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

蘇北[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
蘇北[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蘇北即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位於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蘇北地勢以平原為主,擁有廣袤的蘇北平原,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截止2016年,蘇北地區共有5個地級市(轄17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17個縣。共37個縣(市、區)。傳統上的蘇北指的是江蘇省的揚州、泰州、鹽城、淮安、南通五個地級市,而非徐州、宿遷、連雲港這三個“北方”地區。蘇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曾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劃,包括江蘇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即今揚州、泰州、南通、鹽城、宿遷、淮安6個省轄市。而按照現在江蘇通行的行政區域劃分,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宿遷、淮安、鹽城5個省轄市。

基本信息

簡介

蘇北蘇北

蘇北地區,包括徐州、連雲港、淮安(漣水)、鹽城(濱海,響水)、宿遷5個省轄市,共26個縣(市、區)。土地面積5.23萬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3228萬人,分別占江蘇省51.9%、44.8%。

蘇北地處黃海之濱,海岸線744公里,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緊靠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地區,處在南下北上、東出西進重要位置,是全國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蘇北地區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性改善,區位優勢更加凸現,擁有新亞歐大陸橋即隴海鐵路、京滬鐵路京杭大運河、數條高速公路和國道、徐州觀音機場等。
蘇北地區擁有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土地資源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資源短缺的江蘇以及華東地區具有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方面,徐州煤炭、石膏和石灰石,淮安的岩鹽、芒硝和凹凸棒土,以及連雲港的水晶、金紅石和蛇紋石等都具有良好的開發條件與利用價值,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本區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提供了重要條件。本區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海島動植物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塗資源和海港資源等。是發展海洋產業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蘇北經濟基礎得到明顯加強,工業經濟增幅較大,工業體系初步形成,湧現出徐州的工程機械、鹽城的汽車、連雲港的醫藥、淮安的鋼鐵、宿遷的釀酒等一批特色優勢產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既是經濟新增長點,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繼2003年蘇北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躍上1000美元(8500元)新台階後,2004年,蘇北地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越過1000美元(9166元)。

當前,蘇北地區經濟發展總體上處於工業化初期,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跨上新的台階,初步構築了大開放、大開發所必需的支撐條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文明程度和人的精神風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
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蘇北地區的發展,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蘇北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在增加蘇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扶持蘇北產業發展、促進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科技教育事業發展、推動蘇南蘇北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江蘇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在社會各界以及國內外朋友關心支持下,特別是3200萬蘇北人民持之以恆的團結拼搏,蘇北明天將會更美好。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蘇北地區擁有礦產資源、海洋資源、土地資源等較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在資源短缺的江蘇以及華東地區具有重要地位。礦產資源方面,徐州煤炭、矽、石膏和石灰石,淮安的岩鹽、芒硝和凹凸棒土,以及連雲港的水晶、金紅石和蛇紋石等都具有良好的開發條件與利用價值,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本區大力發展重化工業提供了重要條件。

海洋資源

本區豐富的海洋資源(包括海島動植物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塗資源和海港資源等)是發展海洋產業的物質基礎。

改變引領

蘇北蘇北

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北地理劃分以秦嶺-淮河為界,恰淮河經蘇北中部東流入海。汲中華人民共和國南北文化之精華,取長江淮河之靈秀,攬黃海東海之開闊,得富饒平原水鄉之養育,成就了大氣,儒雅,優秀的蘇北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漢帝國締造者為蘇北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富裕的王朝明帝國締造者也為蘇北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長河中蘇北先後出了11位開國者,至於大臣則是更多,僅淮安人一地歷代官屬尚書以上者就有11人。蘇北人有得天下之雄心,治天下之略才,可謂人中之龍。周恩來的一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則道出了當代蘇北人的情懷。今天國和國三代領導人周恩來,江澤民,胡錦濤都為蘇北人。而現任副省部級以上要員大部來自蘇北。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正是在蘇北人的帶領下前進的,而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時期。
蘇北人以仕為貴,但亦通商道。古時淮揚一帶鹽商富可敵國。近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資產階級先驅,著名實業家,堪稱近百年第一大商人的張蹇就是蘇北人。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富富豪榜中先後有六位蘇北人入榜,而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則更是數不勝數。蘇北人心胸開闊,直率包容,大事不含糊,小事不計較,與各地人都能相處融通得來,是以能仕能商。

