4天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黃褐色腐臭菌液。乾燥條件下擴展緩慢,但病部也易折斷,造成不能抽穗或結實。江蘇河南山東四川廣西均有發生。近年四川受害較重。河南新鄉也有發生嚴重的報導。

病原

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 (Sabet) Victoria,Arb01eda et Munoz異名E.carotovora f.sp.zeae Sabet稱菊歐文氏菌玉米致病變種,屬細菌。菌體桿狀,兩端鈍圓,單生,偶成雙鏈,革蘭氏染色陰性,周生鞭毛6—8根,無芽孢,無英膜,大小0.85×1.6(um)。菌落圓形,低度突起,乳白色,稍透明。此外,有報導Pseudomonas zeae Hsi.et Fang.稱玉蜀黍假單胞菌,也是該病病原。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可能在土壤中病殘體上
越冬,翌年從植株的氣孔或傷口侵入。玉米60cm高時組織柔嫩易發病,害蟲為害造成的

莖腐病莖腐病
傷口利於病菌侵入。此外害蟲攜帶病菌同時起到傳播和接種的作用,如玉米螟、棉鈴蟲等蟲口數量大則發病重。高溫高濕利於發病;均溫30℃左右,相對濕度高於70%即可發病;均溫34℃,相對濕度80%擴展迅速。地勢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過大,通風不良,施用氮肥過多,傷口多發病重。輪作,高畦栽培,排水良好及肥比例適當地塊植株健壯,發病率低。

莖腐病防治依據及方法

(1)近年該病上升與部分育種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條件改變有很大關係。因此,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莖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長勢較弱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濕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壯,減少莖腐病。
(3)合理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銀杏莖腐病防治

(1)近年該病上升與部分育種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條件改變有很大關係。因此,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莖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長勢較弱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濕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壯,減少莖腐病。
(3)合理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預防用藥: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10天灌1次,連灌2-3次。
(5)治療用藥:
1、發病中前期: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天灌1次,連灌2—3次。若病原菌同時為害地上部分,應在根部灌藥的同時,地上部分同時進行噴霧,每7天用藥1次,噴霧時,每15公斤水可加青枯立克50ml+40ml金貝或沃豐素
2、發病中後期:病情嚴重時,為了見效更快,在灌根或噴霧時,可添加一些化學藥劑,如:青枯立克50ml+惡霉靈15克或甲霜靈•錳鋅25g或20%葉枯唑20g。

(1)分布及危害
此病在各銀杏育苗區均普遍發生。多出現於1~2年生的銀杏實生苗木,尤以一年生苗木更為嚴重,常造成幼苗大量死亡。
(2)症狀
發病初期幼苗基部變褐,葉片失去正常綠色,並稍向下垂,但不脫落。感病部位迅速向上擴展,以至全株枯死。病苗基部皮層出現皺縮,皮內組織腐爛呈海綿狀或粉末狀,色灰白,並夾有許多細小黑色的菌核。此病病菌也能侵入幼苗木質部,因而褐色中空的髓部有時也見小菌核產生。此後病菌逐漸擴展至根,使根皮皮層腐爛。如用手拔病苗,只能拔出木質部,根部皮層則留於土壤之中。銀杏扦插苗在高溫或低溫的條件下,莖腐病也能發生,可使插穗表皮呈筒狀套在木質部上,韌皮部薄壁組織則全部發黑腐爛。
(3)病原菌
銀杏莖腐病的病原菌為球殼孢目、球殼孢科,大莖點屬的炭腐病菌Macrophomiaphas~oli(Maubl)Ashby。此菌喜高溫,適宜。的生長溫度為30~32℃;而對酸鹼度要求不嚴,在pH4~9之間均能很好生長。
(4)發病規律
莖腐病菌通常在土壤中營腐生生活,屬於弱寄生真菌。在適宜條件下自苗木傷口處侵入。因此,病害發生與寄主和立地環境條件有關。苗木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於地表溫度過高,苗木基部受高溫灼傷後造成病菌侵入。苗木木質化程度越低此病的發病率越高。在苗床低洼積水時,發病率也明顯增加。銀杏扦插苗,在6~8月份當苗床高溫達30℃以上時,插後10~l5d即開始發病,嚴重時大面積接穗發黑死亡。試驗證明,拮抗性放線菌能有效的抑制該病病菌的蔓延擴散。
(5)防治方法
根據銀杏莖腐病發病的原因,目前應以預防為主。
(1)近年該病上升與部分育種材料抗病性差,耕作栽培條件改變有很大關係。因此,選用抗病自交系,培育抗病雜交種是首要防治措施。
(2)引致莖腐病的病原物都是弱寄生菌,保能侵染生長勢較弱的植株。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合理密植,降低土壤濕度等措施可以使植株健壯,減少莖腐病。
(3)合理輪作,深翻土地,清除病殘和不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可以減少田間菌源,達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4)預防用藥:青枯立克3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10天灌1次,連灌2-3次。
(5)治療用藥:
1、發病中前期:青枯立克50ml兌水15公斤,進行灌根,7天灌1次,連灌2—3次。若病原菌同時為害地上部分,應在根部灌藥的同時,地上部分同時進行噴霧,每7天用藥1次,噴霧時,每15公斤水可加青枯立克50ml+40ml金貝或沃豐素。
2、發病中後期:病情嚴重時,為了見效更快,在灌根或噴霧時,可添加一些化學藥劑,如:青枯立克50ml+惡霉靈15克或甲霜靈•錳鋅25g或20%葉枯唑20g。

A.提早播種爭取土壤解凍時即行播種,此項措施有利於苗木早期木質化,增強對土表高溫的抵禦能力。
B.合理密播密播有利於發揮苗木的群體效應,增強對外界不良環境的抗力。試驗證明,苗木密度愈小發病率愈高,密度愈大發病事愈低。實踐還證明,過去每畝播種25~40kg種子,如改為每畝80~l00kg種子的播種量之後,不僅發病率降低,而且單位產苗量增加,既節約了土地又減少了發病。
C.防治地下害蟲苗木受地下害蟲的危害之後;極易為莖腐病菌所感染,因此,播種前後一定要時刻注意消滅地下害蟲。
D.防止苗木的機械損傷當年生播種苗或一年生移植苗在鬆土除草或起苗栽植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損傷苗木的根莖,否則極易引起莖腐病的發生。
E.遮蔭降溫為防止太陽輻射地溫增高,育苗地應採取搭蔭棚、行間覆草、種植玉米,插枝遮陽等措施以降低對幼苗的危害。
F.灌水噴水在高溫季節應及時灌水噴水以降低地表溫度,有條件的地方可採取噴溉,更有利於減少病害的發生。
G.藥物和生物防治結合灌水可噴灑各種殺菌劑如托布津、多菌靈、波爾多液等。也可6月中旬追施有機肥料時加入拮抗性放線菌,或追施草木灰/過磷酸鈣(1/0.25)並加入拮抗性放線菌。

香木瓜莖腐病

番木瓜需防莖腐病

參考資料:

http://www.tjylj.gov.cn/system/2007/04/10/000172800.shtml

http://icgr.caas.net.cn/disease/03%EF%BC%8D%E7%8E%89%E7%B1%B3/0237(%E5%8F%B3)%20%E7%8E%89%E7%B1%B3%E7%B4%B0%E8%8C%B5%E6%80%A7%E8%8E%96%E8%85%90%E7%97%85.htm

莖腐病莖腐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