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是糖尿病一種較少見的嚴重急性併發症,多見於老年無糖尿病史或2型糖尿病輕症患者,但也可見於1型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diabeticnonketotichyperosmolarcoma)大多見於60歲以上老年(Ⅱ型)輕型糖尿病及少數幼年(Ⅰ型)患者。男女發病率相近,發病較輕,不需胰島素治療。在感染、應激等誘因存在時易發生高血糖高滲透壓血症。

病症原因

*有糖尿病而毫無察覺,沒有採取正規的治療,甚至因其他疾病而誤用高糖輸液,致使血糖顯著升高。

*應激:有感染、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腦血管意外、外科手術等急性情況。

*老年人渴感減退,飲水中樞不敏感,而造成進水太少血液濃縮等等。

臨床表現

本病初起可緩可急,輕者表現口渴、多尿、乏力,逐漸出現反應遲鈍、表情淡漠,易與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或者其他常見病相混淆。病人在早期如得不到合理的治療,可進一步發展,出現持續性的多尿,導致身體脫水,患者口乾症狀加重,眼窩塌陷,皮膚失去彈性,心跳加速,意識障礙,最後發生血壓下降,進入昏迷、休克狀態。由於它的死亡率高達20%,因此必須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病症體徵

中老年人,特別是原有糖尿病的患者,一旦出現下列情況時,即應高度警惕高血糖昏迷的可能:有逐漸發展的意識障礙和口乾多尿、皮膚乾燥;出現癲癇樣抽搐;由於肺炎、感冒、腦血管意外、外傷等疾病導致的多尿、失水現象;大量攝入糖(或碳水化合物)後出現的多尿和意識改變;出現嘔吐腹瀉,飲水不足等。病人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有關的化驗檢查,血、尿檢查是診斷本病簡單又重要的方法。

病症診斷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1.中老年人多見,輕型糖尿病或無糖尿病史。

2.誘因有感染、藥物(噻嗪類利尿藥、糖皮質激素、苯妥因鈉、氯丙嗪、甘露醇等)、手術、創傷、燒傷、血液透析及(或)腹膜透析、進食大量糖類或靜注葡萄糖史。

3.發病緩慢,從數日至數周,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煩渴、多飲、多尿、嚴重失水、休克。

4.經精神症狀明顯,意識障礙、抽搐、昏迷、癲癇、偏癱、失語、偏盲等。呼吸無特殊,但後期呼吸變淺,可有潮式呼吸。

5.極度高血糖33.3~11lmmol/L(600~2000mg/dL),尿糖強陽性,尿酮體陰性或弱陽性,血酮體水平正常,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正常或輕度下降。

6.血鈉常增高(>145mmol/L即145mEq/L),血漿滲透壓增高(>330mOsm/L)。

7.血白細胞數增多,血漿蛋白水平增高,血尿素氮水平增高。

用藥原則

該病在確診後應積極搶救,通過補液、擴容、糾正高滲狀態為處理的關鍵,補液視失水程度而定,速度宜先快後慢。但對老年及有心、腎功能不全者,可根據中心靜脈壓補給,不宜過多、過快,以免發生肺、腦水腫。液體性質必須根據血糖、血漿滲透壓、血鈉濃度而定。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積極治療誘因及伴隨病症,亦為爭取康復的重點,必須引起重視。

病症治療

1.對胰島素多較敏感,以每小時4-8u速度持續靜滴,使血糖緩慢下降,血糖下降過快有引起腦水腫的危險;

由於血容量不足,周圍循環不良,皮下注射胰島素時不能穩定的維持血中胰島有效濃度,而且循環恢復後,大量胰島素進入血內,將引起低血糖。
2.根據失水量,要求補液約100ml/kg體重,總量的1/3應在4小時內輸入,其餘應在12-24小時內輸完;

可以按中心靜脈壓、紅細胞壓積、平均每分鐘尿量確定補液量和速度;

以輸入生理鹽水和5%葡萄糖液為主,輸入過量的低滲液(0.45%氯化鈉液及2.53%葡萄糖液)有誘發腦水腫、低血容量休克和溶血危險,必須慎用。合併心臟病者酌情減量

療效評價

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滲性昏迷
1.治癒:(1)神經、精神症狀消失、血壓正常;

(2)血糖〈13.9mmol/L;

(3)血漿滲透壓正常(低於310mosm/L);

(4)血電解質、尿素氮、白細胞計數正常;

(5)失水征消失,尿量正常(〉50ml/h)。

2.好轉:

(1)神經、精神症狀,血壓好轉;

(2)血糖〉13.9mmol/L,〈33.3mmol/L;

(3)血漿滲透壓〈350mosm/L,〉310mosm/L;

(4)血電解質、尿素氮、白細胞計數好轉;

(5)失水征好轉,尿量增多。

3.未愈:未達到好轉標準。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