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

白鯨

白鯨,又稱貝魯卡鯨和海金絲雀,是一種生活於北極地區海域的鯨類動物,以多變化的叫聲與豐富的臉部表情聞名,通體雪白,生性溫和。白鯨現存數量約10萬頭,十分珍稀。大致呈環北極區分布,主要集中於北緯50度至80度之間,潛水能力很強。世界上絕大多數白鯨生活在歐洲、美國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以北的海域中。幾個白鯨集中的地區已成為賞鯨聖地,包括加拿大東部的聖勞倫斯河下游與哈德遜灣西部的邱吉爾河河口。白鯨的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基本信息

簡介

白鯨(學名:Delphinapterusleucas,又稱貝魯卡鯨和海金絲雀)以多變化的叫聲與豐富的臉部表情聞名,早期的捕鯨者稱之為“海中金絲雀”。白鯨廣泛分布於北極與亞北極地區,通體雪白,生性溫和,現存數量約10萬頭,十分珍稀。自古以來白鯨就是北極地區人類社會的重要商品,為當地原住民提供了食物、燃油、皮革等物資。它們的活力與適應力、特殊的外貌、易受吸引的天性、以及可接受訓練等因素,使其成為海洋世界的明星之一。白鯨的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分布範圍

白鯨大致呈環北極區分布,主要集中於北緯50度至80度之間。白鯨有高度的孿出生地性(philopatry),會每年回到當初母鯨生產的地方,在雌鯨身上尤其明顯。到了秋季,白鯨因為浮冰層擴張的關係會遠離海灣與河口,冬季主要在冰層邊緣或僅有少量浮凍的開闊海域形成大群體。它們無論是在容易擱淺的河口,或是中深層海域的海溝皆能自在游泳,估計可潛至815公尺深處。

外型特徵

北極的白鯨,正在吐水取樂。北極的白鯨,正在吐水取樂。

白鯨的身體中央橫斷面大致呈圓形,往兩端逐漸變細,當它們在覓食時,其軀幹尤其顯得肥胖圓潤。白鯨的頭部與其他鯨目動物大不相同,額隆(melon)極為鼓起而突出,曾有一學者形容為“充滿溫暖油脂的氣球”(aballoonfilledwithwarmlard)。白鯨可以自由改變額隆的形狀,推測可能是藉著移動內部氣竇(sinus)的空氣來產生形狀上的變化。因為它們的頸椎癒合程度比其他鯨目動物來得低,所以能以較大的幅度轉動頭部或點頭。嘴短而寬,不像許多海豚一般有突出的嘴喙(beak),嘴部可產生皺摺。腹部與側面凹凸不平,內部充滿脂肪。不具背鰭,但在背鰭的位置有狹窄的背部隆起。胸鰭寬闊,大型雄鯨的胸鰭尖端上翹。尾鰭會隨年齡增長而變得華美,成年雄鯨在後緣有明顯如凸面鏡般的凸起。上、下顎各有八至九似釘狀的牙齒,但年老個體有時會磨損至隱沒於牙根之下。

年輕白鯨渾身呈灰色,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轉淡,最終除了背脊與胸、尾鰭邊緣有暗色沉積外,全身皆為白色。成鯨的白色皮膚有時會在夏季發情時帶有淡黃色色調,但在蛻皮(molt)後即消失。白鯨成年白鯨體長約3到5公尺大小,體重約0.4到1.5噸。幼鯨體長約1.5到1.6公尺。體重約80公斤。白鯨的頭部較小,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卻很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遊動時通常比較緩慢。

生活習性

白鯨白鯨

白鯨具有高度群居性,會形成個體間聯繫極為緊密的群體,通常由同一性別與年齡層的白鯨所組成,另外也有規模較小的母子對白鯨族群。沒有獵人或天敵威脅時,在河口三角洲水域白鯨可聚集達數千頭以上。白鯨能發出多種變化多端的聲音,包括鏇轉的顫音、嘎嘎叫、似鐘聲、尖銳的啪啪聲(可能由拍擊顎部所產生)、與近似推動生鏽門板的聲音。

一位早期的鯨類學者BillSchevill曾如此描述它們:“高音的共鳴哨聲與尖叫,多變的滴答聲與咯咯聲,讓人聯想到一隊交響樂隊,有時又有如貓叫或小鳥的啁啾聲。”它們的聲音有時會讓人誤以為遠方有一群小孩在叫囂。對野生白鯨而言,最大的天敵是虎鯨與北極熊,也包括人類。北極熊會快速地跑到白鯨受困於冰層的地區,以其強力的前掌給予重擊後再把它們拖到冰上食用。白鯨是相當好奇的動物,常會浮窺與鯨尾擊浪,但似乎從不躍身擊浪,充滿霧氣的噴氣低矮而不明顯。

