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目

睡蓮目

睡蓮目(Nymphaeales) 由於莖維管束散生、無維管束形成層、根系由不定根組成、不含芳香油等特徵而被置於古草本群中,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

基本信息

釋義

睡蓮目睡蓮目

雙子葉植物綱(木蘭綱) 水生草本,室內維管束分散。花常兩性,單生子葉腋;花部3至多數,心皮常多數,子房上位或下位,每室有1至多數胚珠。堅果。

相關目

本目包括蓮科、睡蓮科、蓴菜科(Cabombacea)、金魚藻科(Ceratophyl蓴菜科(Cabombacea)、金魚藻科(Ceratophyl蓴菜科(Cabombacea)、金魚藻科(Ceratophyllace)等5科。

形態特徵

睡蓮目睡蓮目

睡蓮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狀莖,粗短。葉叢生,具細長葉柄,浮於水面,低質或近革質,近圓形或卵狀橢圓形,直徑6-11厘米,全緣,無毛,上面濃綠,幼葉有褐色斑紋,下面暗紫色。花單生於細長的花柄頂端,多白色,漂浮於水,直徑3-6厘米。萼片4枚,寬披針形或窄卵形。聚合果球形,內含多數橢圓形黑色小堅果。長江流域花期為5月中旬至9月,果期7-10月。花單生,萼片宿存,花瓣通常白色,雄蕊多數,雌蕊的柱頭具6~8個輻射狀裂片。漿果球形,為宿存的萼片包裹。種子黑色。 因其花色艷麗,花姿楚楚動人,在一池碧水中宛如冰肌脫俗的少女,而被人們讚譽為“水中女神”。

概述

本目僅1科。由於莖維管束散生、無維管束形成層、根系由不定根組成、不含芳香油等特徵而被置於古草本群中,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

睡蓮科

睡蓮科(Nymphaeaceae ,Water Lily Family) 本科為水生植物,約8屬70多種,廣布世界各地。中國約5屬10餘種,產南北各地。Engler系統採用廣義的睡蓮科,含8屬100多種。Hutchinson和Judd 系統將之分為蓮和睡蓮2個科,Cronquist系統分為蓮(Nelumbonaceae)、睡蓮、蓴菜(Cabombaceae)3個科,而Takhtajan(1997)則分為3目4科(增加萍蓬草科,Nupharaceae),置於睡蓮和蓮兩個亞綱中。

科的特徵

水生草本。有根狀莖。葉互生或對生,葉片心形、戟狀或盾形,沉水葉(如存在)叉狀細裂。花單生;花萼常4~12,有時花瓣狀;花瓣缺或8~多數,常過渡成雄蕊;雄蕊3~多數;雌蕊心皮3~多數,分離或合生成多室子房,胚珠1~多數,層片狀胎座。果實漿果狀或堅果狀,海綿質。染色體:X=12~29。

睡蓮屬(Nymphaea ) 葉柄、葉脈和果實無刺;子房半下位,花多色,晝開夜合,故稱睡蓮。共37種,中國有5種,多數種類是常見栽培的水生花卉,如紅睡蓮(N. rubra Roxb.)、白睡蓮(N. alba L.)、黃睡蓮(N. mexicana Zucc.)等。睡蓮(N. tetragona Georgi)花較小,野生。

相關信息 

本科常見的還有:芡屬(Euryale)僅1種,芡(E. ferox Salisb. ex Koenig et Sims),葉柄、葉背脈上和花萼均多刺;子房下位;廣布中國。種子供藥用稱“雞頭米”,或稱芡實。萍蓬草屬(Nuphar)的萍蓬草(N. pumilum (Timm.) DC.)葉二型:沉水葉膜質,皺褶;浮水葉紙質或近革質,平整。分布我國北部至東部,栽培供觀賞。王蓮(Victoria amazonica Sowerby.)葉浮水,大型,直徑可達2米;花似荷花。原產南美,常在溫室引種,為世界著名觀賞植物。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產江南,嫩葉食用為杭州名產;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 Gray)為沉水草本,原產北美,為水族箱常用的觀賞水草,近年已在中國逸生。

木蘭亞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