秦始皇出巡東遊威風凜凜,項羽見之,曰:彼可代而取之!秦可滅六國,但終被蘇北人所滅。中華人民共和國傳世之四大名著有兩部《西遊記》《水滸傳》都出自蘇北人之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軍時史上項羽,韓信,蕭何都是一代名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學史上詞藻最華麗最有文采的體裁漢賦,就是由蘇北人劉安枚乘開創和奠定。而著名的文學流派揚州八怪,其主要人物也是蘇北人。蘇北人可謂文韜武略,能文能武,既有一身武功,又有滿腹才華。
蘇北人是最具漢族特性的人。據統計,劉邦稱帝後,封侯143人,其中僅徐州沛縣籍就有23人。蘇北人的思維,特性,習俗都能夠完整的貫注在漢朝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當中。而漢時正是民族大融合,漢族形成的重要時期。蘇北男子多五官端莊相貌堂堂博學多才,如民國四大美男子中梅蘭芳周恩來就為代表;女子多既溫柔小巧而又不失幹練大氣更有種氣質,如揚州女孩讓人念念不忘。

蘇北人也最是具血性和愛國的人。古有揚州不屈異族而遭屠城。近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沿海反抗日寇最早最激烈的就是蘇北人。新四軍軍部,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蘇皖抗戰政府都建在蘇北。鹽城,宿遷等地都是有名的革命老區,無數蘇北兒女為國家為民族獻出寶貴的生命。

一條大江把江蘇劃為蘇南蘇北兩部分。蘇南在八九十年代全國一枝獨秀,相比之下蘇北就是落後。於是遭到各種非議,這其中有主觀揣測,有片面誇大,甚至惡語中傷詆毀。事實上就是在今天,除了珠三角以外,誰到江蘇相比蘇南也都是落後地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媒體上提到東歐常會用窮,落後,勞工等字眼。事實上東歐相比西歐是落後,但到亞洲仍是一流,比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是先進多了。事實上古時蘇北是富饒之地天下賦之所出江淮居多;近代蘇北大平原產糧可供衣食;當代江蘇是全國第一個消滅國家貧困縣的省份;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也就珠三角,蘇南,浙江三地經濟水平高於蘇北。

映像中蘇北人比較保守,其實不然。出使日本的徐福,鑒真都是蘇北人。蘇北人性格堅韌,奮發上進,在外的蘇北人往往能取得傑出的成就。在國內上海是個大舞台,則今天的上海政界商界高層中有許多是蘇北人,甚至上海的形象代表劉翔也是蘇北人。在國外美國是個大舞台,則蘇北人能在美國取得偌爾獎,能當首位華裔航天員飛天。

蘇北人傑,胸懷大志,能仕能商,能文能武,情利兼修,內斂溫健,外放直率。豪邁就如劉邦的大風起兮雲分揚;勇猛就如項羽的霸王舉鼎;王者就如漢武大帝的君臨天下;謀略就如韓信的暗渡陳倉;商者就如張蹇的實業救國,婉約就如秦少游的詩;情調就如八怪的字畫;深邃就如王艮的思想。

經濟

2013年,蘇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續八年超江蘇省、全國平均水平,在江蘇省穩增長、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設小康道路上邁出了重要步伐。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去年蘇北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比全省、全國平均水平高2.4、4.3個百分點。

2012年,蘇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933元,增長10.1%,農民人均純收入11769元,增長12.1%,均高於全省平均增長速度。新增城鎮就業39.41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17.58萬人,扶持農民自主創業2.1萬人。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不低於350元,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住院報銷比例進一步提高。

