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城

羅馬城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的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根據歷史學家的推測,的確就在羅馬神話中羅馬建城的日期附近,多個分散的居民聚集區集中到了一起,形成了羅馬城。

義大利首都和最大城市——羅馬,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它位於亞平寧半島的中南部西側,台伯河下游的丘陵平原上,西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城市面積200餘平方公里。古城居北,新城在南——它在20世紀20~50年代建成,是擁有摩天大樓的現代花雷鋒城市。羅馬教廷所在地——梵蒂岡位於古城區西北角。羅馬雖然沒能進入世界十大城市之列,然而,千百年來,人們對羅馬倍感熟悉和親切,不少人總是對它懷有神秘之感和景仰之情——因為它曾是“世界帝國首都”,是一座創造過輝煌文明古城

來源

(圖)羅馬城羅馬城

亞爾巴龍伽城的國王儂米多爾有個弟弟叫阿穆留斯,他通過政變篡奪了王位。阿穆留斯為了防止哥哥的後代報仇,下令殺死了自己的侄子,並強迫侄女去做女祭司。不久,被迫當祭司的侄女竟生下一對雙生子。阿穆留斯又恨又怕,他立即下令處死侄女,並派一個奴隸把孿生兄弟扔到河裡去。恰巧一隻母狼來河邊喝水,它聞聲走過來嗅了嗅籃子裡的孩子,不但沒有把他們當作一頓豐盛的晚餐,反而用自己的乳汁來餵養他們。後來一個牧羊人發現了哥倆,於是就把他們帶回家撫養。牧羊人還給他們起了名字,一個叫羅慕路斯,一個叫雷慕斯。他們長大後立志報仇,兄弟倆領導亞爾巴龍伽人民起義,推翻了殘暴的阿穆留斯。後來他們在昔日遇救的地方建立起新城市,“羅慕路斯”的讀音就成了“羅馬”。
當然,這只是傳說中的故事。這個傳說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又有多少歷史真實性?羅馬城市建立的真實情況到底怎樣的呢?史學家已經爭論了百年之久,人們還是各執一端。一般認為,大約到公元前3 世紀中葉,關於羅馬起源的傳說已經定型且被大家公認。直到16 世紀,西歐的人文主義者才起來否定羅慕洛的故事。於是,有不少學者開始對上古傳說的真實性表示懷疑。17、18 世紀,疑古之風已經走向極端,一切古代傳說統統被斥為“ 胡編亂造”、“純粹神話”。但是也一直有人持保留意見。一些史學家根據民間歌謠、語言學、銘文材料,認為這個傳說是比較可信的。

母狼

(圖)羅馬城羅馬城

在義大利著名的卡彼托林博物館中,保存著一尊青銅母狼雕像,大約製作於公元前6世紀。在母狼身下,一對可愛的男嬰,正在貪婪地吮吸她的乳汁,男嬰仰著頭,對周圍的一切毫無知覺。男嬰不是和母狼一起雕塑的,而是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斯藝術家波那尤奧略後來補充上去的。母狼形象高大,身材修長,由於哺育嬰兒,略顯消瘦,但四肢健壯,腳爪緊抓地面、兩耳豎起、嘴唇略張、牙齒微露、雙目圓睜、直視前方,帶著一股沉著、冷靜與警覺。
這個雕像背後有一個動人的傳說:古羅馬帝國城市特洛伊城由於和希臘發生戰爭,被希臘人攻陷,守城將領伊尼亞帶領一部分人逃了出來。經過漫長的漂泊,他們來到義大利半島。伊尼亞的兒子在這裡修築了亞爾巴龍伽城,並當了國王。王位傳了15代,努米托的弟弟阿穆略篡奪了王位,阿穆略怕努米托的後人報復,便殺死努米托的兒子,並逼迫努米托唯一的女兒西爾維亞做了貞女塔的女祭司。按照規定,女祭司必須保持終身童貞,不得與他人結婚。阿穆略為了防止意外的事情發生,就把侄女囚禁在一座孤塔之中,避免外人見到她。但是戰神馬爾斯卻來到塔中,與西爾維亞相愛並與其生下一對雙生子。

阿穆略得知後,急急忙忙命人將孿生兄弟投入台伯河中想將他們淹死。但是戰神馬爾斯救走了西爾維亞,兩個男嬰漂流到岸邊,被一隻母狼發現,母狼用乳汁餵養了這對雙胞胎。後來一個牧人發現了這小哥倆兒,將他們待回家去撫養,並給一個孩子起名叫羅慕洛,給另一個孩子起名叫勒莫。兩個孩子在牧人的教導下,練就一身好武藝,他們領導亞爾巴龍伽人民起義,推翻阿穆略的統治,並使努米托重登王位。