2012年10月23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市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飼養的一隻白鯨在好幾年時間中一直模仿人類說話,不停地發出“人語聲”,甚至還屢屢對水下的潛水員喊“出去!”,讓毫不知情的潛水員誤以為是同事在跟他說話。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科學家們用水下儀器對水中的聲音來源展開了調查,最後發現,這些“人語聲”竟來自這隻白鯨。

食性

白鯨的食性隨地區與季節性獵物的數量而有不同。檢測各地區族群的胃內容物發現,白鯨會食用各種生物,包括魚類鮭魚鱈魚鯡魚等)、頭足類魷魚章魚等)、甲殼類(蝦、蟹)、海蟲、甚至大型浮游生物在內。不過它們不像虎鯨那么兇殘。它們幾乎都在海床附近覓食,深度至少達300公尺以上。白鯨摺皺的嘴唇在覓食時可產生吸力,也能對海洋世界的觀眾噴水。

生長繁殖

繁殖期會隨所處地區而有不同。普遍來說,受孕多發生於冬末或夏季,阿拉斯加(Alaska)族群為二月底至四月初;東加拿大與西格陵蘭(Greenland)族群為五月。據可信的統計資料顯示,懷孕期可能自不滿一年至14.5個月之久。白鯨的哺育期長達兩年,之後仍會待在母親身邊相當長的時間。生殖間隔平均約為兩年。

種群現狀

白鯨白鯨

雖然現今北極地區仍有100,000頭以上的白鯨,但過去它們的數量比現在要多得更多,在商業捕鯨滅絕部分族群之前。目前數量最多的地方包括波福海(BeaufortSea),約40,000頭;加拿大東部的高緯地區,約28,000頭;哈德遜灣西部,約25,000頭;與白令海(BeringSea)東部。上述四個地區雖然仍有當地居民的捕獵,但其數量大致仍保持穩定。相較之下,其他族群已面臨危險且仍遭獵殺,這些地區包含CookInlet、UngavaBay、以及巴芬島(BuffinIsland)東南部分與西格陵蘭。

生活於聖勞倫斯河族群體內有高污染物的積累,罹癌率也高,一些白鯨體內除了睪丸和輸精管以外,同樣還存在著子宮卵巢(有兩個性別的動物)。部分過去為重要白鯨集散地的河口三角洲,現今為乘快艇的獵人所占據,已不再能支持大族群的分布。為了白鯨的保護,大多數地區都已有嚴格的捕獵管制。

保護等級

華盛頓公約組織認定為CITES附錄二的等級,全球白鯨的數量只有十萬頭,被認為目前日漸遞減的物種,瀕臨滅絕。

動物軼事

1535年,當法國探險家雅克·卡提爾發現聖勞倫斯河時,他的船隊受到白鯨的迎候。這些白鯨在水中載歌載舞,歌聲悠揚動聽,響徹百里以外,其美妙悅耳的聲音令船上隊員們驚嘆不已,他們便親切地送給白鯨一個美麗的稱呼“海洋中的金絲雀”。
2012年10月23日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市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飼養的一隻白鯨在好幾年時間中一直模仿人類說話,不停地發出“人語聲”,甚至還屢屢對水下的潛水員喊“出去!”,讓毫不知情的潛水員誤以為是同事在跟他說話。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基金會”的科學家們用水下儀器對水中的聲音來源展開了調查,最後發現,此類“人語聲”竟來自該頭名叫“諾克”的白鯨。諾克顯然是在故意模仿人類的聲音說話,而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它想和人類進行溝通和交流。

北極自然地理

北極的生物資源有白鯨、海牛、北極狐、旅鼠、麝牛等。巴倫支海、挪威海和格陵蘭海是世界著名漁場。在北極苔原上還有900種顯花植物,它們夏季時點綴在漫漫的沼澤地上,使北極陸地與南極大陸形成鮮明的對照。那些紅猴花、山金車花、紫虎茸草、曼陀羅花、銀蓮花和龍膽花等構成了北極色彩斑斕的世界。

盤點生活在北極洲的動物

北極的生命活動非常活躍。其中有鳥類120多種,鯨類6種,陸地動物除北極熊和灰熊外,還有上百萬隻馴鹿、數萬頭麝牛、北極狼、北極狐、北極兔,以及數以億萬計具有奇特集體自殺行為的北極旅鼠。而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北極熊,儼然已成為北極的象徵。據美國《新科學家》網站報導,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冰雪融化得越來越快,而海象將是受害最大的物種之一。

雪鴞| 脊美鯨| 北極熊| 北極麝| 海象| 北極馴鹿| 白鯨| 儒艮| 北極狐| 旅鼠| 北極狼| 角鯨| 麝牛

鯨的種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