2013年,蘇北有2個省轄市、15個縣(市、區)達標的基礎上,又有1個省轄市、8個縣(區)提出小康驗收。蘇北“全國經濟百強縣”數量已達到9個(東台、大豐、邳州、沛縣、建湖、贛榆、沭陽、新沂、東海)。

蘇北經濟在中國處於中上等的水平,中國大陸也就珠三角、蘇南兩地經濟水平高於蘇北。

工業

2013年,蘇北五市努力克服生產成本上升、區域競爭加劇等不利因素影響,不斷強化工業“第一方略”理念,積極推進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工業經濟整體運行較好,工業生產平穩增長。2013年,蘇北五市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50.7億元,增長14.4%,分別比全省、蘇南、蘇中高2.9、5和1.6個百分點。鹽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84.0億元,增長15.6%,增速高於全省4.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2位,低於宿遷2.5個百分點。宿遷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706.3億元,增長18.1%,比全省高6.6個百分點,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徐連淮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達到2372.1、820.9、1133.9億元,分別增長12.9%、14.4%和13.5%,增速均高於全省,分別為1.4、2.9、和2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
2013年,蘇北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01.74億元,增長22.6%,,高於全省3個百分點,比蘇南、蘇中地區分別高4.1、1.9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5576.12億元,增長21.1%,增速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蘇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650.72億元,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9個百分點。宿遷、沭陽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獲批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013年,鹽徐連淮宿五市固定資產投資分別完成2217.7、3090.1、1350.1、1453.1、1290.8億元,分別增長22.2%、22.1%、22.1%、22.1%、25.8%。

財政

2013年,伴隨經濟較快增長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蘇北五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2013年,蘇北地區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479.5億元,增長15.6%,分別高於全省、蘇南和蘇中3.5、4.7和0.8個百分點。鹽徐連淮宿五市分別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6.8、422.8、233.3、271.4和185.1億元,分別增長17.3%、15.3%、11.7%、16.2%和17.1%,分別列全省第2、6、10、4、3位。

金融

2013年,經濟持續較快增長促進了富民步伐穩步推進,財富增加推動了存款規模的不斷擴大。鹽徐連淮宿五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分別達到3196.1、3884.5、1671.7、1721.3和1475.6億元,分別增長18.4%、15.5%、11.2%、14.5%和20.3%,宿遷增速全省第一。

2013年,鹽徐連淮宿五市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分別達到2179.8、2360.8、1366.9、1375.2和1282.1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348.3、313.6、170.4、202.0和279.2億元。

商業

2013年,蘇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累計完成4456.2億元,增長13.9%。鹽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163.4億元,增長13.7%,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徐連淮宿四市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實現1473.6、655.8、721.22、442.4億元,分別增長14.0%、13.9%、13.9%、14.0%,徐州和宿遷兩市增速並列全省第一。

對外貿易
2013年,蘇北出口累計完成180.2億美元。鹽徐連淮宿五市出口額分別實現37.8、49.0、37.8、27.8和27.8億美元,宿遷增速位列全省第一。
2013年,蘇北各市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提高利用外資成功率,不斷強化招商引資的主導作用,引資步伐明顯加快。蘇北實際到賬註冊外資55.8億美元,增長6.1%,分別高於蘇南、蘇中7個和2.2個百分點,同比下降25.9個百分點。徐連宿三市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增勢強勁,分別為15.0、8.7和5.1億美元,增速為26.6%、43.9%、16.0%,分別居全省第3、1、5位,與去年同期相比,徐連二市增速有所上升,分別提高10.6和23.6個百分點。淮鹽二市利用外資實際到賬註冊外資分別為11.5和15.5億美元。

高新技術產業

蘇北五市高新技術產業增速高出全省30個百分點。三年以來,蘇北五市科技發展增速超蘇南,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年均增長51.6%,高於全省30個百分點;科技特色產業基地占全省2/5。

