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蕊五味子(原變種)

合蕊五味子(原變種)

合蕊五味子(原變種),屬於植物界,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木蘭綱 Magnoliopsida, 木蘭亞綱 Magnoliidae,八角目Illiciales,五味子科Schisandraceae,五味子屬Schisandra,產於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生於海拔2 000-2 200米的河谷、山坡常綠闊葉林中。尼泊爾、不丹也有分布。莖、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根、葉入藥,有祛風去痰之效;根及莖稱雞血藤,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症。種子入藥主治神經衰弱。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落葉木質藤本,全株無毛,當年生枝褐色或變灰褐色,有銀白色角質層。葉堅紙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狹長圓狀卵形,長7-11(17)厘米,寬2-3.5(5)厘米,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或闊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乾時褐色,下面帶蒼白色,具疏離的胼胝質齒,有時近全緣,側脈每邊4-8條,網脈稀疏,乾時兩面均凸起。花橙黃色,常單生或2-3朵聚生於葉腋,或1花梗具數花的總狀花序;花梗長6-16毫米,具約2小苞片。雄花:花被片9(15),外輪3片綠色,最小的橢圓形或卵形,長3-5毫米,中輪的最大一片近圓形、倒卵形或寬橢圓形,長5(9)-9(15)毫米,寬4(7)-9(11)毫米,最內輪的較小;雄蕊群黃色,近球形的肉質花托直徑約6毫米,雄蕊12-16,每雄蕊鉗入橫列的凹穴內,花絲甚短,藥室內向縱裂;雌花:花被片與雄花相似,雌蕊群卵球形,直徑4-6毫米,心皮25-45枚,倒卵圓形,長1.7-2.1毫米,密生腺點,花柱長約1毫米。聚合果的托乾時黑色,長3-15厘米,直徑1-2毫米,具10-45成熟心皮,成熟心皮近球形或橢圓體形,直徑6-9毫米,具短柄;種子近球形或橢圓體形,長3.5-5.5毫米,寬3-4毫米,種皮淺灰褐色,光滑,種臍狹長,長約為寬的1/3,稍凹入。期6-7月。

分布習性

產於雲南西北部、西藏南部。生於海拔2000-2200米的河谷、山坡常綠闊葉林中。尼泊爾、不丹也有分布。

植物特點

、葉、果實可提取芳香油。根、葉入藥,有祛風去痰之效;及莖稱雞血藤,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症。種子入藥主治神經衰弱。

木蘭科—五味子族植物

五味子族質藤本;單葉互生,常有透明腺點;葉柄細長,無托葉。2屬,約60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和北美東南部。我國有2屬,約29種,產於中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及東北部較少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