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義大利城市]

羅馬[義大利城市]

羅馬(義大利語:Roma)為義大利首都,也是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古羅馬帝國的發祥地,因建城歷史悠久而被暱稱為“永恆之城”。羅馬位於台伯河下游平原,東距第勒尼安海25公里。市區跨台伯河兩岸,架有橋樑24座,總面積1285.306平方公里,總人口255萬人(2006年)。羅馬是全世界天主教會的中心,有700多座教堂與修道院,7所天主教大學,市內的梵蒂岡是天主教教宗和教廷的駐地。羅馬與佛羅倫斯同為義大利文藝復興中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少數沒被戰火波及的城市之一,保存有相當豐富的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貌;1980年,羅馬的歷史城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歷史

羅馬建城

(圖)母狼哺嬰母狼哺嬰

根據羅馬神話,羅馬的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4月21日,距21世紀初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是由一對被母狼餵哺養大的雙胞胎羅穆盧斯(Romulus)和瑞摩斯(Remus)建立的,最初建在景色秀麗的七座山丘之上,因此稱為“七丘之城”。

羅穆盧斯和瑞摩斯是戰神瑪爾斯和女祭司雷亞·西爾維亞(RheaSilvia)的雙胞胎兒子,因此羅馬人有時也自稱是“瑪爾斯之子”。國王阿穆利烏斯怕他們長大成人後推翻自己,令人把剛出生的兄弟倆拋棄在台伯河畔,所幸被一頭母狼用奶餵養才免於一死。兄弟倆後來被牧羊人法斯土路思從帕拉蒂尼山帶回家撫養,長大成人後推翻並處死了阿穆利烏斯,並決定建造一座新城。但是羅穆盧斯和瑞摩斯因為在新城選址問題上起了爭執,最後哥哥羅穆盧斯殺死了弟弟瑞摩斯,成了新城市的最高統治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為“羅馬”,並成為第一任國王。羅馬人把這一天作為建城紀念日,至今在羅馬到處都可以見到母狼與這對雙胞胎兄弟的像。

另有一個說法是,羅馬是由早期居住於義大利中部的伊特魯里亞人所建立的,而“羅馬”的含意有兩種可能:一是“河畔之城”,二是源自某個家族的姓氏“盧馬”(Ruma)。

除此之外,關於“羅馬”(Roma)一詞的來源還有著其他的不同理論,其中一種理論說它來自希臘語Ρώμη(Romē),意思是“英勇”;另一種理論認為詞根*rum-是“乳房”的意思,可能是在暗示養育了羅穆盧斯和瑞摩斯的母狼。羅馬的建城同時標誌著羅馬紀元的開始,“羅馬紀元”(aburbecondita,縮寫a.u.c.)就是“從羅馬建城起”的意思。

根據歷史學家的推斷,考古學證據支持另一種理論,認為羅馬城真正形成城市的形態是在公元前6世紀,是由來自帕拉蒂尼山和後來的古羅馬集市廣場地區的遊牧民族發展而成的,他們在公元前8世紀群居到了現在的羅馬城附近,逐漸形成一座城市,進而發展成為羅馬王國、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的首都。

王政時代

羅馬歷史的開端處在羅馬王政時代(羅馬王國,伊特魯里亞時期,公元前753年—前509年),實行非世襲的君主制,但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鎮。根據義大利歷史學家蒂托•李維的半神話作品“羅馬史”中的敘述,羅馬王國共有7個國王,第一位便是羅馬城的創始人羅穆盧斯。公元前509年羅馬王政時代最後一個伊特魯里亞國王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LuciusTarquiniusSUPERBUS),因暴政而被羅馬人民驅逐以後,羅馬人民決定不再需要國王,而是改用羅馬元老院、羅馬執政官和羅馬會議三權分立的制度,結束了羅馬王政時代,建立起了共和政體的羅馬共和國。

