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卡斯圓柱

佛卡斯圓柱

佛卡斯圓柱位於義大利羅馬的古羅馬廣場,修建於608年8月1日,用以紀念拜占庭帝國國王佛卡斯。它是羅馬廣場最後修建的一個部分。看起來像是公元2世紀建成的,高13.6米(44碼)的科林斯式神柱矗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基座上。磚制的正方形地基本來是看不到的。直到19世紀,羅馬廣場的地表才開鑿到早先奧古斯都時代的路面水平。

由來

高13.6米(44碼)的科林斯神柱矗立在其正方體乳白色大理石的基座上,看起來像是公元2世紀修建的。磚制的正方形地基本來是看不到的。直到公元19世紀,羅馬廣場的地表才開鑿到更早的聖奧古斯丁時代的鋪路材料的層面。

建造原因

雖然佛卡斯正式將萬神殿贈與教皇博義四世,但是修建這個圓柱的準確原因還不清楚。教皇又將萬神殿賜予所有的殉道聖人。聖母瑪麗亞在中世紀也加入到這個行列,因此後來萬神殿改名成為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在佛卡斯圓柱的頂部豎立著由拉文納督主教斯馬拉格達斯製造的“眩目”的鍍金佛卡斯雕像,但是可能只存在了很短的時間。在610年10月,出身低微的篡位者佛卡斯被叛徒出賣,然後被逮捕,折磨,暗殺,最後被肢解。作為一種“除憶詛咒”(damnatio memoriae),他在各處的雕像也被推倒。圓柱頂部的鍍金雕像更像是一種統治羅馬的權力象徵,以及表達斯馬拉格達斯的個人感恩,而不是像某些時候正式宣稱的那樣是表示對教皇的感激。這種權力象徵在倫巴底人的壓力之下很快的消逝。斯馬拉格達斯也被佛卡斯從長期的放逐狀態中召回。因此他很感謝帝王讓他重新獲得在拉文納的地位和權力。

廢墟中地標

佛卡斯圓柱,背景為塞維魯凱鏇門佛卡斯圓柱,背景為塞維魯凱鏇門

佛卡斯圓柱的前身是一根用來安放羅馬大帝戴克里先雕像的圓柱。後來這個銘刻被砍鑿掉了,以給現在的雕刻提供空間。
在1813年挖掘時發現圓柱底部有下列文字:
給我們至高慈悲的王子陛下,
佛卡斯帝王,
上主加冕至永生,
對奧古斯都永遠的勝利者,
斯馬拉格達斯,義大利的貴族以及首長,
為了聖殿的緣故,
也為了他的贖罪,
為了他無數次因著憐慈而受到的益處,
也為了義大利得到的和平,以及保存的自由,
這個為主人做的雕像,
閃耀著金色的光芒,
與它的光榮立在這個壯觀的柱子上,
在八月的第一天獻給他,
在十五計年曆的第十一年,
在受他恩澤後的第五年
Optimoclementiss[imopiissi]moque
principidominon[ostro]
F[ocaeimperat]ori
perpetuoad[e]ocoronato,[t]riumphatori
semperAugusto
Smaragdusexpraepos[ito]sacripalatii
acpatriciusetexarchusItaliae
devotuseiusclementiae
proinnumerabilibuspietatiseiusbeneficiisetproquiete
procurataItal[iae]acconservatalibertate
hancsta(tuammaiesta)tiseius
aurisplend(orefulge)ntemhuic
sublimicolu(m)na(ead)perennem
ipsiusgloriamimposuitacdedicavit
dieprimamensisAugusti,indict[ione]und[icesima]
p[ost]c[onsulatum]pietatiseiusannoquinto
圓柱現在仍在其原位。它孤立的矗立在廢墟中,成為羅馬廣場的一個地標。它也經常出現在城市景觀圖以及雕刻中。在18世紀中葉,當裘塞佩·瓦西和皮拉內西·吉安巴蒂斯塔創作雕刻和蝕刻的時候,由於侵蝕而導致的地平面上升已經完全埋沒了基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