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創辦於1946年,系由民主人士陳卓凡先生倡議,原蘇北區各鄉集資、海外僑胞贊助建成。初稱“澄海縣私立蘇北中學”,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王鼎新先生為首任校長。1953年改為公辦,稱“澄海縣第三初級中學”。1959年1月改名為“汕頭市蘇北中學”,同年11月改稱為“澄海縣蘇北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為“燎原戰校”、“東里中學”。1984年秋恢復“澄海縣蘇北中學”校名。2003年4月改稱為“汕頭市澄海蘇北中學”。現為汕頭市重點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

辦學規模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如今的蘇北中學,學校占地面積56566㎡,建築面積45239㎡,校園布局合理精緻,辦公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隔而不離,井然有序。

硬體設施

學校各場室館舍均以省一類標準配備,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地理室、電腦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階梯教室、圖書館、運動場、校史館、禮堂、籃球場等教學設施一應俱全;全校實現多媒體教學,是汕頭市最早實行多媒體教學的學校。2004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學校有各類休閒活動場所,峻節園(2015年修建並命此名)、晨讀園(2013年暑假重修)、競秀園(2013年底,由原“生物園”重修並改此名)、地理園、文化廣場等運動休閒場所分布於學校各個片區,2014年被評為汕頭市(四星)星級園林式單位。

學校榮譽

2001年12月被評定為“汕頭市一級學校”

2004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

2005年被評定為“廣東省一級學校”,2005年被廣東省教育廳命名為“廣東省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學校”

2009年被評定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2010年學校被評為“汕頭市安全文明校園”

2011年被評為“汕頭市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2012年被評定為“汕頭市園林式單位”、“廣東省綠色學校”、“汕頭市德育示範學校”

2013年12月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第二次複評

2013年被評為“汕頭市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

2014年被評為汕頭市(四星)星級園林式單位

辦學特色

校風

尊師愛校,勤教苦學,紮實嚴謹,熱愛勞動

蘇北中學創辦伊始,在當地就極具影響力,由於教師威望很高,學校辦學認真,又大力支持當時的中共地下黨開展工作,因此逐漸發展成為潮汕及至粵東的一所名校。1958年,學校基於當時“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政治背景,首次提出了“勤教苦學,熱愛勞動,艱苦奮鬥,永遠革命”的校風。文革時期,學校易名為“燎原戰校”、“東里中學”,粉碎“四人幫”以後,學校於1984年恢復“蘇北中學”校名,結合學校自創辦以來素有學生尊師愛校,教師工作認真細緻、紮實嚴謹的突出特點,經過多方徵求意見,將原來的校風改為“尊師愛校,勤教苦學,紮實嚴謹,熱愛勞動”,十六字校風言簡意賅,一直沿用至今。

學風

樂學善思,礪志勤練

樂學的涵義是樂於求知、樂於學習新事物,是一種求學態度和作風。學習有三種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歡——樂在其中,“樂在其中”才是“樂之者”的境界。唯有樂學方能使學習成為一種需要,從而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自主學習。

“學而不思則罔”,善於思考是“博觀約取,知宗用妙”的基礎,是創新的力量源泉。

礪志一詞有“磨礪意志”的意思。人的意志並非天生堅強而恆久,而是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不斷磨礪和鍛鍊形成的。要學得淵博的知識,練就精湛的技能,鍛就優良的品格,必然要遭受種種困難、挫折和考驗,因此必須極具堅強的意志。

勤練指勤於練習、勤於踐行。“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學業因勤於學習、勤於實踐而不斷精進,品德修養因勤於修習、勤於踐行而不斷提升,本質在於將成人和成才結合起來,達成德才兼備終身發展的旨趣。

教風

樂教善導,博學精講

樂教指熱愛本職工作,保持工作熱情。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為師唯有“樂教”才能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以良好的職業道德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教育使命。

善導的本義是善於引導。引伸為二個方面:一是善於育人,具有高超的教育藝術,能遵循教育規律,因材施教,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二是善於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勤思考,多分析,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博學既指學識淵博,又有廣泛學習之義。《論語·子罕》:“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是謂師之典範。“博學”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

精講泛指高超的教學藝術,乃提高課堂實效的重要途徑。要求教師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講求教學方法、課堂形式、教學情景的精心設計,通過精講達成三維目標。

為全面發展負責,為終身發展奠基

學校的辦學理念是關於學校教育的一種理想的、永恆的、精神性的范型,它一方面反映了教育的本質特點,另一方面是關於學校“教育的應然狀態”的判斷,滲透了辦學者對學校教育的價值傾向,必須從教育的本體論、認識論角度結合學校的辦學傳統、文化底蘊和教育實踐來發展辦學理念,基於以上認識,我們以“為全面發展負責,為終身發展奠基”為蘇北中學的辦學理念。

