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門倒印

宮門倒印

中華民國郵政於1913年5月5日正式發行一套普通郵票,全套19枚。郵票圖案為北京國子監牌樓,寓弘揚文化,通稱為“宮門票”。這套郵票發行了3次。因印製時間、地點的不同,分作“倫敦版”、“北京老版”和“北京新版”。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現了嚴重的錯印。由於印刷工人忙中出錯,將其中一個版放倒了,所以印出來的郵票中心圖案的牌樓是倒的,俗稱“宮門倒印”票。

簡述

宮門倒印宮門倒印

中華民國郵政於1913年5月5日正式發行一套普通郵票,全套19枚。郵票圖案為北京國子監牌樓,寓弘揚文化,通稱為“宮門票”。
這套郵票發行了3次。因印製時間、地點的不同,分作“倫敦版”、“北京老版”和“北京新版”。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現了嚴重的錯印。由於印刷工人忙中出錯,將其中一個版放倒了,所以印出來的郵票中心圖案的牌樓是倒的,俗稱“宮門倒印”票。據了解,這種“宮門倒印”錯體票僅流出100枚,被列為“民國四珍”之一。1996年5月20日在北京郵品拍賣會上,1枚北京老版2元的“宮門倒印”,以38萬元人民幣成交。

背景內容

中華民國郵政於1913年5月5日(民國2年)正式發行一套普通郵票,全套19枚。其中面值在元以上的郵票圖案為北京國子監牌樓,寓弘揚文化,通稱為“宮門票”。這套郵票發行了3次。1913年發行的郵票是在英國倫敦印刷的,稱倫敦版。第二年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能繼續在英國印製而改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製,於1914年發行第二版帆船郵票。郵票圖與倫敦版相似,初期亦為19種面值。1919年又增加發行1分半、1角3分和20元3種面值,全套總共為22枚,稱北京老版。1923年在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製的第三版,全套22枚,稱北京新版。在北京老版的“宮門票”中,有1元、2元、5元、10元和20元等五種元單位票。其中面值2元的,在印刷中出現了嚴重的錯印。主圖牌樓為黑色,框線為藍色,此票採用雙色套印的方法印製的,即先用一個版印出框線,再用另一個版套印中心圖案。由於印刷工人忙中出錯,將其中一個版放倒了,所以印出來的郵票中心圖案牌樓是倒印的,俗稱“宮門倒印”票。據考證,這種“宮門倒印”錯體票僅流出48枚,十分罕見,被列為“民國四珍”之一,被譽為“後四寶”之首,為中國郵票中的珍罕之品。

發展

1996年4月蘇富比公司在香港舉辦的“遠東珍郵”拍賣,1枚“宮門倒印”以20.7萬元(港幣)成交。另有1件橫雙連“宮門倒印”以59.75萬元(港幣)拍出。

1996年5月20日北京郵品拍賣會,1枚北京老版2元“宮門倒印”,帶版銘,有藍色鑑定號“2115080”,底價25萬元(人民幣),以38萬元(人民幣)成交。

集郵百科知識之珍郵

珍郵,顧名思義即珍罕之郵票、郵品。每一枚珍郵都有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歷史根源,也有其被發現、被收藏的過程,所有這一切都為世界各地的集郵者所津津樂道和孜孜以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