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

公祭

公祭是指與舉行祭拜儀式的人與亡者沒有血緣關係(如:家屬、親族、親戚等),而是由公家、團體或社會人士(如:朋友、來賓、機關等)對一位或多位亡者進行祭拜的儀式。

基本信息

(圖)公祭軒轅黃帝陵公祭軒轅黃帝陵

公祭是指與舉行祭拜儀式的人與亡者沒有血緣關係(如:家屬、親族、親戚等),而是由公家、團體或社會人士(如:朋友、來賓、機關等)對一位或多位亡者進行祭拜的儀式。公祭跟一般的祭拜儀式一樣,都是一種社會的儀式,與一般的個人祭拜儀式不同。

舉辦前提

在中國以至華人的社會,當公眾地方或場所發生了大型事故或意外,而造成大量的人命傷亡的時候,有關的機構或該地的政府通常都會為死者舉行公祭。部份地方亦會在該地一些重要人物過身的周年舉行公祭,以紀念該些人物。

形式體現

(圖)公祭孔子公祭孔子

中國原始意義上的祭祀活動大都是以家族為單位的拜謁儀式,其主旨是後人對逝者的緬懷和哀思。後來由於族人分流日甚,尋根問祖成了人們不可或缺的情結。

祭祖產生了族權,族權占有者又順理成章以祖宗名義號令族群。這樣祭祀活動一代代傳承,程式化的模式被一遍遍複製擴大,直到演繹成了體現族權、官權威嚴的莊嚴儀式。

歷代帝王登基後要舉辦公祭大典,意義在於昭示“天子”的執政合法性,並藉此奉天承運詔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當然,一旦江山不穩,社稷危亡,帝王們也會抬出炎黃舜堯甚至姜尚、關羽等來公祭一番,目的不過是讓臣子都按規矩行事,不能有絲毫的“越位”動機。


詞語含義

公祭(正確用語是公奠儀,公奠),公奠原本是指死者在未出殯前,曰“奠”不曰“祭”,但隨著時代變遷而改變的文字語言進而形成的公祭或告別式。所謂的公祭指的是亡者在世時有特殊貢獻或家屬的親朋好友,機關、團體、企業組織等單位,凡有參與公奠者,依排定的先後順序,屆時依序出場祭拜的儀式,稱為公祭。其主旨為亡者的肉體,最後一次在家致禮的道別式,其讚揚亡者在世時所付出的偉大功跡及貢獻與後代子孫

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對亡者的永懷追思。公祭軒轅黃帝典禮
在出殯當日舉行奠禮時,首先靈柩則會遷至外,然後先進行“家祭”之奠吊,隨之親戚朋友們會行奠酒禮之後才接著公祭儀式。其公祭之會場,會布置大靈堂供各方親朋好友告別致禮,會場四周則會放置親友、長官、同事們等…所致贈的鮮花、輓聯、罐頭塔等…此時也會供上家屬所準備的牲醴與祭,稱為“起柴頭”或“啟靈”,再分別按照下列九個程式來進行公祭儀式:
1、公祭儀式開始,奏樂.....
2、開式詞:由當地具有崇高地位的長輩或朋友來進行開式詞
3、報告亡者之生平事略:報告亡者的出生年月日,死者往生原因及時間,跟亡者在世時所經歷的事跡和為人之特點及遺族之現況等…
4、由各機關團體進公奠:其包括民間團體,政府官員、社會團體、學校、結拜會等團體集體上香、鞠躬。
5、親戚親友致詞:由逝者之宗親或親友中派出一位代表來敘述亡者生前德行的追悼詞。
6、讀唁文:代讀者應以敬唁者身份,並面對著家屬來朗誦。
7、致謝詞
8、自由拈香:行拈香禮時,孝男孝女得移至靈前旁答禮。
9、禮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