⒈以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宗旨,它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現在巨觀上,它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提高民族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能力,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表現在微觀上,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

⒉現代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它除關注人的現實需要,更關注人的未來發展,更注重開發和挖掘人自身的稟賦和潛能,更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它要求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以及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貫注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致力於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位和生活質量,從而不斷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

⒊蘇北中學創校以來,自首任校長王鼎新先生始,重視學生的全面培養,重視教育在人生髮展中的地位,成就了蘇北中學六十多年來學運昌隆、教風鼎盛、師道弘揚、名師薈萃的文脈,蘇北學子名流濟濟、群星璀璨、貢獻卓越、成就輝煌,是蘇北中學給予他們終身發展的底氣和靈氣。

以“為全面發展負責,為終身發展奠基”為理念,就是在教育方法上要採取德、智、體、美、勞諸育並舉,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的整體育人方略,培養學生的倫理素養、人生智慧、精神價值、道德信念、健全人格;在教育效果上要立足於學校教育的長遠效應,讓教育成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的支撐。以“為全面發展負責,為終身發展奠基”為理念,就是要誡勉和訓導師生員工,銘記職責,修德敬業,敦品勵學,篤志允能,共同為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具備充分發展潛能的新一代而不斷追求、不斷超越。

辦學歷史

初創時期(1946-1949)

原蘇北地區解放前文教事業不太發達,各鄉學童國小畢業後大多失學。抗戰勝利後鄉賢陳卓凡先生帶頭倡辦中學,他邀集各鄉士紳共襄其事,得到熱烈回響,各鄉認攤辦學經費,成立董事會,推他為董事長。隨後派陳漢英、鄭振漢、林修文到海外募捐。時逢抗戰後,各地經濟不景氣,但海外僑胞聞知家鄉辦學,紛紛慷慨解囊。1946年秋,蘇北中學終於創辦了,系由民主人士陳卓凡先生倡議,原蘇北區各鄉集資、海外僑胞贊助建成。選擇風伯廟為校址,定名為“澄海縣私立蘇北初級中學”,著名教育家、書法家王鼎新先生為首任校長。第一屆招生200名,入校學生來自現在的東里、溪南、蓮華、鹽鴻各鎮。隨後校舍又擴充了兩座祠堂。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陳卓凡先生簡介

陳卓凡,原名萬安(1898——1976),澄海縣樟林鄉塘西社人。1919年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期間,與彭湃、郭沫若、杜國庠、王鼎新等人組織赤心社,從事愛國運動。1924年回國,參加彭湃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1925年,隨東征軍抵汕,受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委派,任揭陽縣長,忠誠執行孫中山三大政策,開明治揭,深受民眾愛戴。1927年,隨北伐軍抵閩,任漳州各屬政治監察員(專員),1928年參加了鄧演達創立的中華革命黨,任組織委員等職。隨後接受中共黨員杜國庠建議,赴印尼籌得資金四萬多元,到上海創辦南強書局,聘王鼎新任經理兼編輯,出版進步書籍,宣傳馬列主義。隨後又積極參加國民黨左派的進步活動。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積極參加抗日統一戰線工作和民眾抗日運動,八年間,歷任要職,率所屬各部,轉戰於廣東湖南各地。由於他思想進步,傾向共產黨,多次設法營救,掩護被國民黨反動派通緝的革命人士及中共黨員,所以為國民黨所不容,1945年被免職,抗戰勝利後賦閒故里。1946年,陳卓凡深感長期在外,少為桑梓服務,遂萌發為家鄉創辦一所中學的念頭。經多方籌措資金,創建了蘇北中學,並親任校董會董事長。

解放後,陳卓凡先生歷任廣東省參事室副主任,廣州市人民政府委員,全國及省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等職。

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1949—1978)

1953年改為公辦,稱“澄海縣第三初級中學”。1959年1月改名為“汕頭市蘇北中學”,同年11月改稱為“澄海縣蘇北中學”。文革期間易名為“燎原戰校”、“東里中學”。

1960年高考錄取率列廣東省209所中學中的第17名,同年被授予“汕頭專區紅旗學校”稱號;1994年高考楊帆同學獲得汕頭市理科總分第一名,並列省第五名。

改革開放後(1978—至今)

蘇北中學建校60周年慶典蘇北中學建校60周年慶典
蘇北中學建校60周年慶典蘇北中學建校60周年慶典
蘇北中學建校65周年慶典蘇北中學建校65周年慶典

1983年被汕頭地區教育局確定為第二批重點中學(即副點中學),1993年被汕頭市教育局確定為重點中學

1984年秋恢復“澄海縣蘇北中學”校名

2000年9月過渡為高級中學

2001年12月被評定為“汕頭市一級學校”

2003年4月改稱為“汕頭市澄海蘇北中學”

2005年被評定為“廣東省一級學校”

