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是泉州地區現代醫學的發祥地,迄今已走過一百三十三年的歷程,現已發展成為我省主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之一,是閩南地區最早的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單位。近二十年來,內科領域在相關學科帶頭人開拓領導下,學科建設長足發展,多個二級專業躍入省內先進水平,其中自身免疫風濕病專業省內領先。現任院長是我省自身免疫風濕病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醫院始建於1881年,為英國教會醫院,原名“惠世醫院”,解放後,改為晉江專區第二醫院。1973年升格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2000年成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2002年成為福建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2012年成為福建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

從1881年建院至今,醫院走過了127年曆程,縱觀百年發展史,個人認為,堪稱里程碑式的階段有以下四個。

一、惠世醫院的建立。英國基督教長老會的傳教醫師David Garnt注定載入醫院乃至泉州地區西醫發展的史冊,因為正是這位蓄滿駱腮鬍子的外國人在1881年建立了惠世醫院,也許他當時並沒預料到,在其完成了所屬教會組織下達的行醫傳教的任務後,他的名字和他在泉州所做的一切,將起到一個傳播西方現代醫學的作用。從建院到1952年被政府接辦,泉州惠世醫院的名稱存續並發展了71年,在解放以前,整個泉州市並無一家公立醫院,惠世醫院一直是泉州地區最大的由教會組織經營的私立醫院。其規模從小到大,至政府接辦時醫院的規模為:占地23餘畝,醫務員工138人(其中各類醫師16人、護士38人、技士5人),病床184張,設有內外婦兒科、牙科、五官科、X光室、化驗室和手術室等,日均在院病人155人,日均門診病人253人次;醫院不僅服務了當地的民眾,而且為泉州培養了不少西醫人才。

二、政府接辦。泉州解放後,惠世醫院曾由中華基督教閩南教區託管,最後一任英籍院長和醫務人員於1951年1月離任。1952年8月28日,是我院的第二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從這天開始,晉江專暑派工作組進駐我院開始為期三個半月的接辦工作, 12月13日完成接辦,成為泉州市第二家公立醫院並更名為晉江專區第二醫院(圖 ),醫院從此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此後的20多年,因泉州醫療衛生布局的需要曾進行了專科設定的調整;也曾因政治運動的需要,醫院名稱經歷由晉江專區第二醫院—反帝醫院--晉江地區第二醫院的更改。醫院的醫療水平和規模日益發展和壯大。

三、歸屬醫大。1970年1月,福建醫學院和福建中醫學院合併成福建醫科大學並遷入泉州城東華僑大學校址繼續辦學。為解決醫科大學的附屬醫院問題,1973年10月1日,當時的省市革委會決定從當年的11月1日起我院劃歸福建醫科大學,成為附屬第二醫院(圖 )。從此,我院成為集醫教研於一身的大型綜合性醫院。

四、東海院區的建設。2006年,泉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劃拔東海濱城142.6畝土地給我院作為新院的建設用地。一直以來,老院區狹小的空間制約著我院向花園式的現代化醫院發展。可喜的是,經過幾代人尤其是現任領導班子的不懈努力,我院終於能夠跳出從惠世醫院傳承下來的23畝多的舊院區,另覓新址到東海片區進行跨越式發展。

醫院簡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二臨床醫學院是泉州地區現代醫學的發祥地,迄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今已走過一百二十六年的歷程,現已發展成為我省主要的醫療、教學、科研基地之一,是閩南地區最早的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及博士、碩士研究生學位授權點單位。近二十年來,內科領域在相關學科帶頭人開拓領導下,學科建設長足發展,多個二級專業躍入省內先進水平,其中自身免疫風濕病專業省內領先。現任院長是我省自身免疫風濕病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國家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醫院規模

醫院原址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僑鄉泉州,占地23.07畝,建築面積44557平方米,2006年市政府在東海組團劃撥142.6畝建設該院“東海分院”,該項目現已納入泉州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列為重點項目。 醫院病床編制970張,在職職工1120人,高級職稱人員270人,有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5人,擔任專業學會主任委員1人,各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20人、、常務委員(常務理事)30人、委員(理事)86人。 醫院“東海院區”按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實施建設,一期工程已於2010年底完工投入使用

醫院科室門類齊全,設有急診科、內一科、免疫與血液內科、內二科、呼吸內科、神經內科、特需內科、康復科、華僑幹部病房、兒科、中醫科、骨科、普外科、腫瘤與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婦產科、特需產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皮膚科、特外一、特外三、手術室、麻醉科等27個臨床科室、35個二級專科,還設有11個醫技科室、ICU、CCU和20個職能科室。在風濕免疫科、超聲醫學科、心血管科、呼吸內科、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內分泌科、耳鼻喉科、腎內科、肝膽外科、胸外科、消化道腫瘤外科、整形外科、婦產科和眼科等專科尤為專長。醫院目前擁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螺鏇CT、數位化胃腸造影機、流式細胞儀、PCR儀、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圖、腹部彩色超音波、血液透析機、體外循環機、電子直線加速器、數字高頻攝片機、骨密度儀、乳腺鉬靶、體外震波碎石機、神經電生理檢查儀、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支氣管鏡等先進儀器設備。自身抗體譜檢測及內分泌激素測定項目齊全。醫院在開拓醫學新領域、探索新技術新療法方面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幾十個新的診療技術達到國內或省內先進水平,如微創外科技術、支氣管鏡介入診療技術、超聲介入診療技術、心血管超聲診斷、放射學介入診療技術、腎移植、角膜移植、全喉切除發音重建術、人工椎體轉換術、臂叢神經損傷修復術、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腦幹腫瘤摘除術、斷指再植術等。優秀的人才、精良的設備和設定齊全的醫學專科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醫院目前年門診量50多萬人次、年住院量超過2萬人次、完成各類手術1.6萬餘台。