地理

蘇北地區的地勢總體上極為低平,為坦蕩的平原,大部分地方河道縱橫,尤其以里下河平原的河網最為密集;同時京杭運河沿揚州、淮安和徐州向山東延伸;蘇北地區擁有眾多湖泊,包括洪澤湖、駱馬湖等。

蘇北地區東部瀕臨黃海,擁有大面積灘涂。歷史上,蘇北沿海是中國主要產鹽區,近代以後,大部分地區改為棉區,僅保留連雲港、鹽城附近的鹽場。

歷史

蘇北蘇北
歷史上,江蘇省轄區的長江兩岸在元代以前大多分屬不同的政區。如宋代分屬淮南東路和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元代分屬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明代一同劃歸南直隸。
清代江蘇建省後,曾有數次以長江為界南北分治。江南4府1州屬於駐紮蘇州的江蘇布政使管轄,江北3府2州和江寧府(南京)屬於駐紮南京的江寧布政使管轄。清末一度在清江浦(淮安)設立江淮巡撫,管轄江寧布政使所轄地區,與駐紮蘇州的江蘇巡撫並立。
民國時期,江蘇省不再南北分治。省會設在南京(1912年到1929年)或鎮江(1929年到1949年)。但是在汪精衛政權時期,江蘇省省會遷往蘇州,其實際管轄區域限於長江以南。蘇北南半部設立以泰州為中心的蘇北行署區,北半部成立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省。1949年到1952年,中共在華東大區下分別設立蘇南行署區(駐無錫)和蘇北行署區(駐揚州)。
南宋以前,蘇北幾度繁華。如春秋戰國時的彭城(徐州)、漢代的淮南、隋唐時的江都(揚州)、北宋時的江淮。
蘇北在南宋黃河奪淮以後洪水災害頻發,經濟文化發展落後於江南地區。
不過在明清時,由於地處京杭運河的節點上,淮安和揚州一度十分繁榮。
民國以後,蘇北地區通過興修導淮入江、蘇北灌溉總渠等水利工程,已經成為重要的農業區。但是經濟發展水平與蘇南比較仍有一定差距。
蘇北南部的揚州、泰州、南通3市發展水平相對較高,有時會被劃為蘇中,但實際上揚州至今仍有蘇北人民醫院等。南京和鎮江也曾一度被劃入蘇中。

文化

蘇北地區的方言以江淮方言為主。
蘇北地區的主體是淮安、揚州、泰州、鎮江一帶(其中揚州、淮安、鎮江皆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蘇北創造了著名的淮揚菜系和淮揚文藝。(枚乘、鮑照、秦觀、張耒、張若虛、吳承恩、施耐庵、劉鶚、鄭板橋、朱自清、梅蘭芳等皆出自蘇北)
蘇北地區一向出文人、卿相,僅新中國四代領導核心,就有周恩來江澤民胡錦濤三人皆出自蘇北。
不過,徐州市全市、宿遷市市區和連雲港市贛榆縣等地屬於中原官話區。
蘇北地區主要的地方戲包括淮劇、揚劇、淮海戲、柳琴戲等。

交通

蘇北蘇北

蘇北地區的交通一向以水運為主,京杭大運河為交通動脈。

隴海鐵路穿過北部邊緣。蘇北大部分地區長期不通鐵路,直到2000年以後,新長鐵路通車,不過仍然缺少鐵路過江通道。

蘇北地區在1990年代以後,已經建成幾乎通達所有縣份的密集的高速公路網,並可通過長江上新建的眾多公路橋與上海、蘇南聯繫。

發展定位

發展軸

沿海城鎮軸
按照“港城聯動,多核帶動,臨海突破,生態約束”的原則,將沿海城鎮軸建設成為江蘇新型工業化地區,全面融入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

沿東隴海城鎮軸
按照“產業帶動,極核驅動,城港聯動,東西互動”的原則,將沿東隴海城鎮軸建設成為全省新興工業化地區、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主要出海通道。