羅馬共和國

羅馬羅馬

公元前509年,羅馬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共和國。羅馬共和國的最初時期,羅馬陷入了平民和貴族之間的長期鬥爭中,同時羅馬也開始同近鄰發生戰爭,並逐步征服周邊地區吞併領土,羅馬的勢力越來越大,成為地中海西部的大國。

隨著國家的日益強大,愷撒以無與倫比的強勢成為羅馬的最高統治者,共和制度被元首制度取代。接下來一系列的戰爭與征服,羅馬的領地跨過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了羅馬的內海。此時的羅馬代表了一個空前強盛的帝國。

羅馬帝國

愷撒終結了共和時代,但帝國的第一個皇帝卻是他的繼承者奧古斯都(屋大維)。他開創了羅馬興建大型公共工程的傳統,神廟、劇場、水道、浴池,使羅馬城的面貌煥然一新。羅馬帝國以羅馬城為中心,版圖不斷擴張,逐漸控制了整個地中海區域。這個成功歸根于軍事征服和經濟優勢,以及對鄰近文明有選擇性地同化,尤其是對伊特魯里亞和古希臘。羅馬人的統治擴張到了幾乎整個歐洲和地中海沿岸,公元前1世紀,羅馬已經成為一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城市,無論從地理上還是從政治上,都是羅馬帝國的中心。當時的羅馬已經擁有了一整套有效的給水和排水系統,完整的城市道路網,和有效運作的城市消防和警察系統。儘管如此,屋大維時期大興土木所建造的建築在64年尼祿(54年—68年在位)統治下羅馬城的一場大火中遭到嚴重毀壞。

在弗拉維王朝(69年—96年)的統治下,羅馬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在這一時期建造了一大批著名的建築,如羅馬鬥獸場和帝國議事廣場的一部分,剩下的一部分由圖拉真(98年—117年在位)在2世紀初完成,卡拉卡拉(211年—217年在位)和戴克里先(284年—305年)的公共浴場以及周邊的圖書館,成為了羅馬生活中的固定內容。這一段時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最鼎盛的時期,戴克里先執政時期,羅馬的人口數達到最高點,但是由於羅馬帝國的皇帝熱衷於排場,建造越來越宏偉的建築,如巴西利卡,羅馬帝國開始走上了衰敗之路。隨著君士坦丁大帝在330年建成“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羅馬也逐漸失去它的政治地位。

中世紀

羅馬羅馬

5世紀的歐洲人口大遷移期間,羅馬先後遭到哥特人(410年)、汪達爾人(455年)和勃艮第人(472年)的入侵和洗劫。476年西羅馬帝國正式滅亡。羅馬人口逐年減少,530年只剩下約10萬,但城市的建築在東哥特人的統治下仍舊保存完好。羅馬城真正的災難是哥特人同查士丁尼一世統治下的東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537年羅馬的幾乎所有排水管道被徹底摧毀,羅馬議會制度被廢除,羅馬人的正常城市生活在東羅馬帝國和哥特人的戰爭中下遭到破壞,這一時期修建的最後一個著名建築是608年的佛卡斯圓柱

羅馬從554年起歸屬了東羅馬帝國,城市管理制度上受到教宗的很大影響。8世紀至11世紀間陸續受到倫巴第人等的入侵和占領,城市範圍被局限於台伯河沿岸。在近一千年的時間裡,羅馬城曾是在西方世界政治上最重要、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即使是在羅馬帝國開始衰落和分裂後,在羅馬最終失去了首都的地位給米蘭和拉韋納後依然如此,羅馬的威望超過了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

隨著早期基督教的崛起,羅馬主教在宗教和政治上的作用日趨重要,終於成為了教宗,羅馬也成為了天主教的中心。在410年西哥特王國國王亞拉里克一世率軍攻陷羅馬並大肆洗劫,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交替地被拜占庭帝國統治和被日耳曼人劫掠,在中世紀早期人口銳減到了僅僅2萬人,羅馬在名義上成為了拜占庭帝國的一部分,一直持續到751年,拜占庭的敵人倫巴底人攻打以拉韋納為中心的拜占庭禮教區,處死最後一位拜占庭禮教區主教,把拜占庭勢力逐出了義大利。