醫院介紹

基本情況

醫院病床編制1470張,設有鯉城和東海兩個院區,鯉城院區占地24.57畝,開放病床1153張;在建的東海院區占地142.6畝,規劃床位1000張,2015年初一期門急診醫技樓、專科病房樓正式投入使用,開放床位300張,核心病房樓建設也已啟動。此外還設有非行政隸屬分院石獅市醫院和晉江市醫院。

醫院倡導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的治院方略,歷來以外科技術精湛著稱,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率先在泉州地區開展大、中型外科手術,並為泉州地區培養了大批醫學骨幹力量。近二十年來,內科領域在相關學科帶頭人開拓領導下,學科建設長足發展,多個二級專業躍入省內先進水平。眼視光學與低視力康復及國內首創的支氣管封堵術等專項技術達國際先進水平,過敏免疫風濕病學、胎兒和介入性超聲、支氣管鏡介入、腦卒中篩查、骨質疏鬆性骨折預防、微創技術、粒子植入、骨科生物力學、PICC等技術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診療設備

醫院擁有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SA)、雙源CT、直線加速器(LA)、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瞄器(SP-ECT)、數位化胃腸造影機、流式細胞儀、PCR儀、彩色都卜勒超聲心動圖、腹部彩色超音波、血液透析機、體外循環機、電子直線加速器、數字高頻攝片機、骨密度儀、乳腺鉬靶、體外震波碎石機、神經電生理檢查儀、電子胃鏡、電子腸鏡、電子支氣管鏡等先進儀器設備。優秀的人才、精良的設備和完備的醫學專科為廣大民眾提供了全方位的醫療、保健服務,醫院年門診量120多萬人次、住院量5萬多人次、完成各類手術2萬餘台。

教學科研

醫院作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及省級醫學繼續教育基地之一,設有22個醫學教研室,現有教授24人,副教授106人,博士研究生導師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1人,1998年開始招收全國統招碩士研究生,2003年開始招收全國統招博士研究生,迄今共招收研究生426名。醫院依託自身免疫病研究室、介入超聲研究室、肝膽研究二室、耳鼻喉研究三室、手外科研究室、糖尿病研究室、腎病研究室、骨科生物力學研究室、睡眠呼吸研究室等9個研究室和科研實驗室,倡導“創新、求實、嚴謹、規範”實驗室室訓,大力開展醫學科學研究,2010年以來醫院獲國家自然基金資助課題9項,省部級科研資助課題26項,地廳級科研資助課題283項;獲省、市科技獎25項;發表SCI源論文123篇;此外,還舉辦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16項、省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55項、市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59項。

醫院高度重視與國內外的學術交流,與美國紐約大學、日本山梨醫科大學、日本鹿兒島大學、荷蘭自由大學等機構及學者建立了合作關係。近三年醫院應邀出席國際會議並作專題發言32人次,31位國際學者來院開展學術交流,派出15位中青年骨幹到美國、德國等國家研修。

對外交往

1981年,經省政府批准,醫院在本省率先建立華僑門診、華僑病區。三十多年來接受大量來自美國、日本、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香港、台灣及其他東南亞地區的病人。愛國僑胞熱心桑梓、慷慨解囊為醫院的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歷任領導及全體同仁都非常珍視廣大僑胞及社會各界對該醫院的關愛及支持。

榮譽獲獎

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福建省平安醫院、全省衛生系統抗病防災先進集體、全省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省級機關文明單位、泉州市文明單位。“博大精深 仁心惠世”為百年老院的當代院訓,醫院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發揮人才優勢,發揚良好的醫德醫風,以病人為中心,努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踐行“救死扶傷”和“教書育人”的雙使命,為人民民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服務。

特色科室

其中風濕病與自體免疫病學是福建醫科大學重點培育學科,醫院是國家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衛生部骨質疏鬆性骨折二級預防項目協作單位, 是衛生部和中國殘聯認定的低視力康復工程試點單位,是福建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及過敏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單位。醫院是是福建省危重症孕產婦轉診救治網路醫院,泉州市疑難急危重症和孕產婦搶救中心,2014年,在國家級呼吸內鏡培訓基地書面評審中,位居全國第三位。

醫護團隊

醫院有在編人員1530人,契約制人員606人,高級職務人員309人,其中正教授24人、副教授101人,有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全省百千萬人才6人、全省衛生系統跨世紀學術和技術學科帶頭人19人、福建醫科大學學科帶頭人10人,兼任國家、省、市專業學會主任委員10人,各專業學會副主任委員(副會長)44人、常務委員(常務理事)83人、委員(理事)181人,有博碩士364人。

醫院地址

醫院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中山北路34號

公交導乘:來院可乘坐1,2,3,12,13,16,17,21,33,39,602路公共汽車在“二院站”下車。

就診指南

平面圖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醫院平面如圖所示

就診流程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就診流程如圖所示

福建省三級甲等醫院一覽

三級甲等醫院簡稱三甲醫院,是中國大陸對醫院實行“三級九等”的劃分等級中最高的一級。考核的主要項目包括醫療服務與管理、醫療質量與安全、技術水平與效率,民營醫院也可以參與等級評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