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美國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西奧多·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 CVN-71),或羅斯福號航空母艦,是美國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四號艦,起造於1981年,於1984年正式下水。西奧多·羅斯福是美國第26任總統(任期1901年—1909年),是個海軍迷,任期內大力擴充海軍,也在他任內完成了白色艦隊(Great White Fleet)計畫。暱稱“T.R.”的羅斯福號是美國海軍第一艘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命名的航空母艦,但除了該艦外,美國海軍其實曾擁有過另一艘以羅斯福為名的航空母艦──以第32任總統佛蘭克林·羅斯福命名的佛蘭克林·羅斯福號(USS Franklin D. Roosevelt CVB-42)。

基本信息

簡介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是“尼米茲”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航母是尼米茲級第四艘,作了較大的改進,排水量有所增加。該艦由紐波紐斯船廠建造,1981年10月31日開工,1984年10月27日下水,1986年10月25日服役。計畫2010-2012年在紐波紐斯船廠進行大修和補給燃料。屬美國大西洋艦隊

羅斯福號雖然是以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身份起造的,但由於從她開始的六艘後期型尼米茲級與之前已經存在的三艘,在性能規格上有非常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常常也有人稱呼這六艘新艦為“羅斯福級核動力航空母艦”,但這並不是美國官方的分級方式。

結構配置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上有自己的電視台、大洗衣房、設備先進的醫院、牙科診室、若干個大廚房、快餐店、健身房,還有一家銀行。有自己的消防隊、警察局和禁閉室,有教士,有圖書館、郵局、理髮店、超市和非常先進的核電站。

“羅斯福”號艦的總長332.9米,吃水線11.8米,飛行甲板長332.9米,飛行甲板寬76.8米。艦載排水量為96386噸。此次載員5500人。艦內從機庫甲板以上分為9層,機庫甲板以下除雙層甲板外又分為8層。艦高76米,相當於20層的高樓。

該艦的動力裝置為2座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A4W/AIG壓水反應堆和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達26萬馬力。最高航速33節,續航力可達80~100萬海里,自持力為90天。艦上配備4座飛行彈射器,如果同時使用,1分鐘內可將8架飛機送上天。飛機回收間隔是35~40秒1架。 機庫長208米,寬33米,高約8米。將飛機從機庫運送到甲板再到起飛,可在15~20分鐘內完成。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配備有:20架F—14戰鬥機,功能為防空、精確攻擊和控制領空;20架F/A—18戰鬥攻擊機;20架A—6E攻擊機,功能為戰鬥轟炸;5架E—2C鷹眼預警機;8架SH—3G,6架EA—6B徘徊者電子戰飛機等,編為一個航空聯隊。此次載機80架。但在緊急情況下,載機可達100架。

此外,“羅斯福”號還裝有3座(八聯裝)MK29型“海麻雀”艦空飛彈發射裝置。其電子設備有對空、對海遠程搜尋雷達,有導航雷達、火控雷達等。電子對抗為4座MK-36干擾箔條發射器和SLQ-36拖曳式魚雷誘餌。

參戰情況

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羅斯福號航空母艦

“羅斯福”號航母與美國熱衷擴張領土的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一樣富有“進攻性”。1991年1月12日,“羅斯福”號遠程跋涉,到達紅海陣位。海灣戰爭中,該艦上的飛機頻繁起降,攜各種飛彈和雷射制導炸彈對伊拉克進行狂轟濫炸。

1999年3月下旬,狹窄的亞得里亞海灣“船聲鼎沸”,原來是“羅斯福”號率領50多艘戰艦蜂擁而至。3月25日凌晨,“羅斯福”號航母上的EA-6B電子干擾飛機,夥同從義大利基地起飛的ES-3A電子偵察機,對南聯盟的指揮通信系統進行了電子戰“軟殺傷”。

隨後,“羅斯福”號航母麾下的13艘巡洋艦、驅逐艦和核潛艇“萬彈齊發”,用幾百枚“戰斧”巡航飛彈上演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斧頭”戰。兩周后的4月7日,從“羅斯福”號上起飛的24架“大黃蜂”又瘋狂地向南聯盟撲去,多次向其民用目標投擲被國際法禁止的集束炸彈,造成了南聯盟平民的大量傷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