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丕平把羅馬獻給了教宗,賦予教宗對羅馬和周邊地區的世俗管轄權,創建了教宗國,史稱“丕平獻土”。這給予了羅馬新的政治角色,羅馬作為教宗國的首都,一直持續到1870年教宗國被義大利王國吞併。

天主教使徒聖彼得和保羅曾在尼祿統治下的64年羅馬大火後被害殉道,人們認為他們被一同埋葬在了羅馬,雖然歷史學家對此存有疑問,但這依舊使得1300年起羅馬成為了天主教徒朝聖的聖地,是中世紀除耶路撒冷和孔波斯特拉的聖地牙哥外的又一座主要朝聖聖地。羅馬在這一時期建造了多座重要的建築,其中就包括世界最大的教堂,文藝復興和巴洛克式的聖伯多祿大殿。

800年,教宗利奧三世在羅馬加冕查理大帝為神聖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羅馬同時也成為了教宗和神聖羅馬帝國爭奪的焦點。羅馬除了在中世紀的一些短暫時期是獨立的城市外,幾個世紀中的大部分時間仍舊是教宗國的首都和“聖城”,即使在1309年至1337年天主教教廷從羅馬遷移至阿維尼翁時也不例外。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的軍隊侵入義大利焚掠了羅馬,羅馬不再具有政治力量,轉而在羅馬教廷的支助下成為了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代的文化和藝術活動中心,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羅馬建築以教堂為主,還有眾多方尖碑、宮殿和噴泉廣場等,這些建築一直保存到了今天,羅馬舊城是羅馬城內除梵蒂岡外的另一處世界遺產。

17世紀後

17世紀羅馬人口再次大幅增長達到了10萬人,但是因為受到反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羅馬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仍舊落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首都。義大利在1861年終於統一併成立義大利王國,羅馬在1871年成為義大利王國的首都。

1929年墨索里尼代表義大利政府和羅馬教廷訂立拉特蘭條約,羅馬教廷承認羅馬作為義大利國家首都的地位,義大利政府則承認羅馬教廷對梵蒂岡範圍內的主權。在贏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後,羅馬見證了由墨索里尼領導的義大利法西斯力量的壯大,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進駐羅馬,標誌著墨索里尼的義大利國家法西斯黨上台掌權,和一個同納粹德國聯盟的義大利帝國的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同盟國的轟炸和納粹的占領使得羅馬受到嚴重的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46年的公民投票決定廢除君主制,成立了現在的義大利共和國。羅馬在義大利戰後重建和現代化的過程中,扮演著“義大利經濟奇蹟”背後的驅動力的角色,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成為“時尚之都”。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羅馬古角斗場羅馬古角斗場

羅馬位於義大利中部拉齊奧大區的台伯河平原上,台伯河和阿涅內河在羅馬城外匯合,羅馬地跨在台伯河兩岸,東面是阿布魯佐,東北面是Sabini山脈,南面是Albani山脈。市中心在距離第勒尼安海約24公里的內陸,但城市向西南一直延伸到僅距離海岸5公里處,海拔高度從13米到120米,平均海拔高度37米,市區總面積約1285平方公里。

古羅馬中心就是沿著台伯河岸發展起來的,台伯河中有一座船形的島嶼,是台伯河自然沖積而成的,在河岸邊有七座山丘:帕拉提諾(Palatino)、阿文提諾(Aventino)、卡比托利歐(Campidoglio)、奎利那雷(Quirinale)、維米那勒(Viminale)、埃斯奎利諾(Esquilino)和西里歐(Celio),羅馬因此也被稱為“七丘之城”。

羅馬省的北部與維泰博省和列蒂省、東部與阿布魯佐大區的阿奎拉省、南部與弗羅西諾內省和拉蒂納省接壤。

自然氣候

羅馬由於地處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年降水量880毫米。

每年4月至6月氣候最為怡人;