但兄弟倆卻不願留在亞爾巴龍伽城,他們打算在以前遇救的地方重新建一座城市。新城建好後,兄弟二人決定讓神來決定以誰的名字命名和由誰來統治這座城市。勒莫首先在自己的占卜地看到6隻禿鷲飛過,宣布神選擇了他,可是羅慕洛卻在這時看到12隻禿鷲飛過自己的占卜地。兩人爭執起來,勒莫堅持說自己先看見到禿鷲,羅慕洛堅持說飛過自己占卜地的禿鷲多,兩人爭執不下,繼而發生格鬥,羅慕洛殺死了勒莫,用自己的名字將新城命了名。

資料與傳說

(圖)羅馬城羅馬城

希臘人用10年的時間攻陷了特洛伊城。有些特洛伊人僥倖逃脫出來,他們坐船漂流到義大利半島上,在中部台伯河出海口附近定居下來,建立了自己的王國——亞爾尼龍伽。這裡森林密布,陽光燦料,土地肥沃,特洛伊人在此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亞爾尼龍伽國王有個弟弟叫阿穆留斯,他生性殘暴,野心勃勃,陰謀篡奪他哥哥的王位。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野心,把哥哥趕下台,因為害怕哥哥的後代報仇,他殺死了他的侄子,並強迫侄女去做不許結婚的女祭司。他以為這樣一來,他的哥哥就不會有後代,他的政權也就穩定了。

戰神瑪爾斯卻使阿穆留斯的侄女懷孕,並且生下一對孿生子。聽到這個訊息,阿穆留斯又吃驚又惱怒,他下令處死侄女,並讓奴隸將雙生子扔到台伯河去,以防止他們長大後復仇。台伯河正在泛濫,洶湧的河水並沒有沖走裝著雙生子的藍子,反而把藍子衝到岸邊。孩子的哭聲吸引了正在河邊喝水的一隻母狼,他奔到孩子們身邊,它不僅沒有傷害他們,反而慈愛地舐乾雙生子的身體,把他們帶回山洞,用自己的奶餵養他們。還有一隻啄木鳥,也常常叼來野果給雙生子吃。一位牧羊人發現了這對孩子,他把他們帶回家中撫養,給他們起了名字,哥哥叫羅慕路斯,弟弟叫勒莫斯。牧養人終於打聽到兩位孩子的身世,為了他們的安全,他發誓不泄漏秘密。兄弟倆從小苦練武藝,長大變成了健壯勇敢,武藝出眾的青年。在他們的身邊逐漸聚集起一群牧人、流浪者和逃亡的奴隸。
一次偶然的衝突,勒莫斯發現他被趕下台的外公,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和哥哥決定為自己的母親和舅父報仇,除掉陰險狡詐的阿穆留斯。阿穆留斯的統治黑暗,人民受苦受難,大家對他早恨之入骨。兩兄弟同心協力,起義隊伍日益壯大,他們最終殺死了阿穆留斯。兄弟倆把政權交還給了自己的外公。他們不想依靠外公,決定帶領自己的人馬建立一座新的城市。而新城市的地點就是他們出生時被拋棄的地方——帕拉了山岡。
不幸的是兄弟倆為確定新城市的名字和新城市的統治者爭吵起來,終於發生了互相兇殺的慘案。哥哥殺死了弟弟,自己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他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這件事據說發生在公元前753年的4月21日,古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開國的紀念日。

(圖)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城終於建立起來了,但城市的人口很少。因為這是座新的城市,有正當工作的居民都不願遷居到這座新城,所以羅馬城接納的多是逃亡者,流浪漢、甚至流氓、盜賊。他們多為男子,崇尚武力,兇狠好鬥,他們的惡名聲使得周圍的部落都不願把姑娘們嫁到這兒來。男人們都娶不到媳婦,羅馬城的人口怎么能增加呢?

