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6攻擊機

美國A-6攻擊機

美國A-6攻擊機A-6“入侵者”重型亞音速艦載攻擊機的研製始於1956年。在韓戰期間,美海軍感到迫切需要一種全天候重型艦載攻擊機,以之前已經裝備的艦載攻擊機相比,此種攻擊機必須裝備更為先進而全面的航電武器系統,從而獲得可靠的全天候低空突防能力,可攜帶較大的有效載荷並準確的向目標進行投送。1957年5月美海軍正式招標,1957年12月底,在八大飛機廠商提出的11種建議中,美軍選定了格魯曼公司的提案。1959年3月和1960年3月分別簽訂製造原型機的契約,兩批各製造4架。1960年4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1963年1月生產型開始服役。

改進機型

A-6A是第一種生產型,1963年1月開始交付海軍,1970年12月停產,共生產了488架。採用數字顯示統合攻擊導航系統,包含雷達、自動駕駛系統、慣性導航裝置,實現了精準攻擊和高度自動化系統。光學瞄準具除顯示瞄準信息外,還能顯示有限的地形迴避信息。第1架生產型飛機於1960年4月11日出廠,開始進行地面試驗。4月15日公司下式把這種攻擊機命名為“入侵者”(Intruder),4月19日首飛,1963年2月1日開始裝備部隊,1964年2月VA-42飛行中隊編入CVW-7艦載飛行聯隊進駐CVA-60攻擊型航空母艦,正式實戰配置。先後裝備的作戰部隊有海軍的VA-34/-35/-42/-52/-65/-75/-85/-95/-115/128/-145/-165/-176/-196、VAH-123和海軍陸戰隊的VAM(AW)-121/-202/-224/-225/-242/-332/-533等22箇中隊。1965年5月10日,CVW-7聯隊的VA-75中隊的A-6A攻擊機隨同CVA-62航母進駐東京灣,7月1日首次出擊攻擊越南的目標。從1969年起,部分A-6A陸續被改裝成其他型別。A-6A最初裝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2-P-6A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37.8千牛(3855千克),後來改裝了J52-P-8A,單台推力為41.4千牛(4220千克)。有4個翼下掛架和一個機身掛架,每個掛架能掛1633千克載荷。除可掛炸彈外,還可掛“小鬥犬”空地飛彈副油箱。機載設備有數字式綜合攻擊導航系統(DIANE),可以在夜間和不良氣象條件下自動導引飛機接近目標、投彈和退出。A-6A在越南戰爭中大量使用,其中80%的任務都是在夜間執行的。由於飛機電子設備很複雜,每飛行小時的維護工時高達90多小時,因此出勤率不高。

A-6B共改裝了19架,加裝了目標識別和截獲系統(TIAS)。A-6B是由A-6A改裝的19架專門壓制地對空飛彈的型別,其主要武器是“百舌鳥”反輻射飛彈(下圖)、AGM-78“標準”型反輻射飛彈。19架飛機分為3種類型:其中10架(149949、149957和151588~151595)是A-6BMod.0,這種飛機與A-6A的差別不大,只是在機翼下內側掛架前部裝有ALQ-100的天線;3架(155268~155630)是在雷達整流罩上方進氣道處安裝有AS-2Q50尋的天線的被動式角跟蹤/反雷達飛彈(PAT/ARM)的飛機;6架(149994、149945、151591、151820、152616和152617)是在雷達整流罩上和尾部裝有許多按鈕式天線的A-6BMod.1/TIAS,這種飛機增加了目標識別和截獲系統(TIAS)。裝備過A-6B攻擊機的部隊有海軍的VA-34/-35/-42/-52/-65/-75/-85/-95/-115/-145/165/176和196等13個飛行中隊。

A-6C以A型為基礎,主要改進為加裝先進光電設備,以完成在東南亞的複雜地形和氣象條件下攻擊運輸中轉站、道路和車輛的任務。機身下裝AN/AAS-28A微光電視(LLTV)、紅外線前視裝置(FLIR)。該系統包括前視紅外微光電視裝置。裝備A-6C/TRIM的部隊有VA-34/-35/-42/-145/-165和VA-165等6箇中隊。12架飛機的航空局編號是155647、155648、1155653、155660、155662、155667、1556670、155674、155676、155681、155684和155688。

