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蓋兼復蓋

倒蓋兼復蓋

倒蓋兼復蓋是指在清朝的郵票上的印章,是紅印花原票倒置產生的。有“紅印花錯體之王”之美譽。

倒蓋兼復蓋倒蓋兼復蓋

紅印花加蓋“暫作洋銀貳分”郵票,有大字、小字兩種。小字的主要特徵是小字的“2”字與英文“Cents”字平列(同是一排);大字則為兩排,“2”字排在英文“Cents”的上面。小字加蓋全張分為5張加蓋,每次加蓋20(10×2)枚。當時由上海一家私人印廠承擔加蓋,在加蓋時,由於操作者一時疏忽,誤把加蓋的紅印花原票倒置,造成倒蓋錯體票;在加蓋過程中,由於人為或機器事故,在加蓋過程中連續重複加蓋,形成類似重影的復蓋。復蓋現象在加蓋票中極少見,而紅印花小貳分倒蓋兼復蓋郵票,不僅倒蓋,而又復蓋,是極難得的“雙料”錯體票。據考證,這種錯體票存世不足20枚,其珍貴性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郵票之上,被譽為“紅印花錯體之王”。

歷史由來

倒蓋兼復蓋倒蓋兼復蓋
大清郵政於1896年正式開辦,公布了《郵政開辦章程》,中規定郵資按洋銀計算以前印製的“大龍”、“小龍”、“萬壽”郵票上的面值,都是按銀兩計算的,現在改為按洋銀計算,新郵票又來不及印製,因此,只好將庫存中的“小龍”郵票和“萬壽”。郵票加蓋暫作洋銀郵票使用,時間是1896一1897年初。由於“小龍”、“萬壽”郵票的存量不多,不夠使用,加上新開辦的匯兌和包裹業務需要高面值郵票,而“小龍”票的最高面值是5分銀,“萬壽”票的最高面值為2錢4分,不能滿足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就用紅印花票加蓋不同面值暫作郵票使用。
紅印花票加蓋“大清郵政”郵票。發行時間為1897年。用紅印花稅票加蓋暫作郵票的一共有八個品種,即(1)小字當壹圓,(2)大字當壹圓,(3)當伍圓,(4)當壹分,(5)小字暫作4分,(6)大字暫作4分,(7)小字暫作2分和(8)大字暫作2分。
在紅印花加蓋改作郵票中,有幾種變體票十分珍貴。其中有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倒蓋兼覆蓋票。所謂倒蓋,紅印花原票票面上有英文字CHINA、REVENUE、CENTS等字樣。在加蓋改作郵票時,加蓋“大清郵政”“暫作洋銀”文字的字模方向應與英文字的上下方向相同。但是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在加蓋中文字模時,由於印刷者一時疏忽,把加蓋用的紅印花原票全張放倒了,加蓋後,票面上的文字和原票上的英文字互相顛倒,形成倒蓋的錯體票。所謂覆蓋,是在加蓋過程中連蓋兩次造成的,票面上的加蓋文字重複出現。覆蓋現象在加蓋票中極少見,而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不僅出現倒蓋而又覆蓋,可謂是“雙料”變體票。此種錯體票在紅印花“小字當壹圓”票以上。被人稱為“紅印花錯體之王”,被譽為紅印花八寶之一。紅印花“小字暫作貳分”票,除“貳分”倒蓋兼覆蓋票外,還有倒蓋、覆蓋以及“cents”之“s”倒置等錯異體票也都是比較珍貴的。

中國郵票全集

中國郵票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北京燕山出版社一九八八-一九九五年出版。該書是一部中國郵票圖譜式多卷工具書,收入的中國郵票全部原色、原大精印;對郵票的發行日期、齒孔度數、印刷版別、圖幅、全張枚數、印製廠家等基礎信息資料作了詳盡的記錄。該書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集郵展覽,獲得高獎。