羅慕路斯為城市人口的增加苦思冥想,絞盡腦汁,終於他想出一個聰明的計謀了。他向周圍的部落發出邀請:羅馬城要舉行一次盛大的節慶日,歡迎大家前來參加。節慶的日子終於到了,周圍的部落陸陸續續有人來了,其中薩賓人的部落來的人最多,他們帶著妻子兒女,整個羅馬城陷入一片歡騰中。他們又吃又喝,又玩奇妙的遊戲,開心極了。突然,羅慕路斯發出暗號,羅馬的男人頓時全體出動,衝進玩樂的人群中,每人抓住他們早已看中的薩賓姑娘,帶回自己家裡成親。薩賓人覺得受了極大的侮辱,他們怒氣沖沖地退出羅馬城,發誓要報仇血恨。
一年以後,尚武的薩賓人終於準備停當,向羅馬進攻了。雙方軍隊在羅馬城旁的一個峽谷中,擺開陣勢。一場殘酷的血戰眼看就要爆發了,空氣中充滿不祥的恐怖氣氛。

正在危急時刻,從山崗上衝下一群被羅馬人搶走的薩賓婦女。她們淚洗滿面,懷抱剛吃奶的孩子,哭叫著來到兩軍陣前,她們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雙方不要互相殘殺。因為不管哪一方得勝,她們都是受害者,或者是失去父親兄弟,或者是失去孩子的父親,成為寡婦。她們的哀求和哭訴深深感動了雙方戰士,他們扔下手中的刀和箭,彼此和解了,並且訂下和約:兩個部落合二為一,世世代代都居住在羅馬城,互相關心,互相保護……
這是關於羅馬城的傳說故事,表達了羅馬人民對自己歷史的深厚感情,反映了羅馬先民們創業的艱辛。在羅馬博物館裡,現在仍保存著一尊很特別的青銅像:一隻母狼圓睜雙眼,露著尖厲的牙齒,正警覺地注視著前方,在它的腹下,有兩個可愛的男嬰,正抬頭吮吸著母狼的奶頭。據說這尊銅像已保存400多年了,它生動地表現了羅馬人民對自己祖先的懷念之情,對母狼的感激之情。當遊客到義大利的首都羅馬城遊玩時,都要到羅馬博物館去看這尊雕像,聽羅馬人充滿感情地講述母狼和羅馬城的故事

世界名城

(圖)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具有無與倫比的理由被稱為世界名城。它出現於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一樣,已有2500餘年歷史。如此古老而又繁榮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數。在古代,它先是羅馬共和國的首都,歷時近500年,接著又戴上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榮冠達503年;在中世紀,它作為教皇國首都長達11個世紀(公元756年~1870年);緊接著它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王國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的教會,誰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國時代,羅馬城就住有100多萬人!這裡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昌盛,人們生活相當富足,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羅馬在任何時代對異鄉客來說都是一座充滿感官刺激的城市。經過2500年的歷史舞台留下的各種各樣的遺蹟,足以讓旅遊者大飽眼福。據說教皇格利高里14世紀在跟滯留不足三周的旅行者告別時說:“祝你一路順風,再會!”對逗留好幾個月的旅行者則說:“願我們在羅馬再相會。”這是因為要了解這個可愛的城市,不能走馬觀花,而一旦被迷住了就會盼望再次訪問這座城市。向特雷維噴泉投硬幣的旅遊者就是被羅馬的魅力所迷。

從古代的伊達拉里亞時代到羅馬帝國時代,殘酷迫害基督教徒傳道的時代,再到作為基督教中心的黃金時期,而後從義大利統一到墨索里尼的上台,經歷了各種歷史變遷的羅馬人養成了獨特的氣質。而從義大利各地匯集到羅馬來追求夢想的各種各樣的人也很耐人尋味。能包容這些性格各異的人,正說明這座永恆的都市的自信吧。畢竟羅馬從古代羅馬帝國時代起就作為首都繁榮至今。

中國甚至還有一句名言:“條條道路通羅馬。”義大利朋友告訴:“把羅馬Roma倒過來寫成Amor,正好是拉丁“愛”的意思。旅遊者都不覺得這是一個文字遊戲,也許是因為已被這座城市完全迷住了。

鬥獸場

(圖)羅馬城羅馬城

鬥獸場的真實名稱叫做“佛拉維歐圓形劇場”,由韋斯馬列西亞諾皇帝始建於公元72年,而由他們的兒子提圖皇帝完成於公元80年。可以說沒有一頁羅馬史不多少與鬥獸場有關,它簡直已演變成為羅馬生活和羅馬需的標記。公元八世紀時,貝達神父曾預言“幾時有鬥獸場,幾時便有羅馬;鬥獸場倒塌之日,便是羅馬滅亡之時;羅馬滅亡了,世界也要滅亡。”公元1084年,日爾曼人打進羅馬城,古羅馬城被洗劫一空,鬥獸場也被人遺棄,一時曾成為人們挖掘大理石尋找建築材料的來源。這部分地應驗了貝達神父的預言。但羅馬城仍舊存在,世界也沒有滅亡,而且歷史不斷翻開新的篇章。構建這個龐然大物的封建帝王肯定不會想到,如今的鬥獸場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遊人,為後來人帶來巨額收入,可謂有秀恰在不用時。