2009年被評定為“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優秀學校”

2013年12月通過“廣東省一級學校”第二次複評

學校領導

蘇北中學黨總支成員蘇北中學黨總支成員
蘇北中學校長室成員蘇北中學校長室成員

校長:蔡耀得(原澄海中學副校長)

副校長:藍少桓

副校長兼教導主任:陳恨水

校長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林少華

工會主席:張樹南

辦公室副主任:林延軒

總務處主任:陳建亮

總務處副主任:林修桂

德育處主任:許紹慶

德育處副主任:鄒韓仕

德育處副主任:許瀚濤

教務處主任:陳萬達

教務處副主任:林春平

教務處副主任:林瑞金

歷任校長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首任校長王鼎新

王鼎新,又名王心民、王慎名(1894-1968)澄海縣蓮陽槐澤鄉人,著名教育家、書法家、進步民主人士。

王鼎新1914年留學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留日期間,接觸彭湃、陳卓凡、李春濤等人,參加愛國活動,隨後加入彭湃組織的赤心社,開始學習和研究馬列主義,投身救國救民的鬥爭。1921年回國受聘任潮州旅省八邑中學校長,積極推行新思想。1923年回汕頭創辦《時報》並任總編輯,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新思想,宣傳孫中山三大政策。1925年他先後出任澄海縣教育局長、澄中校長,第二年,東征軍進入潮梅,國民革命軍政治部主任周恩來任命他改組澄海縣國民黨支部,接納一批共產黨員及進步的青年知識分子加入國民黨,改變了國民黨的組織成分,受到民眾的擁護。不久,國民黨右派反動政變,大肆通緝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王鼎新出走香港。1929年,陳卓凡在上海創辦南強書局,王鼎新抵滬任經理及編輯。這時,一批知名的共產黨員及進步人士為其撰稿,如李達、郭沫若、錢杏邨、鄧初民等,使南強書局成為宣傳馬列主義、科學思想的重要陣地。

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王鼎新受陳卓凡之邀回到故鄉參加抗日戰爭。1938年,陳卓凡任廣東省第八區民眾抗日自衛團統率委員會副主任,王任其秘書,他倆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的號召下,依靠共產黨員和左派力量,組織發動民眾,積極投入抗日戰爭。八年間,他緊隨陳卓凡,任多種職務,轉戰各地,為抗日戰爭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陳卓凡長期傾向共產黨,傾向進步,為國民黨右派所不容。1945年3月,陳被免職,8月陳與王攜眷回故鄉。

1946年,陳卓凡在家鄉創建蘇北中學,王鼎新被聘為首任校長。興學育才是王鼎新一生的夙願,他把全部心血傾注到這所新辦的中學,他治學嚴謹、身體力行,創立了良好的校風。學校初辦三年,適逢解放戰爭,國民黨實行白色恐怖,王鼎新卻一方面默許共產黨地下黨員到學校開展革命活動,一方面婉拒反動黨團涉足學校,使蘇北中學成為反動統治下的一片“淨土”,為革命做出了貢獻。1957年,他被選為澄海縣副縣長,主管文教工作。

王鼎新又是廣東省書法研究會委員,嶺東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在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及港澳地區,頗負盛名,有“鼎新體”的美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曾為他出版了《毛主席詩詞三十七首》楷書一冊。

現任校長蔡耀得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中考招生、高考戰績

2009年左右,由於城市化的推進以及區教育布局的改革,位於非市區的蘇北中學招生面臨著挑戰,由原先錄取分數線排位澄海區第二降為澄海區第四,中考招生質量不容樂觀;但是,蘇北中學教師齊心協力、蘇北學子不甘落後、學習上進,在高考中奪得了赫赫戰績。充分體現了蘇北中學“低進優出、優進高出”的高加工辦學能力。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辦學實績

進入21世紀以來,學校藉助課改的機遇,與時俱進,提倡“樂教善導,博學精講”的教風,培養“樂學善思,礪志勤練”的學風,師生得以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科學規劃,合理籌謀,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教育教學碩果纍纍,業績顯著。一大批學生參加區級以上學科競賽屢屢得獎,一大批教師的論文在市級、省級和國級的刊物上發表或得獎,4位骨幹教師的個人網站在省內乃至全國享有盛名。

2009年

在2009年廣東省首次“廣東省學業水平考試”中,該校政治科、地理科合格率高達100%,在澄海區絕無僅有。2009年,該校高考成績取得歷史性突破,本科上線率為51.4%,上本科人數比2008年增加124人,占澄海區本科淨增人數的39.6%,有4位考生理科基礎以150分的滿分成績並列廣東省第一名。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0年

2010年高考再創佳績。在參加高考的754名考生中,本科上線446人,上線率59.15%,列澄海區第二位;考生上線總量729人,總上線率達96.6%,也同樣為澄海區第二位,深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2010年高考,我校文、理八科平均分除一科外,有七科平均分列澄海區第二位。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1年

