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便郵

紅便郵

紅便郵是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利用第一版毛澤東像郵票中的淺藍色5分便郵的印版,改用紅色油墨重印的未經加蓋改值的郵票。

簡介

紅便郵紅便郵

1946年2月,新四軍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發行一套毛澤東像郵票,面值分別為:5分(印)紫色、5分(便)淺藍色,1角(平)棕色,2角(機)海藍色,2角(快)橘紅色。郵票圖案為毛澤東正面半身像,四周襯以花邊。圖案上方有一個圓圈,分別印有“印”、“便”、“平”、“機”、“快”等字;下邊印有“蘇皖邊區郵政”字樣;上邊兩角印有中文面值;左右兩邊印有阿拉伯數碼面值。凸版,白紙,無齒孔。幣制為華中幣。

這套郵票中5分便郵用量比較大,以後又加印了一批,5分便郵原印淺藍色,加印票改為紅色。加印票印好後,由於郵資變更,面值不適用,決定將加印票全部用來加蓋“暫售”“七角五分”繼續售用。但在加蓋中,加蓋人員不慎將其中一全張移位,致使左邊一直行漏加蓋。這種漏蓋票總共不足20枚,迄今發現只有單枚,流傳甚少,成為稀世珍品。集郵界稱為“紅便郵”。

發行背景

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成立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11月1日蘇皖邊區政府在江蘇清江市成立。該邊區由抗戰中創建的蘇中、淮北、淮南、蘇北4個根據地合併而成。11月13日,蘇皖邊區交通總局成立。1946年2月14日總局下設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頒發了郵政管理局暫行組織條例。1946年3月,根據蘇皖邊區交通總局會議決定,實行“交郵統一”,蘇皖邊區交通總局改稱“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

第一版毛澤東像郵票

1946年2月巧日,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發行了第一版毛澤東像郵票一套5枚,包括紫色5分印郵、淺藍色5分便郵、棕色1角平郵、海藍色2角機郵、桔紅色2角快郵。該套郵票山翟英設計,面值為華中幣,由華中印鈔一廠採用道林薄紙凸版印刷,郵票圖幅為185毫米x22毫米,無齒孔。有個別郵局為了為便撕開出售,曾自行打孔。

紅便郵誕生

1946年4月1日,由於物價上漲,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上調了各類郵資。為配合這次調資,急需一批高面值郵票。因時間緊迫,未不及設計、製版,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便利用現有的第一版毛澤東像郵票中的淺藍色5分便郵的印版,改用紅色油墨重印(從刷色上加以區別),再以黑色宋體鉛字改值加蓋“暫售七角五分”字樣(見人民郵電出版貪《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1998年修訂版第113頁J.HD-31)。此票仍由華中印鈔一廠承印加蓋,並於1946年6月26日對外發行。
但是,也有數量極少的未經加蓋改值的“紅便郵”郵票流出。物以稀為貴,這枚解放戰爭時期未發行郵票的身價超過了不少紅軍時期發行的蘇維埃郵票,因此被譽為區票中的“紅印花”,

市場價格

作為珍郵,“紅便郵”的一直價格不非,1993年版的《中國解放區票目錄》標價為2萬元,1998年的《 中國解放區郵票目錄》修訂版標價為7萬元。香港楊乃強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圖鑑(解放區)》標價為10萬美元。“紅便郵”這枚區票中的明珠也因此吸引了作偽者的目光,2008年某拍賣公司的拍賣目錄上赫然刊登出一枚“紅便郵”,這條訊息立刻引起了一些郵友的關注。經過江蘇一位著名集郵家和相關人士對該票細緻鑑別,發現這是一技是通過技術手段將加蓋的“暫作七角五分”字樣去掉的變造品,這枚郵票後來被撒拍。

現存情況

紅便郵數量稀少,據資料顯示這種未經加蓋改值的“紅便郵”郵票除了筆者這枚外,廣東省有3枚(分屬兩位集郵家),江蘇省集郵家2枚,江西省集郵家1枚,北京集郵家1枚,居洽群先生生前有1枚(目前不知花落誰家),存世可能只有10餘枚。

流傳之謎

至於“紅便郵”流傳於世的原因,有各種說法。

(一)印廠改用紅色油墨印刷後,把未加蓋的原票送交蘇皖邊區郵政管理局領導審定。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和郵政體制的不斷變化,這些送審的未加蓋原票從檔案中流入市場。

(二)加蓋改值時出現加蓋移位情況,造成全版邊上一列郵票漏加蓋

(三)有未加蓋的全版色樣存於印廠,在戰爭年代少量流出。

集郵百科知識之珍郵

珍郵,顧名思義即珍罕之郵票、郵品。每一枚珍郵都有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根源,也有其被發現、被收藏的過程,所有這一切都為世界各地的集郵者所津津樂道和孜孜以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