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型培訓模式

系統型培訓模式

系統型培訓模式是一種管理學的系統型培訓模式起源於美國陸軍教學訓練,是目前國外企業採用較多的一種培訓模式,系統型模式是指通過一系列符合邏輯的步驟,有計畫的實施培訓。

基本概念

系統型培訓模式在實踐中,步驟的多少和具體細節會有差異,但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培訓政策

系統型培訓模式系統型培訓模式

2、確定培訓需求

3、制定培訓目標和計畫

4、實施培訓計畫

5、對計畫的實施進行評估、審核

後來英國的博伊代爾(Boydell)對這一模式作了系統改就。他提出了一個十個步驟的循環過程。最為廣泛採用的如簡化圖所示:

還有一個環形模式。這一模式引入了一個從評價培訓需求到進一步確定培訓需求的環節。這樣,整個過程就成為一個連續的過程。大多數改進型模式都包含一個反饋環。

主要特點

系統型培訓模式是在對個人或組織的培訓需要和培訓過程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具有兩個典型的特徵:

其一,培訓應被看作一些列連貫的步驟;其二,培訓需求的確定可以在一個適當的階段引入到培訓循環中。

這些模式的提出,或是以對個人或組織的培訓需要進行全面調查為依據,或是以對組織既定的整體目標的理解為依據。當然,也包括以二者的結合為依據。

系統化培訓方法與其它培訓方法不同的是,是一種旨在提高員工全面工作能力的全新的培訓方法,它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套用,受到了普遍重視。其具有以下特點:

1、注重於崗位任務的分析。通過對每個崗位工作任務的分析,確定從事該崗位工作的人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這些工作能力既是SAT培訓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對從事該崗位工作的人員能力和資格的考核標準。

系統型培訓模式目標分解

2、擴展了工作能力的概念,它所指的工作能力既包括了一般培訓方法所指的人員在技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包括了人際因素方面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換句話,就是從事該崗位工作的人員為取得所應該具備的資格所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態度(KSA)

3、是一個將培訓目標和培訓考核有機結合的動態的過程。完成培訓並不意味著SAT培訓工作過程的終結,它還要求通過專門的考核標準對每個員工的培訓結果進行驗證,以檢查是否滿足培訓目標的要求,同時,還根據每個階段收集到的資料,對培訓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反饋到培訓大綱培訓管理的改進之中。

4、培訓方法具有質量保證(QA)的特徵,並把QA的管理方法運用於整個培訓過程,使培訓全過程具有可審查性,從而保證技術人員取得全面工作能力。

5、培訓方法與企業安全文化建設具有緊密的聯繫。培訓方法在崗位任務分析中就提出專門與安全相關的問題以及與之相對應的KSA,並寫入培訓大綱,把安全文化從抽象的概念變成崗位工作的具體行動。

6、培訓方法與人事管理政策有著密切的關係。培訓方法有助於崗位的制定、組織機構的設計、人員聘用、選擇和培養,並對制定人事政策和預測人員需求及變化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內容

系統化培訓方法把整個培訓活動分為:崗位任務和培訓需求分析、培訓大綱設計、培訓材料編制、培訓的實施、培訓效果評價及反饋五個階段。

1、崗位任務和培訓需求分析

分析階段的主要工作是:首先根據工作性質,對工作崗位進行規範,並針對某個工作崗位的工作進行崗位任務分析,以提出工作任務,然後依此工作任務提出從事該崗位人員所需要具備的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全面工作能力定義為完成某一崗位工作要求的知識、技能和態度的總和),再將該全面工作能力與一個或多個工作任務聯繫起來,確定培訓需求。

2、培訓大綱設計

系統型培訓模式系統化培訓

編製成培訓計畫。設計階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根據全面工作能力要求確定出需要培訓的課程名稱及內容;明確培訓目標,包括最終目標和分解目標;確定培訓時間,包括總學時數和單元學時數;選擇培訓方式,包括課堂理論培訓、模擬培訓、現場培訓等;明確學員入學資格要求;確定考核項目,包括標準和考核內容;制定培訓大綱。

3、培訓材料編制

該階段的主要工作是根據培訓大綱的要求,編寫一套適用於員工的培訓的教材。編寫的培訓教材在使用前必須經過審核,從而保證教材內容的完整性,技術上的準確性。同時,培訓材料編寫還應包括考核標準及試題。