KA-6D是在A-6A基礎上改裝而成的空中加油機。1970年代初,美軍開始少量改裝A-6A,去掉了部分攻擊導航設備,在後機身加裝了加油設備。隨後專門研製了KA-6D加油機,該機沒有對地攻擊能力,實戰中經常與A-6攻擊機組成編隊。

布局設計

美國A-6攻擊機美國A-6攻擊機
A-6E1972年服役,1992年總計生產230架,並將A型大量改為E型,是A-6主要的型號。1970年11月10日首次試飛,1972年12月正式服役,1991年停產,共生產205架。A-6E仍裝J52-P-8A渦噴發動機,主要改進在於機載電子設備。機上裝有AN/APQ-148多功能雷達,能同時進行地形測繪和對固定或活動目標進行跟蹤和測距,具有地形跟蹤能力。AN/ASQ-133電晶體數字計算機及接口裝置(數字/模擬和模擬/數字轉換裝置),能與雷達導航、慣性導航和都卜勒導航設備、通信裝置和自動飛行控制系統配合工作。裝有新型武器投放控制裝置(ACU)。A-6E電子設備中的攻擊導航裝置的主要改進是:擴大了AN/AVA-1顯示器功能;採用AN/APQ-148多功能雷達、AN/ASQ-133彈道計算機和CP-1005/A大氣數據計算機。並裝備有AN/AWG-21飛彈控制系統。70年代中期,為了提高A-6E攻擊機的作戰能力,在其綜合攻擊導航系統(IANS)中增加了AN/AAS-33光?電感測器組合,改用AN/ASQ-155彈道計算機和AN/APQ-156多功能雷達,並重新設計了武器控制系統。這種飛機編號為A-6E/TRAM,第1架飛機(155673)於1974年3月22日首次試飛。裝備AN/ASQ-155計算機和AN/APQ-156雷達的A-6ETRAM/DRS型飛機於1979年10月14日開始裝備部隊。

1974年在A-6E機首下方加裝AN/ASS-33TRAM(目標識別攻擊複合感應器),並改造為A-6E/TRAM型。該裝置和多功能雷達結合在一起,能使飛機在惡劣氣象條件下和寬廣的目標區內的探測、識別和攻擊目標的能力得到改善,從而提高攻擊精度。TRAM是由FLIR(紅外線前視裝置)、雷達系統照射裝置組成,外觀呈球形。1990年換裝波音公司製造的複合材料主翼,增強了外掛力,改裝了J52-P408發動機,機上主要武器包括AGM-65空對地飛彈、AGM-84E對地飛彈、AGM-88“哈姆”(HARM)反輻射飛彈、ALM-9L/M空對空飛彈。1974年10月首飛,裝備全套改進設備的飛機於1978年12月開始交付。到1988年,所有的老式A-6E全部改裝成了A-6E/TRAM型。
A-6E/SWIP是按照美國海軍的“系統武器綜合計畫”(SWIP)改進的新型,將換裝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2-P-408/409發動機,多模態攻擊雷達,廣角平顯,夜間攻擊導航系統,GPS系統,MIL-STD-1553B數據匯流排,中央大氣計算機,雷達告警接收機和AN/ALQ-126電子對抗系統等,從而具有發射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AGM-84“魚叉”反艦飛彈、AGM-65“幼畜”空-地飛彈和AMRAAM先進中距空-空飛彈的能力。最後生產的21架複合材料機翼型A-6E已經部分地實施了該計畫,2架A-6機載設備試驗機分別計畫於1992年9月和1993年5月試飛,計畫對110架A-6E進行這項改進。