《中國郵票全集》共分六卷五冊,分別是《清代卷·中華民國卷》、《中華人民共和國卷》、《解放區卷》、《郵資片封簡卷》和《附錄卷》,收錄了一八七八-一九八八年中國發行的全部郵票。中文。

《清代卷·中華民國卷》一九八八年六月出版。該書收錄了中國自一八七八年七月發行的第一套正式郵票——大龍郵票至一九四九年國家郵政機構和地方郵政機構發行的全部郵票,依票種分類編列,既照顧到每一個時期郵票的整體性,又考慮到各自的獨立體系,便於使用和檢索。書中列出的詳細資訊和數據,集中體現了集郵界最新研究和考據的成果,同時匡正了過去目錄中的部分謬誤,對重要的變體、錯體郵票作了的注釋。書末附列了珍郵選粹,入錄的珍郵圖片有:“臨時中立”、“臨時中立·中華民國”郵票大全套;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未採用地圖圖案樣票十四種;紅印花小字二分倒蓋兼復蓋;紅印花小字二分綠色加蓋單枚;紅印花小字四分復蓋;慈禧壽辰小字一角復蓋;慈禧壽辰小字半分倒蓋;再版慈禧壽辰大字短距二分倒蓋;再版慈禧壽辰大字短距四分倒蓋;再版慈禧壽辰大字短短一角倒蓋;北京一版帆船三分暫作二分(紅字)倒蓋;北京二版帆船四分暫作三分(紅字)倒蓋;北京一版牌坊二元中心倒印(宮門倒印);北京一版牌坊一元橫雙連加蓋偏限字“限省新貼用”,殊為珍貴。該書獲一九八九年中華全國集郵展覽文獻類展品鍍金獎。

《解放區卷》一九九零年三月出版。該書收錄了一九三零-一九五零年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革命根據地、抗日民主根據地、解放區人民郵政發行的全部郵票。在此期間,全國約有七十餘個地區,170多個交通、郵政單位印製或加蓋發行了400餘套2300餘種郵票。這些郵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逐漸發展壯大的歷史見證,是珍貴的文物史料。書中郵票,按發行時間和地區分類編排,並根據近年來不斷發掘到的新資料和研究的新成果,匡正了過去同類目錄中尚存的部分錯誤。

《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一九八九年七月出版。該書收錄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九八八年十二月發行的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票,依使用範圍和種類編排,原色原大,並標註發行量。使用範圍依序為:中國人民郵政郵票、中國人民郵政地方貼用郵票(包括東北貼用和旅大貼用)。郵票種類順序為:普通郵票、加字改值普通郵票、紀念郵票(“紀”字頭)、特種郵票(“特”字頭)、文字郵票、編號郵票、紀念郵票(“J”字頭)、特種郵票(“T”字頭)、航空郵票、欠資郵票、軍人貼用郵票。各類郵票按志號或編號順序編排。該書獲一九八九年中華全國集郵展覽文獻類展品的鍍金獎。

《清代卷·中華民國卷》、《解放區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卷》三卷本參加一九九零年五月舉行的英國倫敦世界集郵展覽,獲文獻類展品銀獎。

《郵資片封簡卷》一九九二年八月出版。該書分二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各個歷史時期發行的郵資片、封、簡;中國解放區一些交通機構發行的免資片、封、簡;中國解放區一些交通機構發行的免資片封簡。第二部分是《附錄》,主要收錄了外國在華郵局和中國商埠書信館以及偽政權郵政(即:偽滿洲國、偽華北、偽中華郵政、偽粵區郵政)發行的郵資明信片、郵資信封、郵資郵簡和郵資包皮紙。其涉及到的發行單位數以百計,時間跨度達一個世紀,是一部較具系統性和完整性的郵資片封簡圖鑑。

《附錄卷》一九九五年七月出版。主要收錄了自一八四二年起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擅自開辦郵局發行使用的本國郵票和特印郵票;各商埠書信館發行的郵票以及各日偽政權發行的郵票。

《中國郵票全集》6卷5冊,規模浩大,結構完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整理百餘年郵票資料的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