4、培訓的實施

該階段將按照已制定的培訓計畫和編寫的教材實施培訓活動。其主要工作包括培訓的組織、教員備課、培訓前的預測驗、進行培訓及考核等方面。教員備課準備內容包括培訓計畫、學員水平、講義、操作規程、圖表、考試題、教學工具、模型、及其它教學設施、設備等。預測驗的目的是了解學員知識背景,以使授課內容理更有針對性,同時了解學員的資格是否滿足培訓大綱的要求。

5、培訓效果評價及反饋

根據每個階段收集到的信息,對培訓過程的各個方面進行評價,並根據評價結果,提出對培訓大綱進行修訂或改進。培訓效果評價可以由企業內部的專家及培訓部門的專門工作小組進行,也可以由外部單位的專家進行。特彆強調的是系統化培訓方法中的評價是對整個培訓全過程的綜合評價,評價的結果反饋到系統化培訓方法的各個階段。

價值剖析

系統培訓模式的價值在於,

系統型培訓模式系統培訓模式
三個學者以研究信息不對稱理論榮膺桂冠,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它確實使培訓者認識到有結構,有規則的從事培訓的重要意義,最重要的是它強調了對培訓活動實行有效評價的地位,以及它可以帶給培訓過程其他環節的益處。系統型培訓管理模式的產生和廣泛運用,是企業內部建立規範培訓動作體系的重要里程碑,對企業培訓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其管理正從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過渡,實現第二次管理理念飛躍。文化管理的最大特點就是以人為本。企業員工已經從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轉變為“社會人”。除了經濟需要外,還有社會需要、精神需要。員工的需要已經從低層次的生存、安全,上升為追求社會、自尊和自我實現。現代培訓應以培養員工綜合職業能力為重點,綜合職業能力既包括專業能力,又包括一般能力,如認知能力、表達能力、社會能力、生存能力,還包括敬業精神、合作能力、意志品質和健康心理等。因此,企業培訓單是適應或牛存性培訓已不能滿足員工的需要,企業培訓必須與開創性的工作學習結合起來,才能讓企業員工在工作中體驗到生命的意義。

企業人力資源培訓系統是動態的,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培訓需求也在變化發展,培訓系統中的其他要素也隨之變化發展;同時員工所具備的知識日益陳舊,需要更新;因此培訓應該是動態的,並非一次培訓終生不再需要培訓,管理者應給予每個員工適量的培訓機會。企業要根據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低重點、高視點、多層次的動態培訓結構,使不同層次的企業員工(勞動者和管理)都得到最基本的職業培訓,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所謂低重點是把培訓初、中級技術人才放在首要位置;高視點是把培訓企業的骨幹力量和創新人才作為培訓的關鍵;多層次是不僅企業培訓者而且包括管理者應該積極參與培訓工作,從而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本存量,提高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教育培訓內容、方法、模式也應不斷地變化發展。

系統型培訓模式系統培訓模式

然而,系統培訓模式顯然還沒有達到能夠解決實施最佳培訓的實際問題的程度,具體的講,它並未表明培訓智慧型在開發供應領先能力方面應該起到的積極作用,也沒有考慮到將現代培訓職能深植於組織的必要性,沒有闡明它與培訓實施中相關各方之間的關係。企業培訓的主體是企業,是生產經營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企業培訓的動力是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機制;企業培訓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素質,傳承企業的特色文化及個性化的企業經營理念,克服局限性和封閉性,形成以先進科技為基礎,以知識創新為主體,以產、科、教相結的發展思路。要形成以全員為對象的職工教育培訓理論,通過教育培訓、技術改造、科學管理來豐富企業的無形資產,把企業培訓放到時代發展的大環境中進行思考、策劃、實施,依靠企業制度的創新來推動企業培訓工作的創新,依靠職工培訓的發展來促進企業制度的創新,把企業職工培訓擺到經營戰略地位上,同企業經營、生產、管理、技術等融為一體,不斷地為企業注入新的動力。教育培訓模式要從發展的眼光,不斷創新,才能使企業的教育培訓更有生命力,更有新活力。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