7月和8月是最熱和最乾燥的季節,平均氣溫24.5至24.7攝氏度,降水量14至22毫米,8月的日最高氣溫可以超過32攝氏度,以前的傳統是8月份會停止許多商業活動,羅馬人習慣在夏日離開炎熱的城市出去避暑度假,但這種習俗正在慢慢被改變,整個夏季羅馬市仍舊正常運作,以便迎合日益增加的遊客需求,和羅馬人自己工作習慣的改變;

9月中旬至10月是最為晴朗的季節,被稱為“羅馬的美麗十月天”;

10月至12月是最潮濕的季節,降水量可達106至128毫米;

12月的平均最高氣溫約為14攝氏度,1月最寒冷,平均氣溫為6.9攝氏度。

行政區劃

羅馬在行政區劃上屬於拉齊奧區、羅馬省。羅馬市由55個居民區組成。

政治

政治地位

羅馬圓形劇場羅馬圓形劇場

羅馬是義大利首都,是義大利國家元首即義大利總統的駐地,總統官邸設在奎里納爾宮(Quilinale);羅馬也是義大利議會、義大利總理和政府部長的駐地。

友好城市

玻利維亞:阿查卡奇
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中國:北京
塞爾維亞:貝爾格勒
巴西:巴西利亞
美國:辛辛那堤
英國:倫敦
加拿大:蒙特婁
美國:紐約市
加拿大:奧克維爾
法國:巴黎
保加利亞:普羅夫迪夫
韓國:首爾
澳洲:悉尼

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羅馬的經濟成長超過了它的國內對手那不勒斯米蘭,成為義大利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羅馬的GDP在義大利各城市中位居第一位,占義大利全國GDP的6.7%,並以每年4.4%的速度繼續增長,這在整個義大利也處在最前列。

羅馬擁有多樣化而且充滿活力的經濟,包括國家管理、旅遊業、服務業、科研、通信和個體經商業。

羅馬電影《羅馬假日》

旅遊業

是羅馬的支柱產業之一,市內的眾多博物館包括梵蒂岡博物館、Borghese美術館、Capitolini博物館等。

工業

作為一個工業城市,羅馬的工業產業集中在傳統的紡織品和旅遊紀念品,以及食品、醫藥、機械、造紙和冶金等新興的行業。

影視業

羅馬憑藉良好的氣候條件和保存完整的歷史建築,成為影視業的重要基地,經常成為電影的拍攝地和場景地,如《不設防城市》(羅伯托·羅塞里尼導演,1945年)、《羅馬假日》(威廉·惠勒導演,葛雷哥萊·畢克與奧黛麗·赫本主演,1953年)、《平民天后》(希拉蕊·杜芙主演,2003年)等。

其他產業

羅馬同時也是銀行業、電子工程工業和航空業中心。

眾多國際企業和組織將總部設在羅馬,比如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聯合國世界糧食理事會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等。

文化教育

羅馬具有無與倫比的理由被稱為世界名城。它出現於公元前700多年,和中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一樣,已有2500餘年歷史。如此古老而又繁榮至今的都邑,在世界上屈指可數。在古代,它先是羅馬共和國的首都,歷時近500年,接著又戴上了羅馬帝國的首都榮冠達503年;在中世紀,它作為教皇國首都長達11個世紀(公元756年~1870年);緊接著它又成為義大利王國統一後的王國首都。它更是古代最大的教會,誰能想到,早在1900多年前的帝國時代,羅馬城就住有100多萬人!這裡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昌盛,人們生活相當富足,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宗教