A-6F“入侵者”改進計畫原稱A-6E改,是A-6E的改進型。根據1984年7月簽訂的契約,格魯門公司提出了對A-6飛機進行重大改進的方案。方案包括採用新的航空電子設備,採用經過改進的諾頓公司15千兆赫波段雷達,機翼下增加兩個“響尾蛇”飛彈或AIM-120先進中距空空飛彈(AMRAAM)的掛點。並換裝通用電氣公司F404-GE-400D不加力渦扇發動機,推力47.6千牛(4854千克)。將裝一台凱撒公司的平視顯示器、兩台顯示處理機和五台多功能顯示器。新飛機將為駕駛員裝備垂直和水平情況顯示器,為轟炸領航員提供前視紅外探測系統雷達和武器管理顯示器。所有這五種顯示裝置以及飛機的AYK-14戰術計算機都與F-14D“雄貓”飛機上的通用。原計畫1989年後期製成第一架試驗型飛機,1990年開始生產,將之做為ATA(先進戰術攻擊機)服役之前的過渡機種,但美國海軍1987年取消了該計畫,在此之前只生產了3架A-6F原型機。

A-6G是在A-6F取消後的替代計畫。美國海軍打算利用A-6F上所發展的成果對167~300架A-6E進行改裝,將之做為ATA(先進戰術攻擊機)服役前的替代機種。後來考慮到兩者的投入使用時間靠得較近(原計畫ATA於90年代中期交付),再加上財政緊張,該計畫於1988年12月取消。

作戰性能

美國A-6攻擊機美國A-6攻擊機
2006年5月,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已獲得由美海軍授予的一份不定期交付/不確定數量契約,繼續全速生產"改進能力Ⅲ"(ICAPⅢ)電子攻擊系統,裝備EA-6B"徘徊者"(Prowler)電子戰飛機。根據該契約,美海軍將以7300萬美元的價格訂購4套完整的系統,以及一些非全備系統和備件。由該契約訂購的首套組件將在2008年交付。ICAPⅢ是EA-6B五代機載電子戰/電子攻擊系統中的最新一代,可用來識別、干擾和摧毀敵防空雷達和火控系統。諾•格公司綜合系統部是該系統的主承包商,按該契約,它將在其位於紐約州貝絲佩奇(Bethpage)的工廠完成產品的保障工作。諾•格公司電子系統分部位於馬里蘭州巴爾的摩的工廠則負責製造ALQ-218接收機子系統。該子系統採用精密的算法,使ICAPⅢ系統能實現選擇性反應干擾和定位輻射源的地理空間坐標。目前,美海軍計畫最少為21架EA-6B裝備ICAPⅢ系統,最新的這份契約是第2份,完成後21套全備系統將生產完畢。美海軍還將授予諾•格公司相應的改進EA-6B飛機以裝備該系統的契約。迄今諾•格公司已向美海軍交付了10架改裝ICAPⅢ系統的EA-6B,它們隸屬部署在華盛頓州惠德貝島(WhidbeyIsland)的電子攻擊機聯隊。2005年年初,裝備有4架EA-6BICAPⅢ的首支中隊形成初始作戰能力,隨後被部署到伊拉克執行支援任務。第2支中隊在2005年夏天開始擔負戰備任務,並在最近完成了新型"多功能信息分發系統"(MIDS)的技術評估。MIDS採用Link16戰術數據鏈,將使EA-6BICAPⅢ成為美海軍"21世紀海上力量"構想中,"部隊網"(FORCEnet)體系構架中的關鍵節點。

武器配備

美國A-6攻擊機美國A-6攻擊機
A-6攻擊機共有5個外部武器掛架:機身下1個,左右機翼下各2個。最初機翼下的掛架使用Aero-27A彈射炸彈架,每個掛架的掛載能力是1588kg(3500lb);機身下掛架使用Aero-27B彈射炸彈架,最大掛載能力是1633kg(3600lb)。後來機翼下的掛架也改裝使用Aero-27B,5個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是8165kg(18000lb)。
機身下中央掛架主要用於掛載1135L副油箱,也可以使用Aero-27B彈射炸彈架掛載武器。

