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姓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

納蘭姓起源

0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號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 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占其領地,遂以納蘭為姓。

字母拼寫

姓氏大陸台灣香港澳門
納蘭nàlán

遷徙分布

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號"葉赫國",地處今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一帶,後人稱此支納蘭氏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為海西女真的一部分。部族首領金台什,繼兄之後成為貝勒,其妹孟古,於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即其後的清太宗。因而,納蘭氏族與清皇室有姻戚關係。但是,這並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而進行的兼併戰爭,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伐葉赫,金台什戰敗後自焚未成,被絞殺,其子降,後授三等副將,其族世襲佐領,為後金及清王朝屢立戰功,為滿洲八大貴族之一。

清亡後,其中一部將“葉赫納蘭”簡作“葉”姓,當代加籍華裔學者葉嘉瑩即為這一支的族人。也有一部分簡作“納”姓的。

歷史名人

納蘭氏名人甚多,如著名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百家姓之複姓

複姓的來歷有幾種情況: 一、由封邑而來。 二、因居地而來。 三、由官名、王父之字、爵系、族系而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