羅馬的宗教建築羅馬的宗教建築

羅馬的主要宗教是羅馬天主教。全球天主教會的中樞梵蒂岡城即位於羅馬市中心的西部,教宗平時主持禮儀所在的聖伯多祿大殿亦位於梵蒂岡,但羅馬的主教座堂是位於市中心東南側的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在羅馬總計大約有900座教堂,除了主教座堂,其他最著名的教堂還包括:聖母大殿、城外聖保祿大殿、聖格來孟大殿、四泉聖嘉祿堂和耶穌教堂。在城市的地下還有古老的殉道者墓窟。許多非常重要的宗教教育機構也設在羅馬,如宗座拉特朗大學、宗座聖經學院、宗座額我略大學和宗座東方學院。由於天主教會的核心機構大都在此,羅馬在華人天主教人士中另有“聖京”之別號。

教育

羅馬共有3座公立大學:羅馬第一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Roma"LaSapienza",1303年)是歐洲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有約147000名學生,是歐洲最大的一所大學。此外,還有羅馬第二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diRomaTorVergata,1982年)和羅馬第三大學(UniversitàdegliStudiRomaTre,1992年)。
羅馬還有多所天主教大學,也是美術學院、國家舞蹈學院、國家戲劇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和藝術品復原中心研究所的所在地。

節日

羅馬巴洛克風格建築羅馬巴洛克風格建築

1、新年前夕(SanSilvestroaRoma)

12月31日,在城市各廣場舉行傳統的歲末慶祝活動,有煙花表演、篝火晚會和搖滾音樂會等。共和國總統將出席在奎利納爾宮舉辦的古典音樂會。這天也會捷運營運到很晚。

2、羅馬生日

4月21日,慶祝公元前753年羅馬的奠基,所有的考古遺址和運營的博物館都免費開放。

3、五一音樂會

5月1日,由工會組織,下午14∶00~23∶00,一些最重要、最受人們歡迎的歌手和樂隊將在聖喬凡尼廣場舉行傳統的音樂會。

4、國慶節(FestaNazionale)

6月2日,共和國成立紀念日。在帝國大道有閱兵儀式,下午奎利納爾宮(總統府)花園破例向公眾開放。

5、八月節(Ferragosto)

8月15日,舉辦盛大的8月節舞會(GranBallodiFerragosto)。城市的許多廣場都將舉辦不同類型的專業舞蹈表演,音樂由現場演奏,公眾也被邀請加入到舞蹈中來。人民廣場是活動的中心。人們要在八月節前後度假,避過在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6、夜如白晝(LaNotteBianca)

9月17日,商店、酒吧、俱樂部整晚開放。

7、納沃納聖誕市場(MercatodiNataleaPiazzaNavona)

12月8日至次年1月6日,受從中世紀流傳至今的傳統的驅使,大量貨攤擁入納沃納廣場,售賣玩具、糖果、節日裝飾物,並且有街頭藝術家表演,直到1月6日收市。

體育

奧運會舉辦地

羅馬足球俱樂部羅馬足球俱樂部

羅馬市曾經於1960年舉辦第十七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1934年、1990年舉辦世界盃足球賽,是目前唯一一個舉行過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和世界盃的義大利城市,羅馬可能會申辦2016年的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歷史上的第一屆殘疾人奧運會1960年夏季殘奧會也在羅馬舉行,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坐落在城市的北部。

足球運動

羅馬是義大利國內足球氣氛最濃厚的城市之一,羅馬有兩家馳騁義大利和國際賽場的足球俱樂部——羅馬足球俱樂部(1927年)和拉齊奧足球俱樂部(1900年),兩支球隊共享可以容納85000名觀眾的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作為主場,是義大利入座人數第二大的足球場(僅次於米蘭的聖西路球場),曾經舉辦過世界田徑錦標賽、歐洲國家杯、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及歐洲聯賽冠軍杯決賽等重要體育賽事。

橄欖球運動

在羅馬市的受歡迎程度不及足球運動,但仍然被廣泛接受,主要原因是義大利國家橄欖球隊的主場設於羅馬市的StadioFlaminio,自2000年開始成為義大利隊參加六國橄欖球錦標賽(SixNationsChampionship)的主場館,可惜至今從未成功奪標。市內的地區橄欖球俱樂部包括UnioneRugbyCapitolina、RugbyRoma及S.S.Lazio。