點狀發展地區
按照“城鎮優先、效率優先、生態優先、一三(產業)優先”的總體思路,將蘇北水鄉濕地地區建設成為區域環境優美、空間特色鮮明、城鎮點狀發展、人民生活安康富裕的城鎮化地區。

都市圈
徐州都市圈:按照“強化核心,軸向集聚,城港互動,輻射中西部”的原則,加強接受長三角和環渤海經濟區的產業、技術擴散轉移,突出核心城市功能,振興都市圈經濟,將徐州都市圈建設成為隴海蘭新經濟帶的重要增長極,連線東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區的主要紐帶。

發展規劃

在新形勢下加快蘇北沿海地區發展,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產業最佳化升級和整體實力提升,完善中國沿海地區生產力布局,促進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加強中國與中亞、歐洲和東北亞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具有重要意義。蘇北沿海開發國家戰略不僅將成為江蘇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起點,也肩負著孕育中國東部經濟新增長極的重任。

2012年,江蘇蘇南、蘇中、蘇北地區(GDP)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0.8%、12%和13%,蘇北增長最快。增長速度比全省平均高2.9個百分點。在江蘇提出未來發展仍然是調結構促轉型,縮小蘇南蘇北差距的方向下,江蘇的經濟格局將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

在江蘇各城市公布的2012年經濟數據中,徐州市以實現GDP4016億元的成績又將同省蘇南地區的常州市再次擠出了前五,常州排在了江蘇經濟榜單的第六位,排在其後的是蘇北的鹽城市,其中鹽城更是把三年後趕超蘇南常州市作為主要目標。

江蘇省沿海開發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和蘇北5市明確劃入長三角等重大歷史新機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蘇北地區的發展,陸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蘇北發展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在扶持蘇北產業發展、促進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增加蘇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推動蘇南蘇北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移民事件

歷史上,蘇北地區曾有大量移民湧入上海,成為上海居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以難民身份躲避家鄉水災來到上海。他們主要聚居在城市西北部邊緣的閘北區、普陀區,當時許多人住在貧民窟中,也有不少人住在城市東北部的楊浦區、虹口區,與來自寧波等地的移民雜居。

在上海的蘇北移民就總體而言,相對處於弱勢地位,受到較早來滬並且相對較富裕的來自蘇州、寧波等吳語區移民的歧視。不過其中也不乏一些精英分子,居於社會上層,例如淮安籍的銀行家談荔孫(大陸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周作民(金城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等人。

著名人物

劉邦:中國歷史上軍事最強盛的漢王朝締造者(徐州)
項羽:中國歷史上第一武者,西楚霸王(宿遷)
韓信:中國歷史上最優秀的軍事家之一(淮安)
徐偃王:東夷盟主(徐州)
蕭何:軍事家(徐州)
關天培:民族英雄(淮安)
虞姬:代烈女(宿遷)
梁紅玉:巾幗英雄(淮安)
徐福:日本“司農耕神”“醫藥神”(連雲港)
樊噲:大將(徐州)
鍾離昧:大將(連雲港)
周恩來:開國總理(淮安)
李珏:晚唐宰相(淮安)
吳承恩:中國四大名著《西遊記》(淮安)
張道陵:道教創始人(徐州)
劉安:淮南子徐州)
劉向:《戰國策》(徐州)
劉義慶:《世說新語》(徐州)
劉鶚:《老殘遊記》(淮安)
李汝珍:《鏡花緣》(連雲港)
陳師道:北宋詩人(徐州)
枚乘:漢賦大家(淮安)
趙嘏:詩人(淮安)
陳琳: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鹽城)
張耒:蘇門四學士之一(淮安)
吉中孚:大曆十才子之一(淮安)
彭祖:老莊學說,武術,氣功,養生都是起源於彭祖(徐州)
張道陵:道教創始人(徐州)
閻若璩:樸學大師(淮安)
施耐庵:水滸傳的作者(鹽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