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 ,全稱: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20世紀80年代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4號艦。 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為1901年至1909年),他本身就是個海軍迷,他主張美國應該要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也因此在他任內美國完成了所謂的“白色艦隊”(Great White Fleet,此名起因於當時艦隊的船艦都是漆成白色船身)。該航母不是美國第一艘以羅斯福總統為名的航空母艦,另一艘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的命名其實是取自第32任的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 。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於1981年開始建造,於1984年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

基本信息

技術特點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現役核動力航母羅斯福號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羅斯福號雖然隸屬於尼米茲級航空母艦,但由於從它開始的七艘同級艦與前面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相當幅度的變動,包括在艦身兩舷處設有隔艙系統,機庫、彈藥庫等重要部位的頂部和兩側裝有63.5mm厚的凱夫勒裝甲特彆強化,排水量增加幾千噸,吃水增加至11.8米等。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六艘新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美國官方仍然歸類為尼米茲級。

西奧多·羅斯福號雖然是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身份起造的,但由於從她開始的六艘後期型尼米茲級與之前已經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六艘新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這並不是美國官方的分級方式。

“羅斯福”號航母是尼米茲級第四艘,作了較大的改進,排水量有所增加。該艦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1981年10月31日開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計畫2010-2012年在紐波紐斯船廠進行大修和補給燃料。

火力配置

F-14戰鬥機 F-14戰鬥機

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2001年9月19日從美國起航前往地中海,2001年10月13日通過蘇伊士運河前往印度洋參加打擊阿富汗的軍事行動。17日,美軍出動遠程轟炸機、F-15E攻擊機和AC-130對地攻擊機等對阿富汗的10多個目標進行了打擊,同時,“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也起飛了各種戰鬥機和攻擊機進行作戰。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配備有:20架F/A-18戰鬥攻擊機,功能為防空、精確攻擊和控制領空;20架A-6E攻擊機,功能為戰鬥轟炸;5架E-2C鷹眼預警機;8架SH-3G,6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編為一個航空聯隊。此次載機80架。但在緊急情況下,載機可達100架。

此外,“羅斯福”號還裝有3座(八聯裝)MK29型“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其電子設備有對空、對海遠程搜尋雷達,有導航雷達、火控雷達等。電子對抗為4座MK-36干擾箔條發射器和SLQ-36拖曳式魚雷誘餌。

2014年8月17日,美國海軍X-47B無人戰機再次進行試飛任務。X-47B從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CVN-71)上彈射升空,完成了一系列飛行測試。在試飛期間,X-47B首次演示了與一架F/A-18F“超級大黃蜂”有人駕駛戰機共同編隊飛行。近日,關於該項測試的更多照片進一步公開。

裝甲配置

“羅斯福”號艦的總長332.9米,吃水線11.8米,飛行甲板長332.9米,飛行甲板寬76.8米。艦載排水量為96386噸。此次載員5500人。艦內從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機庫甲板以下除雙層甲板外又分為8層。艦高76米,相當於20層的高樓。

動力系統

美國大西洋艦隊司令法倫說 美國大西洋艦隊司令法倫說

該艦的動力裝置為2座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A4W/AIG壓水反應堆和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達26萬馬力。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可達80~100萬海里,自持力為90天。艦上配備4座飛行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1分鐘內可將8架飛機送上天。飛機回收間隔是35~40秒1架。 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將飛機從機庫運送到甲板再到起飛,可在15~20分鐘內完成。

“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由位於美國東部維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船廠於1981年10月開始建造,1986年10月美國海軍驗收。屬美國大西洋艦隊。

艙室設施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有自己的電視台、大洗衣房、設備先進的醫院、牙科診室、若干個大廚房、快餐店、健身房、一家銀行、自己的消防隊、警察局、禁閉室、有教室、有圖書館、郵局、理髮店、超市和非常先進的核電站。