網球運動

每年5月,羅馬市主辦網球ATP大師系列賽,羅馬大師系列賽於1930年創辦,直至1990年成為網球大師系列賽分站之一。

交通運輸

外部交通

羅馬羅馬

羅馬作為義大利的交通樞紐,有鐵路、公路通往全國各地。羅馬處於地中海地區的中央位置,也是國際空運的中心之一。

1、航空

羅馬有兩個機場,其中達文西機場(Fiumicino)位於羅馬市區西南約35公里處,是主要的客機起降機場。

2、火車

從羅馬乘火車到米蘭4.5小時左右,到威尼斯5小時左右,到佛羅倫斯2小時左右,到那不勒斯3小時左右,車次很多。乘火車有很多種優惠卡,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國內或國際、不同天數的卡。

特米尼車站(Stazionetermini),既是進出羅馬的大門,也是市中心的交通樞紐。

3、公路

巴士速度相對較慢,羅馬到米蘭約7小時,到巴黎約24小時。歐洲巴士聯盟(Eurolines),是歐洲著名的長途巴士聯盟,有連線羅馬到比利時、荷蘭、瑞士、德國、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線路。買一張“歐洲巴士通票”,可以在中途站點隨意上下車。

內部交通

羅馬羅馬的公交系統由公共汽車、電車、捷運、城鐵、近郊鐵路等組成,車票通用,單程票在75分鐘內可以自由換乘,但是捷運和近郊鐵路只能搭乘一次(不出站轉乘只算一次)。

1、捷運

羅馬與其他大城市不同,捷運規劃工程相當保守,只鋪設了兩條捷運線,尖峰時間經常超負荷運營,而城市的其它各個節點之間由巴士網路連結。羅馬的第一條捷運線竣工於1955年,兩條捷運線總長36.6千米。羅馬的有軌電車系統啟用於1877年,共6條線路,構成總長51.31千米的有軌電車網路。1937年至1972年間,羅馬公交系統曾通行無軌電車,在停運了33年後,2005年起再次運營,總長11.3公里。

2、公共汽車

橘色的市內公共汽車行駛時間是5∶30~24∶00,線路很密集,幾乎涵蓋整個市區。116、117路電車在古蹟密布的市中心環線。

由於羅馬的街道大多歷史悠久,寬度無法容納龐大的交通流量,且市中心古蹟眾多,道路難以拓寬,而車輛的數量又隨著經濟發展快速增加,再加上人車時常互不相讓,因此街上的交通經常一片混亂,毫無章法。環城高速公路同樣無法擺脫每天的塞車困擾,城市的中心城區受到交通管制,未經批准私家車每天6點至18點不允許通行。

3、計程車

羅馬正規的計程車都是白色或黃色的。在羅馬街頭很少看到空駛的計程車,在機場、火車站、景點和市中心的一些廣場上有固定停車站。也可以電話預約,但車費要從出發地算起。

旅遊景點

羅馬被喻為全球最大的“露天歷史博物館”。羅馬城建築依地勢呈放射狀發展。羅馬市作為歐洲最大的文化城市之一,擁有伊特魯里亞時代至今不計其數的歷史遺蹟,是伊特魯里亞時代王朝和羅馬早期至晚期的歷史見證,羅馬帝國同樣也給這座城市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歷史財富。從幾乎保存完好的萬神廟(始建於公元前27年,118年至128年重建)——地中海古代文明唯一保留下來的園頂建築,到宏偉的羅馬鬥獸場(完工於80年),整個城市到處可見由著名藝術家建造的宏偉歷史建築、廣場、噴泉和方尖碑。

1、萬神廟(Pantheon)