參加高考人數804人,全校總上線人數771人,總上線率達96%,比全市總上線率高出近15個百分點,列澄海區第二名。上省線3A人數672人,上省線率達83.5%,也列澄海區第二名。本科上線人數431人,本科率達53.6%,有6位考生進入廣東省尖子生行列。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2年

2012年,學校在生源質量創歷史新低的情況下,高考成績再次喜獲大面積豐收。參加高考人數919人,全校總上線人數高達887人,總上線率達96.5%,比全市總上線率高出6.3個百分點,列澄海區第二名(僅次于澄海中學)。普通類本科人數282人,普通類考上第一批國家重點線5人,有3位考生進入廣東省尖子生行列,進入省尖子生行列人數列汕頭市同類學校第二位。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3年

參加高考人數1040人,總上線人數高達1004人,總上線率達96.5%,比全市總上線率高出6.5個百分點,列澄海區第二名,總上線人數列汕頭市第12位。上本科線人數295人,其中普通類本科上線289人,比去年增加7人。普通類第一批國家重點線9人,比去年增加4人。有3位考生進入廣東省尖子生行列。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連續四年學校高考總上線率均保持在96.5%左右,穩居澄海區第二名(僅次于澄海中學)。

2014年

2014年,學校在生源質量新低的情況下,高考成績實現大跨越增長。參加高考人數1056人,總上線人數高達1040人,總上線人數列汕頭市第12位,總上線率高達98.5%,比全市總上線率高出近7個百分點,比去年提高2個百分點,列澄海區第二名。本科上線人數346人,其中普通類本科人數比去年淨增53人,達342人,列澄海區第三名。普通類第一批國家重點線6人,文科類有1位考生進入廣東省尖子生行列。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2015年

2015年高考再創佳績。參加高考人數1001人,總上線人數達981人,總上線率高達98%,穩居澄海區第二名;普通類本科上線人數345人,繼續穩居澄海區第三名,本科率提升到35%,比去年提高1.6個百分點。普通類第一批國家重點線8人,比去年增加2人,文科類有1位考生進入廣東省尖子生行列,深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未來幾年,學校將進一步擴大辦學規模,豐富辦學內涵,改善辦學環境,把學校辦成環境優美,設備先進,師資優良,管理完善,質量一流的高品位的高級中學,並逐步向‘’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目標邁進。

校園文化

學校校歌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蘇北中學校歌

創作於一九四六年

作詞:王鼎新

作曲:馬超群

歌詞:

蓮峰之南 蘇灣之北

這其間屹立著我們燦爛

莊嚴的母校蘇北

她永恆地培育著

千百生龍活虎似的青年

她殷切把新時代的使命寄託寄托在

我們的雙肩

母校啊 母校啊

我們得感謝您 熱情慈愛

乾乾乾 莫落後

乾乾乾 快爭先

耳目手足口腦

總動員 總動員

版本

蘇北校歌有兩個版本的唱法,相關內容可上網搜尋。

學校校徽

蘇北中學校徽在圖案設計上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為鍾靈毓秀的蓮花山脈主峰;中間為“蘇北”漢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SB”;下方為韓江水。

蘇北中學蘇北中學

校徽含義

澄海樟東地區地處韓江出海口,是“紅頭船”的故鄉,也是著名作家秦牧的故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拼搏、進取、開放、吸納的海洋精神,愛國、愛鄉、自強的僑鄉文化,孕育著這裡的一代又一代。蘇北中學正是地處蓮峰之南、蘇灣之北的樟林古港,根植於這片文化沃土。

古港培俊秀,蘇北育英才。基於此,校徽在圖案設計上分為上、中、下三部分。上方為鍾靈毓秀的蓮花山脈主峰,象徵著天地靈氣的滋潤;下方為滔滔入海的韓江水,象徵著拼搏、進取、開放、吸納的海洋文化精神;中間分別為“蘇北”漢字拼音的第一個字母“SB”,將其置於中間,形象地反映了蘇北中學依託蓮花山,面向韓江水的特殊地理位置,同時也寓意於承載著蓮峰韓水之重託;而字母由幾何圖案、書籍、運動跑道等圖形組成,象徵著蘇北中學博學睿智、強身健體的特有校園文化。

學校區位

地址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東里鎮美園路。

公交

1、學校交通發達共有3條公交線路經過校門口。

209路:澄海汽車總站——鹽鴻中社(壇頭)

210路:澄海汽車總站——東里和洲

211路:澄海汽車總站——蓮華西隴

2、若干條公交線路經過學校附近站點,步行即可到校。

207路:南湖酒家站下車

101路:東里橋頭站或者古港站下車

102路:東里橋頭站或者五金工具城站(即古港站)下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