鬥獸場的整體結構有點象今天的體育場,或許現代體育場的設計思想就是源於古羅馬的鬥獸場。

鬥獸場呈橢圓形,長直徑187公尺,短直徑155公尺。從外圍看,整個建築分為四層,底部三層為連拱式建築,每個拱門兩側有石柱支撐。第四層有壁住裝飾,正對著四個半徑處有四扇大拱門,是登上鬥獸場內部看台迴廊的入口。鬥獸場內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的席位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在鬥獸場的內部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浩大和壯觀。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已無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來支撐看台的隔牆儘管破敗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讓人為往日的輝煌嘖嘖稱奇。

四季

(圖)羅馬城羅馬城

羅馬氣候溫暖,四季鮮明,夏季乾燥,冬季多雨。一年四季都充滿了魅力,任何時候來此觀光都會感到非常愉快,在7、8月份是旅遊旺季,遊客蜂擁而至,春秋時節則是來此休閒度假的好時間。
:隨著含羞革開出黃色的花朵,羅馬的春天也就到了。3月8日婦女節這一天,男性都把含羞草花作為禮物送給妻子或戀人。市場裡賣蔬菜的大叔也會用含羞草的校將店鋪裝飾起來,還送給熟悉的夫人們作禮物。沒有錢的孩子們則把順手牽得來的含羞草送給親愛的媽媽,讓她們過一個溫馨的節日。
:羅馬的夏季是隨著節日進入的。在6月23日。24日的聖·喬萬尼節時,吃蝸牛烤全豬,然後是一隻手拿葡萄酒進行歌唱比賽直到深夜。接著到了7月中旬,熱鬧的話安特里節在托拉斯特維勒拉開端幕。受到熱鬧的節日氣氛的影響,興奮的人們渾身的能量都在這假日裡釋放出來。從市區到羅馬名勝地之間的交通阻塞消失了,平時要花30分鐘的路程現在只需要10分鐘。這些情形只有夏季才會出現,因為休假的季節到來了。打完折的商店門口貼著休假的通知,在盛夏的羅馬到處看到的都是遊客。
:皮膚都曬成了棕色的人們回到辦公室時,學校的新學期開始了。特維列河畔的七葉樹樹葉轉呈紅色時,標誌著夏季的結束。在9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天,人們將二手錶的指針全都往後撥一小時。就像突然之間冬天來臨了似的,提前了一個小時的黃昏很冷清。但是從現在開始才是羅馬人充滿樂趣的季節。在羅馬近郊的葡萄酒產地弗拉斯卡提,從噴水池裡噴出葡萄酒來,這就是葡萄酒節開始了。
:剛進入12月,羅馬人就會來到拿波拿廣場。廣場上早就搭好了店鋪.賣義大利特有的聖像“普勒澤庇奧”(聖誕節的應景娃娃,將瑪麗亞和基督等按傳說中的故事情節做成的雕刻品)和點心、玩具。天氣變得寒冷後到處都很冷清,只有這裡例外。特納凱和聖誕老人及騎在掃帚上的女巫貝梵納會混雜在人群中送給孩子們禮物。

主要景點

(圖)羅馬城羅馬城

大圓形競技場(Colosseo,又稱鬥獸場)

維斯西巴安大帝(Vespasian)下令於公元80年建成的大圓形競技場。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以上,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斗魯士之間悽慘悲壯的角斗。在阿勒那部分看到的是當時用於鎖住猛獸的鐵欄。後世將大理石作為建築材料拿走了,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開門時間:夏季9:00——19:00;冬季9:00——15:00(星期三、星期日9:00——13:00)可以免費進入,但如果要登上上面的觀看席需8000里拉。門票:8歐元

聖彼得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最初是4世紀時在聖彼得的墓上修建了長方形會堂。1452年,尼古拉五世發出重建的命令後,1506年由布拉曼特建成以後,聖達羅、拉斐爾、米開朗琪羅等相繼參加重建,1626年全部完成。
 