羅馬著名“郊區之路”,這條中世紀建成的通道於2003年7月首次正式對遊人開放。羅馬著名“郊區之路”,這條中世紀建成的通道於2003年7月首次正式對遊人開放。

是前27年的羅馬共和國時期,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帕為了紀念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克利奧帕特拉而建造的。這座廟宇在80年被大火焚毀,直到公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609年拜占庭皇帝將萬神廟獻給羅馬教宗卜尼法斯四世,後者將它更名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SantaMariaadMartyres),這也是今天萬神廟的正式名稱。萬神廟至今還是一個教堂,這裡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同時也是世界各國觀光客們競相參觀的地方。

2、羅馬競技場(Colosseo)

由韋帕薌皇帝下令興建,於80年建成大圓形的競技場。當時稱能容納5萬人在這裡觀賞猛獸與鬥獸士或者鬥獸士之間悽慘悲壯的角斗,中場休息時間則安排處死人犯,而這樣殘忍的大眾娛樂活動到523年才被完全禁止,最後共約有七十萬人死於競技場。442年和508年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對競技場結構本身造成了嚴重的損壞,加上15世紀時教廷為了建造教堂和樞密院,竟然拆除了競技場的部分石料,所以形成現在殘缺的模樣。

3、羅馬國立博物館(MuseoNazionaleRomano)

是由米開朗基羅在可同時容納3000多人入浴的4世紀的蒂奧庫勒茲阿諾浴場(TermediDiocleziano)的遺蹟上所建造的,因此別名又叫特魯美(浴場)博物館。這裡陳列著從浴場遺蹟出土的文物,希臘、羅馬時代的雕刻、鑲嵌物,都是古代藝術的世界級珍品。現在管藏除了浴場原址之外,還分別收藏在CryptaBalbi、PalazzoAltemps與PalazzoMassimoalleTerme等三個地方。

4、廣場建築

在羅馬城內除了古城牆,還遺留下來多座凱鏇門、城堡宮殿、大型廣場和教堂。

(1)古羅馬廣場(RomanForum)曾是古代羅馬城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中心,羅馬城和羅馬帝國政治權力的中心,是世界最古老的一座議事廣場,反映了整個羅馬歷史的面貌;

(2)帝國議事廣場是羅馬論壇的一系列擴展建築,建成於羅馬共和國末期和羅馬帝國早期,君士坦丁凱鏇門(ArcodiCostantino)位於其間。

(3)可以容納約2000人的卡拉卡拉浴場(建於212年至217年)除了洗浴池外,同時擁有花園、健身房、會議廳、圖書館和理髮店等服務設施,是個古代的公共娛樂場所,它的供水排水系統和中央供暖系統的技術問題在當時都被完美地解決了,現在的卡拉卡拉浴場仍用於夏季歌劇演出。聖天使城堡(CastelSant'Angelo)曾是羅馬帝國皇帝哈德良的陵墓,中世紀時改建成一座城堡。

5、其他著名的建築

許願池和它的18世紀巴洛克噴泉特萊維噴泉(FontanadiTrevi,建於1732年至1762年),高約26米,寬約20米,是羅馬最大的噴泉,也是全世界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噴泉之一,傳說閉著眼睛背對著許願池投硬幣,願望就會成真,因此吸引了眾多遊客紛紛向池內投硬幣許願。除此之外還有納沃納廣場(PiazzaNavona)和威尼斯廣場等多座大型廣場,18世紀的西班牙廣場(PiazzadiSpagna)和廣場上的西班牙階梯曾是電影《羅馬假日》的經典取景地。

羅馬市噴泉眾多,千姿百態。最著名的特雷維噴泉,建於公元1762年。噴泉中央的海神像中,兩座海馬雕塑代表平靜的海洋與洶湧的海洋,四座神女像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6、天主教建築

羅馬是天主教中心,天主教建築遍布整個城市,最重要和最中心的是羅馬的城中之國梵蒂岡和全世界最大的教堂聖伯多祿教堂。羅馬的其他教堂也大都建築雄偉,藏有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現代羅馬的大部分著名建築都位於城市的外圍,如196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場館等,城市西部的10層居住樓Corviale(建於1972年至1982年)是全歐洲最長的高層建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