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利豬

監利豬

監利豬是清朝時期地方的朝貢用品,是著名的"華中兩頭烏豬"的一個地方品群,監利豬系肉脂兼用型品種,性情十分溫順,以皮薄、肉嫩、易飼養而享譽海內外,被列為世界十大名優豬種。

基本信息

品種簡介

監利豬是"華中兩頭烏豬"的一個地方品群,以皮薄、肉嫩、易飼養而享譽海內外,被列為世界十大名優豬種,

監利豬監利豬

但腿臂不夠豐滿,體質結構疏鬆。

產地及分布

監利豬主產於湖北監利縣新洲、尺八三洲宋河、連台等地。監利豬分布於湖北省的江陵、潛江、沔陽、石首、公安、武昌、漢陽、嘉魚等20個縣。

品種特徵

監利豬的軀幹、四肢為白色,頭.頸、、尾為黑色,俗稱“兩頭黑”豬。皮上黑白毛交界處有2~3厘米寬的黑皮上著生白毛,稱“暈帶”。額有一小撮白毛,稱“筆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由額心伸延至鼻樑,稱“破頭花”。多數尾尖有白毛。少數豬的軀幹上有—兩塊不定型的黑斑,稱“腰花”。頭大小適中,鼻一般直長,鼻吻多為肉紅色,稱“肉嘴”,也有黑色的,稱“鐵嘴”;上下唇結合較好,稱“鯽魚嘴”,額多有皺紋;耳中等大而下垂;背腰微凹,腹大下垂,母豬乳頭很少拖地,臀傾斜,後肢多臥系。

成年參數

監利豬體型中等。成年公豬平均體重、體長、體高、胸圍分別為130.18公斤、135.64厘米、73.96厘米、120.43厘米;母豬體重、體長、體高,胸圍分別為94.02公斤、122.67厘米、61.55厘米、107.35厘米。 監利豬是湖北省江漢平原優良的地方豬種之一。具有遺傳性能穩定,體型外貌一致,適應性強,能大量利用青綠飼料,邊長邊肥,周轉快,骨細,肉質嫩美,繁殖性能好以及“種小肥豬大“的特點,但也存在斜尻、臥系和瘦肉率不高的缺點。

盤點豬的種類

豬(pig),雜食類哺乳動物。身體肥壯,四肢短小,鼻子口吻較長,肉可食用,皮可製革,體肥肢短,性溫馴,適應力強,易飼養,繁殖快,有黑、白、醬紅或黑白花等色。出生後5-12個月可以配種,妊娠期約為4個月。平均壽命20年。是五畜之一。在十二生肖里豬列末位,稱之為亥。有很多關於豬的典故和習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