進門口的右邊走廊里,有米開朗琪羅25歲時的作品《皮埃塔》。現在只能隔著玻璃欣賞,但是仍然能打動任何人的心。前面的第三禮拜堂(Cappella del Sacramento)里有貝爾尼尼的祭壇,只有祈禱的人才能進入,不是信徒禁止入內。正中央右邊有聖彼得的青銅像,由於來參觀的信徒的吻和手的觸摸,銅像閃耀著金色。左側以及與第2、第3的禮拜堂相對的牆面上有波某盡羅作的青銅的伊諾欠茲奧8世的紀念碑。
 

登上房頂的大回屋頂的八日在面向教堂外側的正面時的右手邊。儘管有電梯,要到屋頂庭園生、須要登330級台階。從屋頂眺望聖·彼得廣場的夕陽是最美的。中央的大回屋頂是由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兩重結構,內部很明亮。大回屋頂下是教皇的祭壇,用日爾尼尼的青銅華蓋覆蓋著。那扭曲的粗圓柱似的獨特形狀很引人注目。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墓。墓前跪著的是由新古典主義雕刻家卡諾巴作的教皇慶典六世像。裡面上部有,彩色玻璃作的鴿子。下面裝飾著貝爾尼尼作的巨大的《聖彼得的椅子》,裡面包著據說是聖彼得使用過的木製的傳教座椅。左邊的樓梯通往教皇的地下陵墓。另外,面前的左邊有珍寶館的人口,那些豪華的聖器皿類顯示著梵蒂岡的力量。

開館時間:夏季7:00——19:00 冬季7:00——18:00;地址:P.za S.Pietro
 

(圖)羅馬城羅馬城

萬神殿(Pantheon)
 

米開朗琪羅曾經讚嘆萬神殿是“天使的設計”。萬神殿Pantheon的Pan是指全部,theon是神的意思,指必須供奉羅馬全部的神。這是於公元前25至27年阿古利巴建造的。正面的凡根圓柱讓人聯想到古希臘建築。內部圓形屋頂上開有直徑為9米的天窗。從這裡透進來的光線照射在馬賽克的地板上,有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被牆圍著的曾經是祭把諸神的聖殿,現在是拉斐爾和為義大利統一作出了貢獻的埃曼紐爾二世溫貝爾特一世等人的陵墓。這是羅馬時代獨創的建築物中保存得最好的。
 

拿波拿廣場(Piazza Navona)

汽車被禁止入內的這個廣場,比羅馬任何別的廣場有更舒展的空間。白天鴿子在天空飛翔,一幅悠閒的景象。夜晚衣冠楚楚的紳士淑女們和遊客在這裡漫步,以他們為賺錢目標的賣藝和繪肖像畫的人陸續來到廣場。

特別是從12月初到1月6號,埃應法尼亞節時廣場裡到處是賣聖誕節的飾物和玩具的小攤兒,成為中世紀以來羅馬冬季的傳統節日。廣場呈細長形狀,是因為古羅馬時代在這裡進行戰車的競技。據說中世紀時期這個廣場全是水,是戲水和遊船的地方。還有與周圍的建築非常協調的3個噴泉,分別是“尼普頓噴泉”。“河之噴泉”。“穆爾人的噴泉”。中間的“河之噴泉”是貝爾尼尼建造的,將世界的四大河流——尼羅河恆河多珍河拉普拉塔河擬人化後修建的巴洛克雕刻的傑作。貝爾尼尼和設計了噴泉前面的教堂的波羅米尼兩個人都是當時非常活躍的巴洛克派的主要人物,但兩人關係很糟糕。據說有這樣一段軼事,貝爾尼尼在設計噴泉時說,“簡直不忍目睹的教堂”,並將尼羅河的頭用布裹起來;又說,“教堂如果倒了就麻煩了,”所以將拉普拉塔河的手朝著教堂方向伸出去。

(圖)羅馬城羅馬城

 

廣場北邊是“尼普頓噴泉”(德拉·波爾塔建),南面是與“穆爾人的噴泉”(貝爾尼尼建)。從穆爾人的噴泉旁邊背對廣場向右走50米左右,三叉路口的左邊有一座快要倒塌的塑像,這就是帕斯魁諾。據說對黑暗統治社會不滿的市民們。將寫滿諷刺當政者和教皇的信貼在這座塑像上是從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慣。第二天路過的人們讀後邊笑邊議論以解除憂愁。如今雖然沒有什麼值得指責的,喜歡諷刺的羅馬人仍然把用羅馬方言寫成的諷刺信掛在塑像上。那些邊讀邊嗤嗤笑的羅馬人大概也跟過去沒什麼兩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