(一)A-6攻擊機的核武器
B57和B61(以及較早期的B28EX/RE和B43)核炸彈只能掛載在機身下和機翼下內側掛架上。通常採用兩種投彈方式:高空自由投放和小角度減速投放(LADD),前者核炸彈在空中爆炸,後竿在地面爆炸。爆炸高度用座艙中的T375控制監控器選擇。

(二)A-6攻擊機的常規武器
(1)A-6攻擊機沒有裝備固定機炮,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時在機翼下的各掛架上可以掛MKⅣ炮艙。每個炮艙內裝1門20mm口徑的MK.11雙管機炮彈藥,每個炮艙重630kg(包括彈藥)。
(2)作為對付空中目標的自衛武器,在翼下的4個掛架上可以使用LAU-7/A發射器掛載AIM-9“響尾蛇”飛彈。
(3)4個翼下掛架最多可掛載22顆MK82或MK7炸彈。為了避免與主起落架艙門的相互干擾,內側掛架的MER多彈彈射炸彈架的前內側位置不掛武器。因此,當機翼內側掛架的MER炸彈架掛5顆炸彈時,前內側位置空置不用;當掛4顆炸彈時,則前後內側位置均空置不用。當掛3顆炸彈時,則掛在前下和後上外側。當只掛2顆炸彈時,則只掛在前下和後下兩個位置。對於較長和較重的MK83型炸彈,則翼下的4個掛架只能掛載10顆。外側掛架掛3顆,前上並排掛2顆,後下掛1顆;內側掛架掛2顆,前上外側掛1顆,後下掛1顆。機翼下外側掛架上使用Aero-5A發射器掛“小鬥犬”空對地飛彈。
(4)A-6B的主要武器是AGM-45“百舌鳥”反輻射飛彈和AGM-78標準反輻射飛彈。前者使用Aer-5A發射器,後者使用LAU-77A/A發射器。在機翼下的N0.1、N0.2、N0.4和N0.5掛架上各掛1枚。
(5)A-6E攻擊機的武器除能使用與A型飛機相同的武器外,增加有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等武器。其中AGM-123空對地飛彈、MK84炸彈和GBU-10制導炸彈等大型武器只能直接掛在掛架上。GBU-12制導炸彈通常也是直接掛在掛架上,但也可以掛在MER炸彈架的後下位置上。表2.1列出了各種火力配置方案。
由於“年紀”大了,A-6已退出現役,有一部分被投進海里當引誘魚兒的暗礁,可謂“老革命遇上了新問題”。
A-6有一些特殊改型,如CCWA-6A。該改型把根據美國海軍契約研製的環流控制機翼裝在了A-6A的機體上,它採用從發動機引氣到機翼前緣,增加流過翼面的空氣流量的辦法來實現增加升力的目的。試驗表明,它可以使著陸速度和滑跑距離大大減小,接地速度從222千米/小時降到145千米/小時,總重15150千克時的著陸滑跑距離從518米降到328米。其它結果也由海軍研究與發展中心作了鑑定。
A-6在航母上摺疊機翼,以便縮小停放占地面積。

基本數據

美國A-6攻擊機美國A-6攻擊機
外形尺寸
翼展16.15米
(摺疊後機寬) 7.72米
機長16.69米
機高4.93米
機翼面積49.10米2
機翼後掠角(1/4弦線)25°
機翼平均氣動弦長3.32米
主輪距 3.32米
前主輪距5.24米
重量及載荷
最大起飛重量
彈射起飛 26580千克
機場起飛 27397千克
空機重量 12132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
艦上 16329千克
陸地 20411千克
最大無外掛重量 20166千克
燃油重量
(機內)7230千克
(外掛,5個副油箱)4558千克
最大載彈量 8165千克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海平面)1037千米/小時
巡航速度(在最佳高度上) 763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放襟翼)182千米/小時
進場速度204千米/小時
爬升率(海平面) 38.7米/秒
實用升限12925米
最小起飛滑跑距離1185米
最小著陸滑跑距離521米
轉場航程(保留油箱) 4410千米
最大外掛航程1627千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