技術數據

用途:核動力多用途航空母艦

艦艇級別:尼米茲級

編號: CVN-71

續航力: 80萬-100萬海里

動力裝置:核動力,4台汽輪機,194000kw;4台應急柴油機,8000kw,4軸

排水量:標準80,777噸;滿載104,600噸

艦載航空汽油:9000噸

動力裝置:2座A4W核反應堆,4台蒸汽輪機

推進功率:20.9萬千瓦

最大航速:35節

航速:30節以上

型寬:甲板76.8米;水線40.8米

艦員:3360人,其中軍官160人 航空人員:2500人,其中軍官366人

總長:332.9米

吃水:11.8米

開工日期:1981年10月31日

下水日期:1984年10月27日

服役年限:1986年10月25日

艦載飛機:78 架

F-14D雄貓:20架(已退役)

F/A-18:36架

EA-6B徘徊者:4架

E-2C鷹眼:4架

S-3B北歐海盜:6架

ES-3A陰影:2架

SH-60F直升機:4架

HH-60H救援直升機:2架

3座8聯裝海麻雀艦對空飛彈發射裝置

4座MK15“密集陣”

4座MK36-S-RBOC發射裝置

電子設備:

AN/SPS-48E 3D空中搜尋雷達

AN/SPS-49(V)5 2D空中搜尋雷達

AN/SPQ-9B目標截獲雷達

AN/SPN-46空中管制雷達

AN/SPN-43C空中管制雷達

AN/SPN-41著陸輔助雷達

4個Mk 91 NSSM引導系統

4個Mk 95雷達

SPS48E,SPS49(V)5,MK23TAS 對空搜尋雷達

SPS64(V)9 導航雷達

SPS67V 對海搜尋雷達

CCA、SPN-41、SPN-43B

龍骨安放: 1981年10月31日

完工下水: 1984年10月27日

服役: 1986年10月25日

狀態: 服役中

級別: 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排水量: 97,000噸(滿載)

全長: 1,092呎

舷寬: 134呎

最大甲板寬: 252呎

吃水深: 37呎

航速: 30節

乘員:5680人

暱稱: T.R. ;Big stick

技術數據

排 水 量 45,000噸

尺 寸 長295.2米,寬34.5米(水線)/41.5(最大),吃水10米

動 力 蒸汽輪機,4軸,212,000馬力

航 速 33節

續 航 力 11,520海里/15節

火 炮 127毫米單管平高兩用炮18座(CVB-43 14座)、四聯裝40毫米炮21座(CVB-41、CVB-42)、20毫米炮若干

艦 載 機 80-145架

編 制 4140人

開始建造日期:1943年12月1日(西雅圖塔科馬造船廠)

下水日期:1945年4月29日

開始服役日期:1945年10月27日(紐約船廠)

載員:改裝前4120名;改裝後艦員2820名,航空人員1860名

改裝前排水量:標準51700噸,滿載67000噸

船體:改裝前長274.3米,寬34.4米;改裝後長297.5米,寬34.4米吃水深度:9.75米

飛行甲板:改裝前長292.8米,寬41.5米;改裝後長297.5米,寬78.3米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武器裝備:28門20毫米火炮,4座SRBOC電子對抗誘餌發射裝置,1台SLQ-25“女水妖”拖曳式誘餌

艦載飛機:75架

動力裝置:12台鍋爐,4台蒸汽輪機

推進功率:15.8萬千瓦

最大航速:32節

相關艦船

設計思路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CVN-71]

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CVA/CV-42)於1945年10月27日在紐約船廠竣工時一度被命名為“珊瑚海”號,為了紀念剛剛去世的羅斯福改為“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

到了70年代中期,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航空母艦,從理論上講,只有中途島級3艦可以進行現代化改裝,以搭載更先進的艦載機。然而,在3艦中,“羅斯福”號卻只在1954年至1956年間進行了SCB-110改裝,而始終未進行大改裝,只好於1977年9月30日退役。

服役動態

參戰攻擊

1991海灣戰爭爆發後,“羅斯福”號遠程跋涉,到達紅海陣位。1月24日,從“羅斯福”號起飛的艦載機用機載飛彈擊沉了一艘伊拉克布雷艦,並擊傷了另一艘伊軍布雷艦。

“羅斯福”號航母還在1999年參與了空襲南聯盟的軍事行動,其麾下的各式戰艦和戰機多次襲擊南聯盟民用目標,造成了大量平民傷亡 。

“羅斯福”號航母與美國熱衷擴張領土的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樣富有“進攻性”。1991年1月12日,“羅斯福”號遠程跋涉,到達紅海陣位。海灣戰爭中,該艦上的飛機頻繁起降,攜各種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對伊拉克進行狂轟濫炸。

