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花五味子

紅花五味子

紅花五味子為木蘭科植物紅花五味子的成熟果實。球形,深紅色,直徑3-5mm;果皮薄而半透明狀,內含種子1-2粒,似腎形,黃棕色,表面略呈顆粒狀。氣清香。果皮表皮細胞較大,壁呈念珠狀增厚,油細胞直徑50-70μm。種皮表皮石細胞長約50μm,直徑20-30μm,內含棕色物,壁厚;壁孔及孔溝均不明顯。種皮表皮下石細胞類圓形、卵形、棱形,壁厚薄不一。

基本信息

簡介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小枝紫褐色,後變黑,直徑5-10毫米,具節間密的距狀短枝。葉紙質,倒卵形,橢圓狀倒卵形或倒披針形,很少為橢圓形或卵形,長6-15厘米,寬4-7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楔形,邊緣具胼胝質齒尖的鋸齒,上面中脈凹入,側脈每邊5-8條,中脈及側脈在葉下面帶淡紅色。花紅色,雄花:花梗長2-5厘米,花被片5-8,外花被片有緣毛,大小近相似,橢圓形或倒卵形,最大的長10-17毫米,

紅花五味子紅花五味子

寬6-16毫米,最外及最內的較小;雄蕊群橢圓狀倒卵圓形或近球形,直徑約1厘米;雄蕊40-60枚,花葯長1.5-2毫米,外向開裂,藥隔與藥室近等長,有腺點,下部雄蕊的花絲長2-4毫米;雌花:花梗及花被片與雄花的相似,雌蕊群長圓狀橢圓體形,長8-10毫米,心皮60-100枚,倒卵圓形,長1.5-2.3毫米,柱頭長3-8毫米,具明顯雞冠狀凸起,基部下延成長3-8毫米長的附屬體。聚合果軸粗壯,直徑6-10毫米,長9-18厘米;小漿果紅色,橢圓體形或近球形,直徑8-11毫米,有短柄;種子淡褐色,腎形,長3-4.5毫米,寬2.5-3毫米,厚約2毫米;種皮暗褐色,平滑,微波狀,不起皺,種臍尖長,斜V形,深達1/3。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分布及生境

產於甘肅南部、湖北、四川、雲南西部及西南部、西藏東南部。生於海拔1000-1300米的河谷、山坡林中。

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灌縣。

功能用途

醫藥

【傈僳藥】石主羅:果實治咳喘,自汗,盜汗,遺精,久瀉,神經衰弱;藤、莖治風濕性關節炎《怒江藥》。

西朱洛(傈僳):功用同前《滇藥錄》。

【藏藥】達智:果實治消化不良,腸炎腹瀉,嘔吐呃逆,氣痛,昏厥眩暈,四肢麻木無力《藏本草》

木蘭科—五味子族植物

五味子族質藤本;單葉互生,常有透明腺點;葉柄細長,無托葉。2屬,約60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北美東南部。我國有2屬,約29種,產於中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及東北部較少見。

五味子屬-五味子科植物

五味子屬,五味子科,約25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美國東南部,我國約有19種,產西南部至東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