1999年3月下旬,狹窄的亞得里亞海灣“船聲鼎沸”,原來是“羅斯福”號率領50多艘戰艦蜂擁而至。3月25日凌晨,“羅斯福”號航母上的EA-6B電子干擾飛機,夥同從義大利基地起飛的ES-3A電子偵察機,對南聯盟的指揮通信系統進行了電子戰“軟殺傷”。隨後,“羅斯福”號航母麾下的13艘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萬彈齊發”,用幾百枚“戰斧”巡航飛彈上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斧頭” 戰。兩周后的4月7日,從“羅斯福”號上起飛的24架“大黃蜂”又瘋狂地向南聯盟撲去,多次向其民用目標投擲被國際法禁止的集束炸彈,造成了南聯盟平民的大量傷亡。

維修狀況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2013年8月29日報導,2009年,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

”號(Theodore Roosevelt)航母進入漢普頓港群(Hampton Roads),開始其整個服役期內的最大一次維修;8月29日,煥然一新的航母結束四天的驗收海試,重返諾福克海軍基地並交付美國海軍。
“羅斯福”號航母的換料綜合大修(RCOH)項目耗資26.22億美元,是該航母50年服役期內最重要的一次綜合性大修一般在服役中期進行。在航母換料與綜合大修期間,通過更換航母核反應堆燃料,維修、更新和升級各種航母艦載裝備和系統,可確保航母在後續23年以上的服役期內保持較好的作戰狀態。“‘羅斯福’號表現得相當好。所有系統運轉良好。”在該航母返回諾福克海軍基地之後,紐波特紐斯船廠的現役航母項目副主管克里斯·米納29日說道,
“羅斯福”號航母是美國第四艘接收換料綜合大修的航母。大修均在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進行。該船廠是“尼米茲”級航母的建造地,也是美國唯一能進行換料與綜合大修的船廠,
在從海試返回途中,紐波特紐斯船廠在役航母項目副主席克里斯·邁樂稱,海試中該航母表現優異,各系統運行良好測試表明航母的性能有了提高,“羅斯福”號航母的表現不比其它任何航母差。
與此前其它航母的換料綜合大修不同,此次“羅斯福”航母大修後,將不再返回紐波特紐斯船廠再作短暫停留調整因為在大修期間已經發現並解決了所有問題。邁樂解釋說,在換料大修期間船廠做了大量細緻重要的工作。
換料大修工作原定於2013年2月完成,但因為一些緊急工作和額外修改而兩度延遲。根據美國海上系統司令部要求,大修額外增加了1.53億美元成本,工作量也有相應增加。

航空母艦大全

航空母艦(常簡稱為航母、航艦)是一種以搭載艦載機為主要武器的軍艦。航空母艦是目前最大的武器系統平台,發展至今已是現代藍水海軍不可或缺的武器,也是海戰最重要的作戰列艦艇之一。

  • 美國
  • 中國
  • 義大利
  • 俄羅斯
  • 西班牙
  • 法國
  • 英國
  • 泰國
  • 巴西
  • 印度
  • 尼米茲級
  • 福特級
  • 小鷹級
  • 企業級
  • 福萊斯特級
  • 美國級
  • 塞班級
  • 中途島級
  • 獨立級
  • 約克城級
  • 列剋星敦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加富爾級
  • 加里波第級
  • 庫茲涅佐夫級
  • 基輔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戴高樂級
  • 克里蒙梭級
  • 無敵級
  • 伊莉莎白女王級
  • 光榮級
  • 卓越級
  • 巨人級
  • 威嚴級
  • 無懼級
  • 半人馬級
  • 阿斯圖里亞斯級
  • 克里蒙梭級
  • 半人馬級
  • 基輔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